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警開“停車難”吐槽大會 車主:多建停車場

2017-02-16 17:03:4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偲瑤):2月16日,西安交警支隊召開以“停車難”問題為主題的吐槽大會。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長劉軍、交警支隊支隊長、西安各交警大隊隊長及市民代表、違章車主參加了此次吐槽大會。

  對於停車難以及停車亂象,市民代表與車主分別發表了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劉軍表示,提倡綠色出行、公共出行是合理解決之法。

  市民代表:增加停車位 宣傳車輛駕駛停放常識

市民代表發言(王偲瑤 攝)

  王師傅年輕的時候曾是一名司機,他在沙龍上坦言:“西安市已經進入了汽車時代,西安市的機動車保有量為260萬輛車,停車位僅6萬8千個。這根本無法滿足汽車時代的需要。所以第一我建議增加停車位;第二,增加停車位的指引牌,讓不熟悉路況的人也能夠正確停放車輛;第三,學校門口是停車難集中點,要充分發揮校車的作用。發揮校車的作用才能緩解學校門口的擁堵問題;第四就是希望廣大車主能懂得基本的停車常識,十字路口、彎道、隧道、窄路、橋梁都是不能停車的。”

市民代表發言(王偲瑤 攝)

  市民代表鄧建民關注的則是小區內的停車亂象。他發現有很多小區內部就像花園,乾淨整潔漂亮,小區外卻處處亂停車,“有時候人都是側著身子走的。”鄧建民説。鄧建民在沙龍上提出兩個“破解”,其一是破解車輛劇增與車位難求的矛盾;其二是很多小區裏面是公園,外面亂停車。“我個人認為,唯一的破解之法就是倡導綠色出行、公共交通出行。現在的共享單車啊、地鐵啦都很方便的。”鄧建民説。

  鄧建民自己平時騎行車出行,對於私家自行車停放點的問題他頗有感觸。鄧建民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私家自行車的停放與公共自行車停放問題應同等重要。比如我去鐘樓辦事,辦事情只需要5分鐘,找自行車存放點可能就需要半小時。”同時,鄧建民認為以後應該劃歸自行車存放點,讓特殊群體(諸如殘疾人等)來參與管理,既可以解決停車難的問題,也解決了一部分人的生存問題。

  在現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發現,大家更多的關注上下班堵車問題,所以另有市民代表提出開設潮汐車道,希望能夠在上下班高峰緩堵保暢。針對停車難的問題,幾十位市民代表充分就自己的感想發表了看法和建議。

  違章車主:半年多收到21張違章罰單  違停是錯誤的但並非本意

違章車主發言(王偲瑤 攝)

  一位不願意透漏姓名的車主表示,自己從去年8月份到今天共接收到21張罰單。“這21張罰單是怎麼來的,我願意跟大家分享。當然,無論如何違章一定是我們自己的問題。我住在高新團結南路與大寨路十字往北200米的地方。我們小區地下車庫是只賣不租,一個車位18萬。我買不起所以就只好停在外面。”該車主説。

  他認為最核心的問題是停車資源太少。“西安這座城市最不缺的是樓盤,最缺的是停車位。我認為團結南路附近完全有必要規劃一個可容納上千輛車的立體車庫,我們的有關部門也應該有這樣的魄力。”該車主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

  馬女士是一位小升初孩子的母親,她從11月到12月間有12個違章罰單。馬女士直言道,高新路上的奧數補習班大約有300多個這意味著週六周天送孩子上補習班的學生家長停車問題十分嚴峻。所以希望能夠在週末車流量不是特別大的情況下,在不影響公共交通的情況下在非機動車道或其他方便的區域規劃一些收費的停車位。“我也希望,今天的交警隊的表態和誠意不要只停留在沙龍上,應該落實在生活中。”馬女士説。

  交警支隊長:5大意識 +2種理念  助力解決停車難

劉軍發言(王偲瑤 攝)

  在沙龍會議現場,劉軍根據市民代表以及車主們反映的問題進行了回答。他表示,解決一個城市交通擁堵、停車難的途徑,目前看來其一就是要提倡和樹立兩種理念——公交出行和綠色出行;其二則是要有五大意識——標誌標線意識、文明禮讓意識、交通感恩意識、快速通行意識以及減少一人一車出行的意識。

  針對大家提出的建立免費停車場、在城市道路上多劃停車位等觀點,劉軍指出,停車難的問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是我們大家要共同關注、共同努力解決的問題。“為什麼今天要做吐槽大會呢,因為有很多事情我們在思想上方面需要達成共識,達成的共識越多,吐槽就越少。我們不能只滿足駕駛員這個身份的交通參與者的需求。道路資源屬於公共資源,我們的出發點一定是要滿足大多數人的利益。正因為如此,我們也無法做到滿足每一位交通參與者的願望。”劉軍説。

  “道路本身的功能是通行,並非是停車。所以在道路上多劃停車位是不可取的做法,但是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也無法完全去掉道路停車位。”劉軍坦言,今天的吐槽大會讓我們站在市民角度了解了一些問題,對於今後的交通管理十分有意義,通過此次交通管理我們明晰了管理的思路和方向,通過交流達成共識。

  據了解,西安交警微信公眾號內測線上處理違章繳費的功能,試運行期間處理已5萬起違章,而在15日當天,共處理5800多起違章。2月17日將正式上線處理違章繳費的功能,市民關注微信號即可交罰款,從而讓群眾少跑路,數據多跑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