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淩示範推廣農技 助力農民脫貧致富

2017-06-28 14:26:4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副教授袁春龍正在查看葡萄長勢(王偲瑤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偲瑤):在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南區賽汗烏素村,原是荒漠的地方現成佳釀的“源頭”。荒漠生出佳釀,這正是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管委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及當地龍頭企業努力共促農技轉化的成效之一。

  6月15日,2017“走出楊淩看示範”採訪團隊來到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南區賽汗烏素村,現今這裡的陽光田宇國際酒莊既是楊淩國家高新技術示範區的科研推廣基地,也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的教學實驗基地(以下簡稱“基地”)。

  西農專家+示範基地+農戶 共促烏海葡萄産業轉型升級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南區賽汗烏素生態園葡萄基地(王偲瑤 攝)

  該基地總佔地面積18000畝,建設之前全部為荒漠,植被非常稀少,經過努力現在已種植葡萄5000余畝、棗樹1400畝、其他經濟林300余畝、園林綠化1500畝,建成葡萄品種資源圃300余畝(主要用於當地葡萄品種資源的儲備和研發)生態人工湖400畝,2013年開始對南山進行了改造,改變了南山水土流失嚴重、風來沙起的面貌,因地制宜建起了梯田式葡萄園。

  該基地企業負責人黃建清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袁春龍副教授在交流農業技術(王偲瑤 攝)

  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的袁春龍副教授説:“從前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也有種植葡萄的歷史,但是以鮮食葡萄為主。我們現在以釀酒葡萄為主,首創‘爬地龍’種植模式來保證果品品質的穩定性。”

  該基地的企業負責人黃建清也曾就讀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他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2015年該基地獲得楊淩示範區農業科技示範推廣能力提升項目資助,主要進行“葡萄新品種的引進及優質高效生産技術示範與推廣”建設,引進葡萄新優品種10個,包括愛格麗、媚麗、陽光玫瑰等;建設新品種示範基地50畝;建立適宜於內蒙古烏海地區特、優釀酒葡萄和鮮食葡萄新品種標準化栽培技術體系,示範推廣2000畝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示範園,“西農專家的參與極大的節約了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很感謝他們。”黃建清説。

  農業技術轉化為生産力 打通農技惠農最後一公里

葡萄酒釀製工廠(王偲瑤 攝)

  目前該公司以工業經濟帶動農業的發展,逐步形成種植、養殖、加工一體化的循環經濟鏈;採用“公司+農戶+基地”的方式,逐步帶動周邊五個自然村,通過幫扶、帶動、合作三種途徑,積極帶動周邊農區居民增收致富。

  當地農民在示範基地工作(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管委會 供圖)

  黃建清介紹,公司建立了 “六統一”扶持帶動發展模式( 即統一購苗,統一定植,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標準,統一采收,統一銷售) ,通過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方式,為困難種植戶墊付葡萄種苗、架材等前期生産資料,並採取土地流轉形式,讓農區居民以土地入股,或出讓承包土地。以這種形式流轉土地3000余畝。公司還通過農業種植和畜牧業、水産養殖等途徑,為附近農區居民提供500多個就業崗位,每個農戶年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也因此2014年被認定為自治區級扶貧龍頭企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