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去辦” ——陜西轉變幹部作風觀察之一

2017-05-08 08:56:50|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馬上就去辦!”不是一句口號,是幹部作風轉變後,真心為群眾辦實事時,發出的一種“聲音”。在連續數日對多部門的採訪中,看到西安的公務員,不僅把這句話寫在墻上、紙上,更將其作為積極主動為民著想、為民辦事的工作態度,放在了心上。

  今年以來,西安市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場“行政效能革命”,各級政府部門勇於直面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向企業和群眾頻頻吐槽的痼疾開刀,著力解決好“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幹部作風為之一清,百姓感受為之一振。

  “馬上就辦”是一句口號,又不只是一句口號。西安的公務員不僅把這句話寫在了墻上、紙上,更將其作為積極主動為民著想、為民辦事的工作態度放在了心上。在連續數日多部門的走訪中,記者對所見所聞感觸頗深。

  提升效能,解決問題事不過夜

  去政府辦事卻遭遇閉門羹,跑了一趟又一趟。

  相關部門來回踢皮球,雖是一件小事,卻怎麼也辦不到頭。

  來辦事的心急如焚,受理人員卻愛答不理,冷淡傲慢……

  老百姓與政府部門打交道,多少都曾遭遇或者聽聞過這些經歷。當官本應為民做主,奈何一朝為官便高高在上,衙門作風過去委實讓廣大群眾深受其害,詬病不已。

  針對這些官場痼疾,西安用“行政效能革命”這劑良藥,讓廣大群眾看到了黨員幹部隊伍解決問題事不過夜、馬上就辦,上門辦、主動辦,辦得了、辦得好的新面貌。

  老年證的辦理涉及乘坐公交、景點門票等優惠福利政策,雖是小業務,卻涉及群眾的許多利益。

  “以前辦老年證需要提交身份證、照片、戶口本,外地戶口還要提供相關證明等一系列資料,而且需要等待40個工作日才能領證,將近兩個月時間。”碑林區政務服務大廳副主任柴華介紹説,“今年3月6日,我們大廳正式公佈了第一批‘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老年證的辦理就在其中。現在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家人可以代辦,而且幾分鐘就搞定,現場領證。對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疾人,我們還推出了送證上門的服務,由我們的工作人員把辦好的老年證、殘疾證直接送到群眾家裏,最大限度方便群眾。”

  從群眾上門討服務,到政府上門送服務。一字之差,卻實實在在暖了人心。3月28日,碑林政務服務大廳收到西安市殘聯審核蓋章後反饋的幾張殘疾證,其中有一位二級殘疾人張慶和,經聯繫後得知老人今年63歲,正在省中醫醫院住院接受針灸治療,只有老伴陪在身邊照顧。政務大廳和殘聯窗口的工作人員當天下午下班後就前往醫院,給老人送去了證照。“孩子都沒在身邊,我這兒又離不開人,真是給你們添麻煩了,謝謝你們啊。”張慶和老人握著工作人員的手,感動不已。

  據介紹,為了能夠給辦事群眾提供“五星級服務”,當好群眾的“店小二”,西安市碑林區政務服務大廳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大量實踐。除了給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門服務外,還探索建立了“容錯服務”“代辦服務”“快遞送達服務”等。

  該政務大廳主任趙曉軍指著桌上厚厚一疊EMS快件説:“有些在我們大廳辦業務的外地群眾提供材料時有遺漏,但只要不是很要緊的,我們都會先給他們辦好業務,等他們回頭再把剩餘材料用快遞郵寄過來。這樣既可以提高辦事效率,又可以免去外地群眾長途奔波之苦,大家都很歡迎。你看,這些快遞有從海南發來的,有從重慶發來的,我們給群眾以方便,群眾也用信譽回饋了我們,‘容錯服務’試行至今還沒有哪位群眾失信過!”

  努力方向,讓群眾最多跑一次

  “馬上就辦”不是嘴上喊喊,“最多跑一次”清單更不能只是躺在紙上。採訪中,記者在未央區政務服務大廳親歷了這樣一幕。

  3月29日上午8時40分,雖然還沒有到上班時間,但未央區政務服務大廳的門外已經擠滿了前來辦事的群眾。“從今往後,國稅局的服務窗口不再限號,請大家耐心排隊,依次辦理。”站在人群中的未央區國稅局局長屈常青大聲説。這個好消息讓人群響起了一片掌聲。

  怎麼在國稅窗口辦業務還要限號?

  據該政務大廳主任張復新介紹,未央區政務服務大廳由於場地面積狹小,國稅局在這裡的服務窗口僅設立了三個,專門辦理稅務登記業務。即便工作人員加緊辦理,每天也只能處理100件到120件國稅業務,因此服務大廳之前採取了限號的辦法。此舉雖屬無奈,卻讓辦事群眾意見頗多。

  “國稅窗口的排號很緊俏,政務大廳九點開門,九點半以後就沒有號了。我之前白跑了兩趟,今天專門趕了個早。聽剛才那位領導説國稅窗口以後不限號了,看樣子今天肯定是能辦了。”前來辦理稅務登記的個體經營戶劉先生説。

  根據未央國稅統計數據,自2016年8月起,窗口辦稅人數有明顯增加。未央區國稅局主管徵管、納服工作的副局長徐增清分析説,辦稅人員數量激增導致窗口服務供不應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近年來陜西招商引資和大眾創業的力度都很大,新增經濟實體數量激增;二是伴隨營業執照的“五證合一”改革,所有經濟實體都要完成換證,國稅系統中的納稅人信息都需要進行完整更新;三是全面“營改增”以後,所有納稅人都要開始繳納增值稅,涉及稅務變更的工作量急劇增加。

  據介紹,3月28日,未央區國稅局的同志到政務大廳調研辦稅情況,有群眾現場提出了排號困難的問題。當天下午,該局緊急召開會議討論解決方案,決定從基層稅務所抽調業務骨幹來加強服務,與政務大廳協調增設兩個窗口,並增加2名導稅員、2名前臺工作人員和4名後臺工作人員,提高給群眾辦業務的效率。從3月29日起,國稅窗口開始使用新的工作方法,群眾只需要將資料遞交窗口就可以離開,待所有手續由後臺工作人員處理完畢後,再與辦事群眾對接,大大提升了辦事效率。

  看到前來辦理國稅業務的納稅人能迅速辦結業務,滿意離開,屈常青對窗口的工作人員説:“落實市委提出的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就是納稅人的事一定要馬上就辦,辦快辦好,讓納稅人只跑一趟。”

  當天接到群眾反映問題,當天開會研究,連夜整改推進,次日就推行新舉措解決問題。未央區國稅局這樣的為民辦事效率,讓辦事群眾紛紛點讚。

  馬上就辦,群眾的聲音聽見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幹部作風一轉變,老百姓是第一受益人。城管工作人員與個體經營戶在以往總扮演著貓和老鼠的角色,但當我們的公職人員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以後,和諧相處、互相幫助成為了隨處可見的風景。

  “今年以來可以明顯感覺到政府工作人員的態度變好了很多。”經營水果店的于女士説,“我們日常打交道最多的部門就是城管執法人員,因為店裏時常會搞促銷活動,東西多的時候,攤位擺得會比較靠前。現在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執法人員會先跟我們溝通,我們搬東西、挪攤位的時候,他們還會主動上來搭把手。比起以前二話不説,不是罰款就是沒收東西,真的是不一樣了。”

  也有群眾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期待。家住興慶西路凱越家屬院的趙小姐説:“我們小區所在的這片老城區在多年以前就被西安市列入了棚戶區改造範圍,但不知什麼原因一直拖到現在也沒有見動靜,只是有一輛關於棚戶區改造的宣傳車停在路邊,每天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著宣傳廣播。現在全市都在打通斷頭路,希望能早點解決我們的困難。”

  經走訪了解,趙小姐所説的這片老城區位於興慶宮公園與環城東路之間,巷道狹窄多急彎,其中臥龍巷、亙垣堡、大新巷、龍渠堡等狹窄路段常因佔道停車等原因被堵塞得水泄不通,周圍群眾出行十分不便,且存在嚴重的交通安全隱患。按照西安市政府打通斷頭路的計劃,這裡正好涉及經九路貫通工程。

  據市建委計劃處處長王超介紹,按照該委在2016年形成的《西安市斷頭路打通工作實施方案》,西安市計劃三年內打通55條斷頭路。2017年完成徵地拆遷46條,貫通24條;2018年完成徵地拆遷8條,貫通25條;2019年完成徵地拆遷1條,貫通6條。為加快推進斷頭路打通工作,還制定下發了《西安市2017-2019年城市斷頭路打通計劃》。目前,各項目進展較為順利,已打通1條(開元路),進場施工6條(廣運潭西路、響塘村規劃南路、芙蓉西路、老二環規劃路、鳳城九路北側路、永全路)。

  觀察 “奇葩證明”怎麼砍掉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單位熱衷於讓群眾到派出所開具證明,來規避自己的風險和責任。隨著公安部明確派出所不再出具14類證明、6類事項的文件出臺,這股熱潮終於有所消減。但就在近日,山東高青縣公安局蘆湖派出所又有人來開“奇葩證明”:因為準兒媳長得太漂亮,自己家庭條件一般,兒子長相又普通,不相信兒子會攤上“好事”的老婦,要求派出所開具“正經工作證明”。

  細數近年來我國各地冒出的這些“奇葩證明”,委實讓人哭笑不得。從海外網購漫畫,取件時需要證明自己是收件人“齊天大聖”;出境旅遊需要證明“你媽是你媽”;結婚70載,卻難證明“老兩口是老兩口”;老人異地領社保,被社保中心要求開具“我還活著”的證明;買房辦理公積金貸款,被要求提供“結婚前未婚”的證明……

  專家分析,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大力推進簡政放權,不管是取消行政審批,還是下放行政權力,從根本上講都是為普通百姓和企業減負,方便他們享受到改革的紅利。之所以出現諸多的“奇葩證明”,並不是這些證明有多奇葩,而是讓辦事群眾出示證明的人太奇葩。説到底,就是一些單位和辦事人員在耍權。因此,叫停“奇葩證明”,首先就要叫停濫用權力的行為,遏制住掌權人的權力慾望,把那些不應有的權力徹底削掉,這樣才是真正幫了辦事群眾的忙。

  同時,還要加快調整部門之間的職能配合,全面打破部門間的職能和利益壁壘,整合重疊機構。在機構人員得到充分精簡的情況之下讓信息多跑路,讓公眾少跑腿;讓機關多服務,讓公眾少折騰;讓政府多作為,讓公眾少埋怨。這才是解決“奇葩證明”的良藥。

  手記 把百姓放在心上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對群眾問必有答、求必有應,這只是人民公僕盡到本職的第一步。陜西要實現追趕超越,西安要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這對於我們的黨員幹部在服務群眾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是等著老百姓遇到難題了,找上門來才動彈,更應該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替他們多考慮可能會遇見的問題和難處,努力把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根本宗旨,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就是要時刻把群眾放在心上。要始終把順應人民群眾呼聲作為第一追求,把滿足人民群眾合理訴求作為第一準則,把確保人民群眾滿意作為第一目標,把調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作為第一手段。真正“沉”到群眾中去,與群眾拉家常、徵求意見、換位思考,切身體會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心貼心地幫助群眾解決困難,最大程度滿足群眾需求。群眾理解了、氣順了、支持了,黨的正確主張也就變成了群眾的自覺行動。

  時下,問題意識和底線思維,是各級領導幹部亟須加強的觀念。是不是將群眾放在心上,是不是具有群眾的視角,往往決定了問題意識的深淺。問題客觀存在,但對問題的認識和看法就取決於群眾意識有沒有、強不強,取決於是不是能與群眾感同身受。如果群眾意識淡漠,就會對突出的問題漠然視之,對群眾的疾苦不以為然,對解決事關百姓民生的突出問題缺乏緊迫感。須知,對問題和短板的存在,群眾的切身體會往往最深。只要始終從大局出發、深入調查研究、站在群眾的角度去感受,就不怕看不清問題、找不到短板。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俯身躬行、深入群眾,時刻銘記群眾這個根本,站穩一切為了群眾的立場,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切實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才能打掉黨和人民之間的“隔離墻”,不斷從群眾中汲取推動我們事業前進的力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