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家庭教育調查:“咆哮”成了另類母愛

2017-03-22 14:37:38|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7歲的軒軒最近很受傷,因為媽媽變得越來越“兇”了。軒軒是高新六小一年級的學生,開學後的摸底考試他在班裏考了個15名,“老師在家長群裏公佈了成績後,媽媽就天天衝我吼,聲音好大,我很害怕。”軒軒説起這事兒,小臉上滿是委屈。

  和軒軒一樣,班裏成績靠後的孩子在家裏多多少少都免不了聽見媽媽的“咆哮”。他們的媽媽有的是醫生、有的是教師、有的是家庭主婦,但無一例外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失去了應有的耐心。

  而孩子們卻想不通,媽媽為何總要“咆哮”?

  教育方法不得當,“咆哮”成了另類母愛

  “沒人管孩子,夫妻兩個總要有一個犧牲事業來顧家。”兩年前,為了讓孩子考上高新六小,軒軒的媽媽趙佳就放棄了自己原本的工作,回家專心照顧孩子,輔導學習。趙佳滿心覺得自己犧牲這麼大,孩子總該爭氣。可軒軒自升入小學以來,屢次考試成績都徘徊在班裏的中下游,趙佳急了。

  自己捨不得打孩子,但是看著他回家不好好寫作業,玩心太重,就忍不住要吼幾句。“皮得很,回家書包一放就玩手機,上次玩遊戲偷偷用我的話費充值,手機都停機了。”趙佳説。

  更頭疼的是,趙佳不知道怎樣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讓她心力交瘁,“好話賴話説盡了,就是不聽,天天光陪著寫作業都讓我崩潰,還不説經常把屋子弄亂,玩具扔得滿地都是。”趙佳甚至懷疑孩子有多動症,因為軒軒在書桌前坐不到十分鐘就要起來玩。

  “脾氣還很倔,一批評他,就鑽進自己的小房間把門反鎖上,不吼他兩句他都不開門。”説起軒軒不肯溝通的壞毛病,趙佳很抓狂。“軒軒不是個例,小區裏其他的孩子不少也這樣,有時候我和別的媽媽聊天,她們也很苦惱。”在這種情況下,媽媽們就開始經常用“咆哮”來解決問題。

  其實,不只趙佳和她的鄰居們面臨孩子教育中的這些問題,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3人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64.2%的受訪者反映自己身邊普遍存在“咆哮媽媽”。

  有關專家認為,媽媽愛“咆哮”主要原因是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得當。毫無疑問,絕大多數父母都把孩子當成是“心肝寶貝”,盡最大的努力照顧孩子的身體,卻很少關注到身邊這個“小人兒”的內心世界,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渴求。

  兒童心理學認為,孩子需要心靈的關注,需要與父母有心靈的連接,並不斷地在收到心理回應的過程中,建立起歸屬感。媽媽應當接受和學習更多科學合理的育兒理念,掌握更多有效的溝通技巧,遇到問題不要靠吼去解決。

  “小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強的,有時候越是被吼,反而越不聽話,甚至要跟大人對著幹。”陜西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王國琪説,“我覺得媽媽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隨便將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心平氣和地交流才不容易焦躁”。

  過分承擔教育責任,“咆哮”是教育還是發泄?

  當然,獨自一人承擔教育責任的媽媽們也有苦衷。忙碌的丈夫,工作的壓力,生活的重擔,壓得媽媽們似乎只有用“咆哮”才能快速解決問題,

  “他總是忙,應酬多,顧不上家裏,雙方的父母都在鄉下,孩子就我一個人帶。”梁艷、高虎夫妻是西安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程式員,丈夫是公司的管理人員,工作繁忙,梁艷除了工作,一個人又當媽又當爹。7歲的女兒涵涵也格外依賴她,“小孩子好奇心重,表達欲強,週末休息的時候,她能跟我説一天話,真的很累。”梁艷説完,看著孩子又是無奈又是疼愛。

  父親經常不在家,涵涵習慣了有事找媽媽。孩子的課業學習、品德養成、衣食住行哪一樣都要梁艷事必躬親,“一天忙下來已經累得不想説話了,正洗著孩子的臟衣服,學校老師又打電話説她作業沒做好,控制不了自己就想大聲吼她。”

  媽媽似乎是孩子的全能超人。因為老人們無暇看顧孩子,上下學接送、開家長會涵涵從來都只找媽媽。“她連在學校和誰鬧彆扭了,都要告訴我讓我去處理,要是爸爸能多教教她,會比媽媽起到更好的作用。”梁艷認為,自己的女性視角在教育孩子處理問題上還是不夠全面。

  像梁艷這樣的媽媽不是少數,曾在高新第一小學就讀過的李格現在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了,“以前我小的時候,開家長會,爸爸媽媽換著來,但是現在我家孩子的家長會基本都是我去,而且去了以後也幾乎看不到爸爸,都是媽媽來。”

  部分女性幾乎承擔了家庭教育的所有角色,重壓之下,情緒失控成為一種必然。而孩子,又成為這種情緒的宣泄出口,借教育之名,行發泄之實。

  “現在我們很多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失范,過多承擔起孩子的教育責任,家庭教育本應是協同合作的模式,父親、祖輩、任何角色都不應該缺位。”王國琪認為,爸爸應該承擔起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任務,努力建構孩子心中有擔當、負責任、有胸懷的父親形象。讓孩子在如水的母愛和如山的父愛中體驗健康成長的樂趣。

  職場競爭加劇,使人們的情緒時常失控

  家庭的重擔只是趙佳和梁艷們崩潰的原因之一,她們變得暴躁常常還因為來自職場的壓力。“能感覺到自己在職場上升的天花板越來越低,年齡越來越大,接受知識的能力在退化,而企業考慮到家庭的因素,晉陞時總是排在候補梯隊。”李格説起公司裏的事,語調有些委屈。

  在現代企業園任職人力資源管理的戴先生説,在目前的職場上,像李格這樣只有一個孩子的,往往不是企業培養的重點,“企業要考慮人力成本,這些員工很有可能會去生二胎,這樣的話她們的晉陞空間會受到限制。”

  白天,在職場衝鋒陷陣。晚上,和孩子鬥智鬥勇。李格説,“咆哮”是最快速解決孩子調皮搗蛋的辦法,“沒有力氣跟他講道理了,吼一嗓子能管用,他能乖乖寫作業、吃飯、洗澡、睡覺,我就覺得自己盡到了當媽的義務。”

  性別歧視加劇職場競爭。最近一段時間,李格發現自己經常情緒失控,朝孩子發脾氣。“這個職位本來是要招一個男同志,但是當時招不到人,所以公司才會讓我入職。”因為在職場上提心吊膽,她的睡眠品質變差,注意力也無法集中。她説,“每天都擔心會被替下來,不敢有一點差錯,現在整天感到頭暈,精力大不如前,情緒特別易怒。”

  男性職場,女性夾縫求生。西安市光華路中醫美容中心,針灸醫師屈賓每週都要給來做理療的顧客做回訪。在屈賓看來,神經痛最主要的病因還是情緒沒有得到舒緩,女性在職場面臨比男性更大的壓力,“我的顧客們常常開玩笑説,再能幹的女同志也會被認為是裙帶關係上位,要讓男同志服從管理太難了。”

  屈賓手裏的名單上簡單記錄著約60名顧客的職業和年齡,她們大多是職業女性,年齡在27到42歲之間,有較高的學歷,從事的工作大多為內勤。“這些顧客因為長時間久坐,而且是在室內工作,她們的神經常常高度緊張,嚴重一點的,患有神經痛,選擇針灸治療。”屈賓還補充説,“中醫治療對這種病症也只是治標,最主要還是要通過自己的心理調節,緩釋神經壓力。”

  “女性在職場上要比男性面臨更多的挑戰和困難。”王國琪認為,由於女性本身的性別限制,很多時候女性不能像男性那樣通過更多方式及時傳導不良情緒,因此她們在職場的負面情緒,極易在家庭教育中形成風暴中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記者 沙莎 見習記者 陳卓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