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安康:養蠶實現産業扶貧 “金蠶”擦亮“絲源”名片

2017-07-03 17:35:5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舒曼 段曉蕊):在今年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象徵絲綢之路的“鎏金銅蠶”讓世界的目光聚焦到安康這座生態之城。3000年前,這裡就已經開啟蠶桑種植的燦爛歷史,3000年後,蠶桑種植成為秦巴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未來,安康將聚力蠶桑産業生態發展,積極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擦亮“絲路之源”這張亮麗的名片。

鎏金銅蠶(陜西歷史博物館 供圖)

  絲路之源名至實歸   金蠶之鄉歷史悠久

  遙感維度千般變,尋繭抽絲盡觀顏。玉帶連珠蠶絲幔,飛舞搖曳引絲源。據史料記載,安康蠶桑生産已有3000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安康栽桑養蠶相沿成俗,絹帛織物早已出現。在漢水兩岸的嫘祖蠶神廟、紫陽縣出土的戰戈上人們發現了附著絲織物殘跡,尤其是在石泉縣發現了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一枚“鎏金銅蠶”,直接印證了安康與“絲綢之路”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鎏金銅蠶”質地為銅,高5.6釐米、胸圍1.9釐米、胸高1.8釐米,蠶體飽滿,全身首尾共計九個腹節,體態為仰頭或吐絲狀,製作精緻,造型逼真,現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1984年,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子午鎮譚家灣村農民譚福全在池河河床上淘金時發現。

  “鎏金銅蠶”是西漢時期朝廷勸課農桑的最高獎勵。據《石泉縣誌》記載,石泉縣古代養蠶業就很興盛,加之鎏金工藝的發展,因而有條件以鎏金蠶作紀念品或殉葬品。由此推斷,“鎏金銅蠶”出現在安康石泉也就不足為奇。

  鎏金銅蠶出土的地方——石泉縣子午鎮譚家灣村(姜卓君 攝)

  此外,“鎏金銅蠶”的出土地譚家灣,位於歷史上一條著名的要道——子午古道。子午古道開闢于新漢王莽時期,南起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北至西安市子午鎮鎮西的子午谷,途徑子午關、秦嶺梁、月河、池河鎮等地。貫穿石泉南北的子午古道,是石泉絲綢運往長安並遠銷西域的商路命脈,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源頭線之一。

  如此一來,漢水流域的蠶絲、茶葉通過子午古道運往長安,轉銷大西北,出口中亞、西亞沿線國家,使安康走上世界經貿的舞臺。

安康市漢濱區怡鑫現代蠶桑生態循環科技示範區(姜卓君 攝)

  聚力蠶桑産業發展 實現農民共同富裕

  安康依山傍水,自然氣候條件優越,非常適宜於發展蠶桑生産。目前,原料繭産量和生絲産量位居西北地區第一,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原料繭生産基地、繭絲加工基地和優質蠶種生産基地。

  安康蠶桑産業基礎牢固,桑園面積39.4萬畝,已形成育苗栽桑、制種養蠶、烘繭繅絲、印染織綢的産業化經營格局,具有較為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目前,安康正在圍繞蠶桑、桑畜、桑菌、桑飲、桑遊等方面著手進行開發利用,進一步延長産業鏈鏈條。

  目前安康蠶桑産業園區建設初有成效,在蠶桑重點縣區建成縣級蠶桑産業園8個,新增蠶桑專業合作社6個,其中石泉縣池河鎮大陽村蠶桑專業合作社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國家林下經濟及綠色産業示範基地。

漢濱區怡鑫現代蠶桑生態循環科技示範區負責人張樂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姜卓君 攝)

  在安康市漢濱區五里鎮張營村,千畝桑園依山而建,在夕陽的照耀下黝綠的讓人睜不開人。漢濱區怡鑫現代蠶桑生態循環科技示範區負責人張樂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園區一期規劃建設總規模1200畝,分為現代蠶桑生態循環産業科技示範、園林觀光、林下産業、休閒農業四大功能區。示範區依託蠶桑生態循環産業的自然優勢,以産業融合為發展思路、市場為導向、現代生態農業科技與管理為支持,建設成為生態循環的現代蠶桑種植、養殖、加工、園林觀光、休閒農業等多産業融合開發的産業主導型科技示範園,將蠶桑産業的産前、産中、産後各環節連結形成完整的産業鏈條,進行生態循環的産業綜合開發和産業融合經營,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達到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蠶桑産業“短、平、快”的特點和産業基礎堅實、技術普及率高、廣泛適應農戶等優勢,目前成為安康脫貧攻堅的手段之一。尤其在安康石泉,蠶桑産業已成為産業脫貧的支柱産業,支撐貧困戶長期穩步增收。家住石泉縣池河鎮合心村的柯玉翠,在2014年被識別為貧困戶,通過蠶桑産業扶貧和異地搬遷,2016年下半年正式脫貧。今年蠶繭價格,養蠶1張蠶,繭值1600元左右,減掉每張生産資料成本300元,純利潤1300元左右,僅今年春季柯玉翠就掙了純利潤2600元,也讓她更有信心幹下去。

陜西省園藝蠶桑工作站高級農藝師郭昶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姜卓君 攝)

  陜西省園藝蠶桑工作站高級農藝師郭昶表示,安康養蠶歷史悠久,是陜西的老蠶區,佔陜西蠶桑産業的85%。隨著蠶桑産業發展的持續良好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安康企業家自發加入到現代蠶桑生態循環産業項目開發中,陜西省農業廳對此表示肯定,並將逐步投入一定力量,重點扶持桑基魚塘、觀光農業、桑葚採摘等生態循環産業項目,發展年養蠶15張以上的蠶桑家庭農場等,更好的促進安康蠶桑産業的發展。

安康市蠶種場書記、 場長張保華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劉漢紅 攝)

  古有安康絲綢通過絲綢之路轉銷中亞、西亞沿線國家,今有“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安康蠶桑産業對外發展。陜西省安康市蠶種場書記、 場長張保華説道,從2012年開始,蠶種廠連續向烏茲別克斯坦出口蠶種,2017年出口蠶種已達10萬張,2018年將繼續出口蠶種10萬張以上。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安康市蠶種場將抓住歷史機遇,進一步推進蠶種對外貿易的發展。

  依託文化優勢 擦亮“絲路之源”名片

  “鎏金銅蠶”作為絲綢之路歷史的見證者,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被世人所知。如何依託“鎏金銅蠶”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優勢,擦亮“絲路之源”名片,已成為安康市人民政府的當務之急。

  安康市林業局産業科科長李兆鵬表示,安康將以古絲綢之路源頭為載體,以石泉縣出土的“鎏金銅蠶”為宣傳名片,挖掘蠶桑史料、傳統習俗、民間傳説和歷史遺跡,充分利用當前豐富蠶桑絲綢資源,結合現代創意設計、市場需求、專題策劃,積極推進蠶桑絲綢文化産業的形成。

  他説道,其一,安康要建設一個功能齊全的集蠶絲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産品展示、論壇會務、生態休閒一體的大型絲綢文化産業園,使之成為陜西省蠶桑絲綢文化的展示中心、互動體驗中心和絲綢産品消費中心。其二,在漢江、月河流域蠶桑密集區,打造安康蠶絲旅遊觀光園,以養蠶村莊、蠶種場、繅絲場為旅遊景點、整合出一條集栽桑、養蠶、制種、繅絲等一體的旅遊線路,重點展示完整的蠶絲産業鏈。其三,加大蠶桑旅遊文化産品多元化開發,積極承辦全國性的蠶桑、絲綢會議和論壇,每年精心策劃舉辦一次安康市蠶桑旅遊文化節,弘揚和傳承“鎏金銅蠶”為代表的蠶桑文化,提高蠶桑文化的社會影響力。 

安康市石泉縣蠶桑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韓燕明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姜卓君 攝)

  在安康石泉,普及蠶桑文化與科學知識,展示石泉蠶桑産業的發展成就的秦巴風情園“石泉蠶桑文化園”已於今年五一正式向遊客開放。安康市石泉縣蠶桑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韓燕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要將其建成石泉縣蠶桑産業標誌性人文景觀、縣域旅遊特色亮點。下一步,石泉縣將按照“文化引領、融合發展”的思路,挖掘弘揚“鎏金蠶”歷史文化資源,打造“金蠶之鄉、絲路之源”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地域“富硒”稟賦資源,打造系列蠶桑富硒特色産品,著力加快蠶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步伐,打造蠶業+文化、蠶業+旅遊、蠶業+小鎮、蠶業+美麗鄉村的生産、生態、生活融合的産城人文新業態。

石泉蠶桑文化園(姜卓君 攝)

  此外,在“鎏金銅蠶”出土的地方,石泉縣將建設池河“金蠶”小鎮,按照“絲路源點、金蠶小鎮”定位,打造池河“金蠶”小鎮——“一園一村一街一廊”建設(一園:大陽現代蠶桑産業示範園;一村:五愛蠶桑旅遊村;一街:池河蠶桑絲綢文化一條街;一廊:蠶桑産業綠色長廊),真正做到弘揚絲路源點文化,擦亮“絲路之源”名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