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五廳局回應:“頭號工程”咋兌現?

2017-03-15 09:07:42|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3月9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陜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現在大家已經‘吃得飽’了,更希望‘活得好’。這就要求不僅吃喝要有品質,同時呼吸也要有品質。我相信廣大人民群眾急切盼望根治霧霾,看到更多藍天。這需要全社會擰成一股繩,打好藍天保衛戰!”

  今年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也是完成“十三五”環保任務的關鍵之年。為切實改善大氣環境品質,省委、省政府將今年的大氣治理列為環保工作的“頭號工程”,要求採取鐵腕措施強力推進,並研究制定了《陜西省2017年鐵腕治霾“1+9”行動方案》,分別由省環保廳、省發改委、省公安廳、省工信廳和省住建廳具體牽頭組織實施。

  《“1+9”行動方案》,即“鐵腕治霾·保衛藍天”2017年工作方案+聯防聯治專項行動方案、關中地區煤炭削減專項行動方案、秸稈等生物質綜合利用專項行動方案、“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專項行動方案、低速及載貨柴油汽車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方案、揚塵治理專項行動方案、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方案、涉氣重點污染源環境監察執法專項行動方案、燃煤鍋爐拆改專項行動方案等9個專項行動方案。

  群眾期待:

  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能否一致?

  陜西省環保廳回應:

  實現關中地區大氣防治“四統一”

  現狀:對於霧霾預警,公眾普遍反映的感受是比較混亂。比如,在同一天之中,西安市已經啟動了一級預警,而同處於關中地區的咸陽和渭南等市區則可能依然啟動的是二級預警響應,與此對應的治理措施也有很大區別。

  舉措: 《聯防聯治專項行動方案》要求,按照“責任共擔、信息共享、聯防聯治、群策群力”的原則,健全完善跨行政區域的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堅持屬地管理與區域聯動治理相結合、聯合防控與重點城市整治相統一、網格化監管與專項行動部署相同步、政府動員主導與社會共同參與相銜接,用鐵腕夯實治霾責任,切實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加強霧霾形成及控制機理研究,提升空氣品質預測預報能力。不斷提升重污染天氣科學應對協同應對有效應對水準,“削峰降頻”努力降低重污染天氣影響,積極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治霾,實現關中地區大氣污染治理“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和統一的防治措施”四統一的大格局。

  群眾期待:

  控煤力度能否再加大?

  陜西省發改委回應:

  今年關中地區煤炭削減1000萬噸

  現狀:燃煤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統計顯示,2016年關中地區煤炭消費總量是7020萬噸,佔到全省四成以上。如果按國土面積測算,關中每平方公里的煤炭消費達到全省平均水準的兩倍以上。

  舉措: 《關中地區煤炭削減專項行動方案》要求,通過嚴格項目準入門檻,大力推進煤改氣、煤改電、煤改熱工程,加快30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今年關中地區,西安市、寶雞市、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韓城市、楊淩示範區、西鹹新區等6市2區完成煤炭削減1000萬噸。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煤炭削減420萬噸,散煤削減580萬噸。統籌整合餘熱資源,落實清潔取暖。

  群眾期待:

  生物質燃燒污染如何解?

  省發改委回應:

  今年秸稈利用率達到85%

  現狀:嚴重的霧霾污染之下,我省對秸稈採取了禁燃政策。在嚴厲的處罰措施之下,雖然農民偷偷燒秸稈的越來越少了,但是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稍微鬆懈一下,農民焚燒秸稈的現象又會死灰複燃。

  舉措: 《秸稈等生物質綜合利用專項行動方案》要求,開展為期兩年的秸稈全量化還田示範縣創建活動,推廣秸稈機械還田和綜合利用,嚴查秸稈焚燒。2017年主要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量達到80%以上,轄區內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到2018年,關中地區秸稈收貯利用體系基本形成,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到2020年,形成佈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綜合利用格局,秸稈綜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生物質燃燒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群眾期待:

  “黑作坊”能否禁得住?

  陜西省工信廳回應:

  開展“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行動

  現狀: “散亂污”企業由於規模小、工藝差、環保設施不足、污染嚴重,不僅是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難“啃”的硬骨頭,也成為了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生活在周邊的群眾對此苦不堪言,期待著相關部門能不斷加大力度,加強對“散亂污”企業的治理。

  舉措: 《“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專項行動方案》要求,清理取締關中地區城鄉接合部、新城建成區周邊等區域內的環保不達標、無證無照、違規經營、安全隱患嚴重的一般製造業和低端服務業企業。11月15日前,完成“散亂污”企業總數量30%左右的清理取締任務。

  群眾期待:

  汽車能否不再冒黑煙?

  省公安廳回應:

  6月底基本淘汰黃標車

  現狀:大氣污染源解析顯示,機動車尾氣對西安市PM2.5的貢獻約為21.4%,四項主要污染物年排放總量約32萬噸。其中,黃標車及老舊車屬高排放車輛。據測算,一輛汽油黃標車的排放相當於14輛國Ⅱ或28輛國Ⅲ汽油綠標車的排放。

  舉措: 《低速及載貨柴油汽車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方案》要求,以我省境內低速汽車和載貨柴油車污染整治為重點,採取分流、限行、禁行等交通管理措施,加強路面查處,加快黃標車淘汰,切實形成齊抓共管、協調有序的工作格局,有效降低機動車污染排放對空氣品質的影響。4月底完成禁限行檢查點、標誌標牌的設置;6月底基本淘汰黃標車;7月1日前,西安市將本行政區內從事餐飲泔水清運、家裝垃圾清運、餐飲供貨、廢品回收等的低速汽車全面更新為達到排放標準要求的輕型貨車,其他市(區)加快現有低速汽車更新換代。

  群眾期待:

  工地揚塵能否治理好?

  陜西省住建廳回應:

  將抑塵不力企業納入不良信用記錄

  現狀:隨著城鎮化的不斷加快,城市建設規模和項目仍有增無減,建設施工、房屋拆除、道路與管線施工、道路保潔、物料堆放、交通運輸等活動中産生的揚塵污染依然嚴重。揚塵顆粒10微米以下就會進入下呼吸道,2.5微米以下就會積聚在肺泡中,引發一系列疾病。

  舉措: 《揚塵治理專項行動方案》要求,加強建築施工揚塵防控能力,實施城市增綠工程。將防治揚塵污染費用列入工程造價,對落實建設項目“灑水、覆蓋、硬化、沖洗、綠化、圍擋”6個100%措施不力的企業,在建築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平臺進行曝光,記入企業不良信用記錄。禁止城市建成區建築工地現場攪拌混凝土、砂漿。冬防期間(1月1日至3月15日、11月15日至12月31日),西安市、咸陽市、西鹹新區建成區及關中其他城市中心城區,除地鐵項目和市政搶修、搶險工程外的建築工地禁止出土、拆遷、倒土等土石方作業。年底前,關中各市(區)城市建成區主要車行道路機掃率達到90%以上,其他城市達到70%以上,施工揚塵和道路揚塵在大氣污染中的比重明顯降低。

  群眾期待:

  露天燒烤能否管得住?

  陜西省環保廳回應:

  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整治行動

  現狀:揮發性有機物參與大氣環境中臭氧和二次氣溶膠的形成,其對區域性大氣臭氧污染、PM2.5污染具有重要的貢獻。大多數揮發性有機物具有令人不適的特殊氣味,並具有毒性、刺激性、致畸性和致癌作用,特別是苯、甲苯及甲醛等對人體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舉措: 《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方案》要求,通過揮發性有機物總量控制、實施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加大石化企業整治力度、開展餐飲油煙集中治理、強化夜市燒烤污染管控、開展臭氧形成及控制機理研究、管控機動車維修有機廢氣、深化油氣回收治理等方面,全面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綜合整治。4月1日前,完成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食堂餐飲油煙整治;5月1日前,完成城市建成區內汽車修理企業有機廢氣和大中型企業、高等院校食堂餐飲油煙整治;6月1日前,對露天燒烤劃定經營區域,取締劃定區域外的燒烤攤點,完成轄區內餐飲服務經營場所餐飲油煙整治。

  群眾期待:

  監察執法能否更鐵腕?

  陜西省環保廳回應:

  重點污染源污染物100%達標排放

  現狀:霧霾需要鐵腕治理。在今年全省環保工作會議上,省環保廳廳長王成文提出,今年全省環保工作首要任務和頭號工程,各級環保部門要充分認識、高度重視、精心組織,以鐵的決心、鐵的紀律、鐵的措施、鐵的標準和鐵的作風,盡職履責、抓好落實。

  舉措: 《涉氣重點污染源環境監察執法專項行動方案》要求,通過全面清查、夯實責任、強化監督、擴大公開、鐵腕執法、嚴厲問責等措施,到10月底,關中地區339家涉氣重點污染源污染物100%達標排放,其中西安69家、寶雞69家、咸陽80家、銅川48家、渭南45家、韓城27家、楊淩1家。4月1日前,相關企業制定響應重污染天氣預警污染物減排實施措施。

  群眾期待:

  燃煤鍋爐能否退出主城區?

  陜西省環保廳回應:

  開展燃煤鍋爐拆改專項行動

  現狀:研究顯示,我國工業鍋爐熱效率低、能耗大,單臺平均容量僅為3.8噸/小時,實際運行效率不足60%至65%;10噸/小時以下鍋爐大多沒有安裝環保設備設施。用煤灰分、硫分較高,技術裝備落後,環保設施不到位是導致燃燒效率低、污染物排放濃度高的直接原因。

  舉措: 《燃煤鍋爐拆改專項行動方案》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應拆盡拆、拆改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行政、技術、資金等手段,採暖季前基本拆除陜南陜北城市建成區和關中地區燃煤鍋爐。其中,西安市、咸陽市、渭南市城市建成區拆除20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其他地區拆除10蒸噸/小時及以下的燃煤鍋爐。(記者 康傳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