共享單車西安遇尷尬 燒錢階段何時盈利未知

2017-02-09 10:42:26|來源:西部網|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ofo共享單車在西安上線整整20天,原本是要解決市民最後1到3公里的接軌問題,卻因目前投放車輛數太少、隨用隨停的特點,導致用戶想用車時卻根本找不到車。

  去年年底,從高校校園複製到城市的共享單車這一新型商業模式,面臨的最大尷尬是無法在城市中複製校園高度集中的同類型用戶群體,但這並不影響資本市場對這一模式的青睞與追逐,而如何盈利、何時盈利,在火熱的燒錢模式下仍是未知數。

  優點

  小黃車費用經濟划算 用完還車不需要指定地點

  2月7日上午8點,西安市民陳女士從地鐵3號線延平門站走出,滿心期待著那一排簇新的小黃單(ofo共享單車因車身統一為亮黃色,也被稱為“小黃車”)在站外等著她,好讓她免去1.8公里的徒步之苦,並且節約十幾分鐘的上班時間,但是她的希望再次落空了,車都被搶光了。當她打上出租去單位時,無意間竟發現一輛共享單車孤零零被人放在一處公交站上。

  陳女士在西安市高新區科技二路的西安軟體園上班,她告訴華商報記者,ofo共享單車上線第一天,車挺多的,因為高新區上班族多,用戶需求量大,到了第二天地鐵口只發現一輛,第三天就見不到了。地鐵口也有公共自行車,但是同樣也會被搶光。因為這裡不好等公交車,走路要花近20分鐘,打車又要花8.5元的起步價,非常不划算,小黃車的出現曾讓她滿懷希望,“但從第一天上線到目前為止,20天內我只用過三次小黃車,99元的押金不知道要不要退了。”

  記者了解到,1月18日ofo共享單車正式在西安上線,首批投放地點選在高新、小寨等人流量較大的市區。與西安城市公共自行車相比,小黃車有著諸多優勢。公共自行車使用長安通卡,需要交300元誠信保證金,1小時之內免費,超過1小時之後實行累加計費。例如:使用者用車5小時,則系統收費:0+1+2+3+3=9元,24小時內最高收費30元。而小黃車需交99元押金,一小時之內收取1元錢,超過1小時收取2元,單次使用最高收取2元。由此可見,小黃車的費用經濟划算,對用戶來説,押金隨時可以退,微信支付也非常方便。

  “這個車還有一個吸引人的特點,就是不指定停車地點,騎到單位、小區、馬路邊隨便可以把車撂下。”陳女士説,以前租公共自行車,找停車點都要找半天,有時找到了卻發現停滿了,無法還車。

  記者諮詢ofo單車客服人員得知,用戶在使用完畢之後,只需將單車停放在不妨礙公共秩序的道路上即可,甚至是可以停放在不設門禁的小區裏,只要可以保證下一位用戶方便取用。對於北京、成都等其他城市共享單車被城管人員沒收的事件,記者從西安市城管部門了解到,共享單車公司如果和城管部門報備登記過,只要不停放在盲道、人行道等禁止停放的地方,車子就不會被城管人員收走。

  現場

  找車如同大海撈魚 目前投放遠不能滿足用戶需求

  2月7日下午13時30分許,天空飄著雪花,記者在西安市小寨十字,登錄ofo共享單車app,提示“您周圍車輛數約為13輛”,但點擊頁面上的“立即用車”並未出現指導用戶找到單車的導航,而是提示掃描車牌上的二維碼使用單車,這個前提是已經找到車了。記者從小寨十字向南步行到緯二街,路西側沒有發現一輛小黃車,最後在路東側某商場門找到一輛時,時間已經過去了26分鐘。

  小黃車孤伶伶地停在那裏,過了幾分鐘,有一個年輕的女孩過來查看如何使用,這名姓王的姑娘告訴記者,自己是名在讀研究生,下午2點半要趕到興善寺西街去聽一場課,那是條小巷子,公交車不到,坐計程車只有500米左右車程且堵車嚴重,她也沒有可以租賃公共自行車的長安通卡,看到這裡有輛小黃車,又聽同學説這個比較便宜,就來看看怎麼用。在記者提醒她用ofo也要交99元押金後,她有點猶豫,恰好這時又有一個人過來想要用車,並且比較著急,小王就把車先讓給對方用了,但是自己再找一輛就非常難了,最終她還是選擇坐計程車走了。

  前述陳女士也認為,在車輛基數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隨時隨地停車反而起到負作用,她吐槽:“就像把幾噸魚投放在大海裏,根本撈不到啊!”

  與西安城市公共自行車相比,小黃車目前在數量上明顯不具備優勢。據記者了解,ofo共享單車1月18日宣佈登陸西安時,西安負責人宋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公開表示,在高新區和小寨率先試點投放 6000輛小黃車。而截至2016年底,西安城市公共自行車投放數量已達到52000輛,服務站點1800個,2017年計劃再投入10000輛公共自行車,服務站點增至2000多個。

  不過,宋釗也表示,ofo之後將結合西安市民的出行特點,不斷優化車輛的投放規劃,滿足西安市民的用車需求,計劃最終投放 15萬輛,這要視具體運營情況而定。

  一位不願具名的共享單車行業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單車投放數量太少的話意義不是很大,進入一個新城市之前要做好萬全準備,之前他們公司進入濟南時,第一天就投放了1.1萬輛。

  市場

  共享單車火爆引來資本追逐 兩家公司70天進行8次融資

  據滴滴出行與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發佈的《2016 智慧出行大數據報告》顯示,西安在中國交通最擁堵城市榜單中排名第一,每年人均擁堵成本高達 6960元。而共享單車的出現,有助於解決西安市民最後1到3公里與其他交通工具的接軌問題。

  共享單車是指企業與政府合作,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提供自行車單車共享服務。2016年底以來,共享單車突然就火爆了起來。曾經有一張手機截屏照躥紅網絡,在這張截圖上,24個共享單車應用的圖標霸滿了整個手機螢幕,真的是“一圖説明共享單車的激烈競爭”。而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街頭,仿佛一夜之間,路邊排滿了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

  通過一番梳理髮現,除了較早入局的摩拜、ofo外,整個2016年至少有25個新的共享單車品牌洶湧入局,其中甚至還包括電動自行車共享品牌。包括小鳴單車、小藍單車、智享單車、北京公共自行車、騎點、奇奇出行、CCbike、7號電單車、黑鳥單車、酷騎單車等25個品牌。

  陜西師範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雷宏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共享單車”從概念上來講,其實並不屬於共享經濟,它是將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改革相結合,是消費品市場互聯網+的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共享單車相當於“自行車版的滴滴”,最終從高校校園起步,因為校園是同類型用戶最集中的地方,學生從宿舍騎車到教學樓、操場或餐廳,可以輕易實現“隨用隨停”。這一模式被複製到城市後,適合城市短途、小巷子或車輛較密集的道路,具有靈活的特點。

  這一火爆的商業模式也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就拿最熱鬧的“摩拜單車”和“ofo共享單車”為例,公開消息顯示,這兩家公司從2016年8月2日到10月13日,70天進行了8次融資,雖然具體金額沒有全部披露,粗略算下也有5億美元左右,騰訊、滴滴、小米、美團等大玩家相繼入場,紅杉、高瓴、經緯等多家頂級投資機構也先後注資。

  前景

  市場潛力大 何時盈利要看燒錢能持續多久

  共享單車在給市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破壞共享單車的現象,比如有人在使用完後,把車藏在自己家中或別人找不到的隱蔽地方;還有人刮掉二維碼,撬掉車鎖,改頭換面,變為私車,還加上金屬筐和兒童座椅,近期還有新聞報道有人在二手平臺上公開低價售賣ofo單車。ofo的客服人員也表示,在有些城市單車丟失、破壞率較高,導致運營成本增大,僅靠一單2元錢的收入,目前公司並不賺錢。

  雷宏振對記者介紹,共享單車模式從校園複製到城市,目前面臨的最大尷尬是不能在城市中複製校園內高度集中的用戶群體,城市的地域特點稀釋了用戶的集中程度,用戶被分散了,單車的供應量又必須要跟上,這樣必然會增加運營成本,目前的這種運營模式是很難盈利的。雷宏振分析,共享單車的市場和需求是存在的,而且是一個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但是要想達到賺錢效應,一是要有政府驅動,借助政府信用的力量來發展;二是要有戰略性資本的進入,車輛的投入、網點的建設、後臺的維護都需要有大的資本投入。這些都是前期的“沉默投資”,並不是投入後立刻就會有回報,等將來市場成熟了,才能用後期的盈利來填補前期的投入。

  從A股市場來看,共享單車概念股從去年11月份開始表現非常強勢,以上海鳳凰為代表的股票短短三個月漲幅翻倍,2月7日再度漲停。

  “目前資本市場炒作主要是概念炒作,共享單車從其特點來看還是有一定前景的。”中信建投證券投資顧問孫佳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資本市場炒作的是預期,共享單車這種商業模式在前期一定是需要有大量投入的,也就是大量燒錢的模式,它被廣泛運用必定需要一定時間,關鍵是如何能夠解決廣大用戶實際遇到的問題。何時能夠盈利,還要看燒錢能持續多久。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比較創新,但是由於其成本高,而利潤率比較低,目前處於燒錢階段,何時盈利還未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