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榆林推動煤化工産業邁向高端

2017-03-23 09:06:05|來源:經濟日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以煤為基的陜西榆林貫徹國家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部署,堅持創優品牌走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之路,堅持創新驅動、創新模式走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了在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中率先突圍

  陜西榆林是我國罕見世界少有的能源礦産富集地。尤其是佔全國已探明儲量12%的侏羅紀煤田,不僅儲量大,而且煤質好、易開採,市場前景廣,是支撐榆林能源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能源。面對近年來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能源産品市場低迷的嚴峻形勢,以煤為基的榆林能源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難和挑戰,能化産品大量積壓無銷路,企業經營十分困難。

  對此,榆林市委、市政府緊扣“五個紮實”和“追趕超越”新要求,認真貫徹國家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部署,堅持創優品牌走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之路,堅持創新驅動、創新模式走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之路,贏得了在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中率先突圍的主動權。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北上京津冀、東進長三角、南下川湘渝,走活了全市經濟一盤棋”,榆林市政府工作報告裏的這句話形象地解讀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新內涵。在煤炭行業經歷産能過剩帶來的一系列陣痛中,榆林緊抓國家防治大氣污染實行治污減霾的政策利好因素,緊抓榆林煤炭“三低一高”的優質特性,勤練內功、外塑形象,逆勢而起,打造品牌經濟。

  榆林市率先成功註冊“榆林煤”産地證明商標,將“榆林煤”由地標産物帶入商業品牌時代;實施“榆林煤”四個陜西省地方性推介標準,全面保障市場産品品質。

  在市場推廣上,榆林市派出力量赴全國能源消費重點地區洽談能源戰略合作,不斷開闢能源産品銷售新通道、新市場。

  去年,榆林市在全國能源消費重點地區借力全國煤炭交易會、西洽會等大型會議,舉行了30多場榆林煤産品專場推介會,現場簽訂煤炭銷售合同2億多噸、蘭炭超過1000萬噸。尤其是在第十一屆榆林國際煤炭暨能化裝備技術博覽會上,榆林市總計簽約137個經貿合作項目,簽約金額1207.9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榆林煤在河北、山西、山東、內蒙古、河南、寧夏以及陜西關中等8個重點省區市場銷量超過千萬噸,而且成為市場重點消費企業銷售、摻配的首選用煤。

  能源經濟轉型升級

  在今後較長時期內,煤炭作為國家主體能源的地位和作用不會改變,而榆林始終把自身置於國家能源戰略大局中,圍繞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創新驅動模式,加快能源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打造高端化、多元化、集群化的現代能化産業基地,邁入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先行第一方隊。

  神東、陜北2個億噸級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示範基地、世界最大的鎂産業基地、國內最大的蘭炭生産基地、國內最大的甲醇生産基地、國內大型火電基地、國內煤制烯烴第一大市,一個個耀眼的“名片”是榆林轉型發展中收穫的纍纍碩果。

  尤其是在榆林蘭炭的創新升級上,榆林市規劃了超過7000萬噸規模的蘭炭産業集群,榆林蘭炭成為京津冀魯替換散煤的主力軍。同時,榆林市以蘭炭生産技術為基礎,承接“3052”項目建成投産。

  在全力推進能源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榆林開始形成煤電一體化格局,同時一批投資超10億元以上的高端煤化工項目在榆林紛紛落地建設。特別是國家同意在榆林建設世界最大單體煤化工項目——神華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項目,標誌著轉型升級的革命性突破。

  一項項超十億元、百億元的投資、一個個行業領先、國內第一、世界首個,榆林全面轉型升級的“骨架”已搭起,搶佔發展先機的“發動機”已轟然而鳴。

  不久前閉幕的榆林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要以更加強勁的動力推動榆林能源經濟轉型升級,能化産業邁向高端化,建設世界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

  同時,還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榆林煤爭創國家馳名商標,全力擴大“榆林好産品”在全國的市場份額,推動“榆林好産品”走向全國,面向世界。

  加快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點技術攻關步伐,建設一流煤化工産業技術研發中心,站穩煤炭分質利用産業制高點,也是接下來榆林推動能化産業邁向高端化的重要一步。

  尤其要推動能化産業向下游高附加值産業鏈延伸,加快能化産業轉型升級,推動煤炭就地轉化率達到50%,建成國家級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示範區。

  這是榆林貫徹國家戰略的重要之舉,也是榆林實現轉型升級、追趕超越的總抓手、總方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榆林在全國資源型城市全面實現轉型發展的新征程中奮力前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