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文化根脈 西安非遺中心舉行傳習所授牌儀式

2017-04-21 08:42:5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活動現場(訾寶茵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偲瑤):4月20日,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渭旗鑼鼓》《周至曲子》《周至剪紙》傳習所授牌儀式在西安市周至縣渭旗社區舉行。並於當天前往周至縣特殊教育學校開展非遺保護進校園活動。

  讓非遺融入社會發展 把傳承變為自覺行動

  渭旗鑼鼓是陜西省地方傳統舞蹈之一經過歷史的沿革和演變,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其它藝術形式的有用養分,但其強勁、粗獷、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的基本特徵保留不變。近年來,歷次獲獎,鑼鼓不僅敲出了渭旗人的精氣神,更重要的是渭旗人文化自信的表達。

  周至曲子是兩位80多歲老人的一生堅守。他們把一生全部積蓄皆是用來修繕傳習所,這種舉動不僅體現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更體現出他們的責任和擔當。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堅持和堅守,才使這古老的曲子流淌悠揚。

  周至剪紙,是用一把剪刀一張紙,在方寸之間展現文化大作為。傳承人用一生來書寫著平凡與古老。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王升榮講話(訾寶茵 攝)

  “今天我們在這裡為渭旗鑼鼓、周至曲子、周至剪紙等三個非遺項目的傳承單位授牌,既是對他們工作的肯定和表彰,同時也是一次保護知識的普及與推廣。”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王升榮説。

  王升榮介紹,未來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將陸續為關中事酒釀造技藝、唐三彩燒制技藝以及陳氏太極拳小架等非遺項目進行傳習所的授牌,希望通過這種非遺宣傳和保護的形式,進一步推動全西安市非遺保護工作,不斷擴大保護範圍,引導廣大民眾自覺參與到非遺保護的行列中來,真正使我們的傳統文化薪火相傳,根脈延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