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用延安精神築牢精準扶貧根基

2017-07-24 10:06:36|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延安將移民搬遷、産業扶持、財政兜底等多策並舉,科學推進,精準發力,不斷築牢精準扶貧的根基,廣大農村呈現追趕超越的喜人態勢。兩年來,延安市共有17.84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76%。

  發展産業拔窮根

  “有了好領導才能過上好光景,過上好光景不能忘了共産黨。”在延川縣永坪鎮聶家坪村,70歲的貧困戶呼世斌在窯洞裏用三弦彈唱出自己的心聲。孤寡老人呼世斌住在村委會的窯洞裏,平時給村裏幹些雜活,加上政策性收入、土地流轉和入股合作社的分紅,算下來每個月收入2000元。

  村黨支部書記高葉平説:“去年養殖合作社純利潤43萬元,今年有望達到50萬元,其中80%歸村民所有,貧困戶人均增收3000多元,村裏13戶貧困戶通過以豬入股合作社已經脫貧。”該鎮劉馬家圪塔村是一個産業扶貧村,村裏今年4月開始發展大棚小瓜産業,正在大棚採摘新鮮小瓜的村民們告訴記者,就這一茬,一個大棚小瓜能賣到3萬元,一年下來一個棚就能收入7萬多元。

  延川縣委書記張永祥説:“通過移民搬遷、産業幫扶、技能培訓、兜底保障在內的12類幫扶措施,今年全縣1萬多名黨員幹部發揚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奔赴扶貧一線,到目前全縣已實際脫貧1.8萬人。”

  富縣張家灣鎮黑水寺村貧困戶張朝貴坐在新家感慨萬千,他説:“沒想到咱農村人也能跟城裏人一樣住上樓房,太感謝政府了!”

  兩年前,張朝貴和其他65戶農民一起搬下山,遷到安置點,孩子上學、出門打工、看病就醫等比以前更加方便。村裏的“五保戶”楊懷玉、張家灣村的楊名壽夫婦等86戶貧困戶則搬入了張家灣鎮政府建的移民搬遷安置點“和暢苑”小區。小區內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為特困戶、“五保戶”興辦了福利灶,有勞動技能的貧困戶根據自身特長任餐廳大廚、小區保潔員等職位。

  “延安精神引領、科技産業支撐、因戶施策、扶貧到人”的扶貧方略,“政府主導、幹部包扶、合作社幫扶”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多策並舉措施的落實,實現了貧困戶産業幫扶全覆蓋,築牢了精準脫貧的根基。

  産業多元助脫貧

  具有主題窯洞民居院落特色的寶塔區萬花鄉佛道坪村,結合萬花旅遊區位優勢推出的生態遊扶貧模式,為延安精準扶貧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佛道坪村275戶979人,其中貧困戶11戶40人,是典型的貧困村。2016年延安城投公司駐村聯戶包扶後,結合萬花山鄉整體旅遊規劃和當地鄉土文化,投資1.5億元全力打造鄉村旅遊産業,建設100戶具備吃、住、學、休標準的農家樂。

  村民將閒置院落租賃給企業,企業每年給農戶每孔窯洞5000元租賃費,村民也可將院落折價參與入股分紅。企業為村民提供安保、保潔、餐飲服務等工作崗位,村民也可在改造後的自家窯洞裏發展垂釣、休閒農莊、觀光采摘園等,通過與公司簽訂訂單,增加收入。

  在一年的時間裏,這一租一入股就讓全村的11戶40名貧困人口脫了貧,人均年收入增長近4倍,由2015年的3500元增長到了1.35萬元。

  貧困戶馬瑞前在村裏當保安,老伴在村裏幹保潔,一年兩人凈落1萬元,加上家裏三孔窯洞一年租金收入1.5萬元,家裏全年純收入能達到3萬多元。 鄉村幹部轉作風

  “問題清單:現有菜農各種管理技術不到位。責任人:李園兵、李苗。整改落實:邀請市、區鄉技術員結合種植時機入棚培訓。”在延安市寶塔區馮莊鄉康坪村“問題墻”上,村裏今年初徵集的12個共性問題清晰可見,這是其中的一個。

  延安在全市基層單位和鎮村普遍設立了“問題墻”和“回音壁”。“問題墻”將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張貼上墻,明確整改時限和責任人,接受百姓監督;“回音壁”則反饋落實情況,做到“問題從群眾中來,整改效果群眾説了算。”

  寶塔區馮莊鄉杜平村村民張紫燕説:“我們現在種植蔬菜大棚的地方,原來是個深溝渠,我和其他村民把發展蔬菜種植的想法向村兩委會和鄉政府反映後,沒想到這一舉動推動了‘問題墻’和‘回音壁’的建立。當時,經過鄉、村兩級幹部到農業、蔬菜等部門多方協調,為村上新造地400多畝,全部建起了大棚蔬菜種植主導産業。”

  對照年度目標任務,今年馮莊鄉將查找到的問題分類梳理為組織建設、産業建設、精準扶貧、民生實事、民主管理、信訪矛盾等六方面,經鄉黨委會研究後,形成“問題清單”並上了墻。暫時解決不了的事情,會在“回音壁”上給老百姓説清楚原因。

  “問題墻”和“回音壁”讓延安市扶貧與黨建結合得更緊密,群眾對幹部滿意度大大提高。老百姓高興地説,延安時期的好精神、好作風又回來了。(記者 艾慶偉 通訊員 王強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