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學生讀完4大名著者不及3成 多以影視劇替代

2017-05-08 09:11:38|來源:光明日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據媒體近日報道,陜西西安部分高校的借閱數據顯示,除專業書籍外,文學類、哲學類圖書的借閱率最高,超過6成大學生讀過四大名著,但完全讀完原著的不超過3成,多以影視作品和簡本替代。記者調查發現,有些學生平時的閱讀主要滿足消遣和應試兩種需求,最喜歡讀各類小説。

  不超過3成的完成度説明,目前大學生群體未能擺脫淺閱讀的狀態,這與當下社會的整體閱讀狀況基本吻合。調查中,不少大學生反映多以影視作品和簡本替代經典閱讀,這也是當前圖像時代淺閱讀的一個注腳。電子閱讀器的普及、網絡信息的氾濫降低了閱讀的成本和門檻,也往往製造了一種閱讀收穫的錯覺,不少人可能覺得每天刷刷朋友圈、閱讀幾篇爆款文,就完成了閱讀任務、確立了閱讀成就感。但真正的嚴肅閱讀顯然不是如此簡單。

  大學生擁有的閱讀觀難以超脫于整個社會的閱讀氛圍與品質,但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群體,大學生的閱讀習慣離不開大學教育在價值與方式上的牽引與涵養。比如,國外不少大學不僅對學生有經典閱讀的要求,而且在課堂教育、考試中往往有對閱讀能力的考查。相對來説,在我們的大學教育中,學生日常閱讀能力與課堂學習及考試幾乎是毫不相干的兩個獨立系統,考試前,學生突擊一下考試大綱便可交差。如此背景下,自然很難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特別是深度閱讀的習慣。

  閱讀習慣的養成不可能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離不開具體教育的引導。談及閱讀,不少人頭腦中立刻呈現這樣清晰的分界線:教科書與閒書。從這個通俗的分類名稱不難看出,除教科書之外,其他書籍都被歸類到“閒書”的範疇,意味著消遣,意味著可有可無。由此帶來的後果之一,用學者鄭也夫的話説就是,我國多數中小學生在閱讀習慣養成的關鍵年齡,只讀狹窄的、乏味的教科書,給很多人造成了對閱讀的厭噁心理。

  大學生閱讀完成度不高、閱讀率低,是這種閱讀厭噁心理的延伸。在理想狀態下,閱讀當然應該從小抓起,但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也很重要。一方面,大學是一個人精神發育的關鍵階段,對閱讀其實是有內在動力的。另一方面,較之於應試化嚴重的中小學階段,學生在大學裏擁有更多的自主空間,也有如大學圖書館這樣的閱讀資源,閱讀成本低。在這一基礎上,大學通過恰當的教育引導,比如開設閱讀課、在考試中注重考核閱讀能力,是有利於增強學生閱讀動力的。

  有人提倡大學生要多讀“燒腦”的書,這種説法無錯。可現實是,連不少大學推薦的書目都呈現淺閱讀的趨勢,要令學生具備深閱讀的能力,恐怕太難。由此看來,不僅大學生要重塑閱讀觀,大學也需要。作為社會知識群體的代表,大學生確實不應該滿足於感觀刺激和流行式閱讀。不少人的閱讀經歷隨著學校教育結束而終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在大學這一閱讀關鍵養成期被荒廢了。

  提升大學生的閱讀完成度,超越功利化、工具化的閱讀惰性,僅靠口號式倡導與讀書雞湯,無濟於事。大學教育首先應該展現出更積極與立體的閱讀牽引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