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縣:弘揚《呂氏鄉約》 助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2017-03-02 10:12:4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西安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市非遺中心主任王升榮為“呂氏鄉約”第46代傳承人呂曉亮頒發非遺傳習所匾額。(王偲瑤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偲瑤):“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3月1日,藍田縣三里鎮鄉五里頭小學傳來陣陣誦讀聲,《呂氏鄉約》文化推廣會在該校呂氏宗祠遺址內舉行。

  會上,與會嘉賓與 “呂氏鄉約”第46代傳承人呂曉亮一起倡議廣大村民弘揚“四呂”文化,傳承鄉約精神,帶頭遵紀守法,決不違法亂紀,崇文尚德講誠信,自強不息明是非。

  國人的 “精神憲法”  優秀鄉賢文化促鄉村治理

  “呂氏鄉約”第46代傳承人呂曉亮發言(王偲瑤 攝)

  《呂氏鄉約》是中國歷史是最早的成文鄉約,被國學大師錢穆稱譽為中國人的“精神憲法”。

  宋代以後,曾作為國典頒降全國,對宋、元、明、清及民國的鄉村治理模式和社會的穩定、和諧影響較大。

  到明清時期,呂氏鄉約發展到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縣以下地區,歷史資料顯示,《呂氏鄉約》它不僅在呂氏家族裏實施,而且還在整個關中地區推廣,“關中民俗為之一變”,是優秀鄉賢文化促進鄉村治理的成功實踐。

  據了解,《呂氏鄉約》是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出生於儒學世家的藍田橋村呂大鈞在其兄弟呂大忠、呂大防、呂大臨的協助下,制定了《呂氏鄉約》,也稱《藍田鄉約》。

  之所以説《呂氏鄉約》是優秀鄉賢文化促進鄉村治理的成功實踐,是因為其以“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四款條文總領全篇,其核心就是運用道德的力量對鄉村進行有效治理。

  鄉約為鄉村社會整合提供了一種組織範式。到了明清之際,鄉約已經成為實現鄉村自治和社會整合的一種組織形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