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深化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路徑的實踐創新

2017-10-12 11:10:58|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拓展深化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路徑的實踐創新——商洛市實施黨建領航助推脫貧攻堅調查

  省委政策研究室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調研組  

  編者按

  黨建領航是推進脫貧攻堅的堅強保障。近年來,商洛市緊緊圍繞落實“五個紮實”、加快追趕超越,緊盯“五新”戰略任務,正視深度貧困現實,找準深度貧困成因,借鑒外地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大膽探索、創新實踐,大力推行“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黨建牽引脫貧攻堅新模式,實現了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集中連片地區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新路子,獲得了夯實黨在基層執政根基、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培育壯大集體經濟、加快脫貧攻堅進程的多贏效果。

  加快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黨中央賦予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幹部的神聖使命。近年來,商洛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落實“五個紮實”、加快追趕超越,以“五新”戰略任務為引領,以脫貧攻堅為統攬,大力推行“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黨建領航脫貧攻堅新模式,走出了一條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

  緊扣域情實際 聚焦難題發力

  商洛位於秦嶺南部腹地,轄1區6縣,是秦巴山區集中連片貧困區。全市有5個深度貧困縣、701個貧困村,其中175個深度貧困村、12.41萬貧困戶、39.82萬貧困人口,普遍呈現基礎條件差、貧困程度深、人口覆蓋廣、攻堅難度大的特點。如何找準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短板、難點和突破點,如期達到脫貧摘帽和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成為市委、市政府的頭號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其他市級領導分頭帶隊,深入實地調查研究,面對面與基層幹部交流,背靠背徵求群眾意見建議,發現農村基層在脫貧攻堅中還存在不少亟待破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極少數村級組織軟弱渙散,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不充分,凝聚力、吸引力、戰鬥力不強。二是土地承包到戶,一家一戶碎片化分散經營,難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需求;有帶動實力的經營主體偏少,缺乏適度規模化産業支撐,貧困群眾穩定持續增收難。三是資源利用不充分,土地撂荒現象嚴重;資金投入條塊分割,分散使用,效益低下,難以形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合力。四是農村集體産權歸屬不清晰,“三資”管理無序,導致農村集體經濟萎縮。目前,全市共有集體經濟薄弱村、空殼村1094個,佔村總數的85.4%,成為制約脫貧攻堅、影響全面小康的一條“短腿”。

  為拓展深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路徑,市上提出“精準脫貧、現代工業、特色農業、全域旅遊、新型城鎮化”五大攻堅重點,選準角度破題,科學方式推進,在先期開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和村級集體經濟改革試點基礎上,市委主要領導帶隊,赴省內外有關地區學習借鑒“三變”改革、精準脫貧經驗,市委常委會緊扣域情實際,科學論證決策,把“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黨建領航脫貧攻堅作為全市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重大創新舉措,一場全面激活農村資源要素、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的脫貧攻堅戰在全市打響。

  強化黨建領航 發揮堡壘作用

  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商洛市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聯繫群眾優勢,為紮實推動“三變”改革、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保障。

  強班子舞龍頭。把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作為根本,深入開展“兩力兩率”排查提升行動,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重視將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群眾威信高、實踐經驗豐富的能人選拔到村級“兩委”班子。全市156個一般及較差類村全部整頓提升,調整召回第一書記39名,著力打造黨員隊伍強、幫扶帶動強、作風紀律強、群眾基礎強、脫貧業績強的“五強”班子,培育黨性修養優、政策執行優、領頭本領優、為民服務優、工作作風優的“五優”書記。

  抓“兩建”促“兩帶”。深入開展以“把黨組織建在産業園區、移民安置點,把黨小組建在産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産業鏈上和以黨建帶脫貧、以黨員帶群眾”為主要內容的“兩建兩帶”活動。目前,全市共在龍頭企業、産業園區等建立黨組織560個,在專業合作社等産業鏈上建立黨小組1850個,全市農村初步形成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産業黨組織為支撐、專業黨小組為基礎、帶富能力強的黨員為骨幹的新型組織體系,真正把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挑大梁”、黨員在脫貧攻堅中“唱主角”的責任落到了實處。

  結對子真幫扶。著力推行黨員“1+X”幫扶措施,通過結對子、公開承諾、積分評星等形式幫扶帶動,實現黨員群眾手拉手共同脫貧致富。鼓勵黨員創辦領辦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濟組織,積極探索黨員能人、“土專家”帶動模式,通過土地入股、合夥經營、注入資金等多種方式,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産業,全市3.64萬名黨員幹部、産業大戶與5.9萬餘戶貧困戶結對幫扶。目前,全市通過“領導包點、部門包村、幹部聯戶、第一書記駐村”等方式,累計幫扶貧困村實施包扶項目1.63萬個,幫助貧困戶落實增收項目1.78萬個,帶動5.06萬戶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重培訓育人才。採取外出參觀考察與內部集中輪訓相結合,全覆蓋加強鎮辦黨委書記、村黨組織書記、農村致富帶頭人、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四支隊伍”培訓,大力實施人才培養、人才引進、人才幫扶、平臺建設、政策支持、培優樹模“六大行動”。每年為脫貧攻堅一線培養萬名農村實用人才,引進千名急需緊缺人才,選派千名黨政管理、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

  因地制宜施策 力推“三變”改革

  “三變”是推行“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黨建領航脫貧攻堅模式的核心。商洛市立足實際,借鑒外地經驗,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實施、農戶參與方式,因地因業制宜,鼓勵基層創新,把産業項目與貧困戶脫貧致富精準對接,形成了以“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為主導、多種模式並存的格局,有力推進了農村“三變”改革。

  分類排查,讓模糊的“三資”明起來。把清産核資、確權登記作為實現“三變”改革的前提,抽調人員進村入戶,對農村集體組織所有的土地、林地、灘塗等資源性資産、經營性資産資金以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情況全面清查核實。在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原則下,全面開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為土地流轉入股、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深挖潛能,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深入挖掘山清水秀、物産豐富的優勢,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農民意願,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將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林地、荒山等自然資源經營權和集體建築物、機械設備等資産,以及農民確權登記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水權、房産等評估折價,量化入股到合作社、企業、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按比例獲得收益,讓閒置、低效的資源迸發出新活力。

  捆綁整合,讓“沉澱”的資金動起來。著力克服資金條塊管理、分散重復使用、效率效益低下的弊端,把項目捆綁、資源整合、集中使用作為推進“三變”改革的重要支撐,對各級財政、扶貧部門投入到農村的發展類、扶持類和專項類資金,在嚴格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捆綁整合,全部量化到村集體和農戶,通過投資入股的方式,投入到經營主體,按股收益分紅。商南縣富水鎮油坊嶺社區黨支部,將縣扶貧局和財政局下撥的20萬元貧困戶産業發展資金,平均分配給40戶貧困戶,每戶以5000元入股到佳億德果業公司,每戶每年可分紅500余元。

  盡其所能,讓貧困農民的腰包鼓起來。突破農民單一種植養殖收益的局限,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作為穩定脫貧的有效之策,量體裁衣,多法並施,引導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技術服務、入園務工等方式多途徑增加收入。山陽縣板岩鎮耿村社區黨支部,動員貧困戶通過土地、儲備金貸款和産業直補等資金,入股到陜西誠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帶動56戶貧困戶年戶均增收1.8萬元,獲得了土地流轉掙租金、資金入股掙股金、基地就業掙薪金、反租倒包掙售金“一地生四金”的顯著效果。

  突破重點難點 有序穩妥推進

  農村“三變”改革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資金需求多、工作難度大的系統工程。商洛市在創新推行“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黨建領航脫貧攻堅模式中,正確處理顯績與潛績的辯證關係,規避急躁冒進、急於求成思想,找準痛點,狠抓關鍵,突破難點,著力為改革工作的可持續推進奠定基礎、鋪平道路。

  揚長避短,優化升級特色産業。堅持把選擇培育優勢特色産業作為穩妥推進“三變”改革的治本之策,以資源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以規模化經營為方向,科學編制産業發展規劃,堅持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多途徑並舉,重點發展核桃、板栗、中藥材、食用菌、茶葉、土雞、蜂蜜和勞務輸出等特色産業,大力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産業,積極發展光伏發電、生態旅遊、電子商務等新興産業,為穩妥推進“三變”改革提供了優勢明顯、業態多元的産業支撐。

  外引內聯,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堅持把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作為穩妥推進“三變”改革的強力引擎,著力探索推行以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帶動、産業大戶帶動、創新金融扶貧為主要內容的“三帶一創”産業精準扶貧新模式。目前,全市通過部門搭橋、支部牽線、黨員創辦和能人領辦,共引進培育市場成長性好、産業關聯度高、帶動增收能力強的龍頭企業161家,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2213家,發展農業園區114處,培育産業大戶4387戶,有效提升了農業生産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和效益。

  著眼長遠,增強集體組織實力。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穩妥推進“三變”改革的壓艙石,採取興辦實體、入股分紅、村企共建、抱團發展、混合經營、資源開發等形式,推動集體經濟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發展壯大,初步破解了村級組織無錢辦事帶來的凝聚力、吸引力、號召力不強的難題,有效發揮了村級組織引領服務脫貧攻堅的功能和作用。柞水縣乾佑街辦梨園村黨支部,以盤活激活土地、資金等為依託,創辦了以發展食用菌産業為主導的梨園紫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村集體出資、公共資源參股,目前村集體經濟積累多達100余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廣為覆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堅持把緊密利益聯結、實現群眾穩定脫貧作為“三變”改革的終極目標,以貧困戶為主體,以投資入股為紐帶,真正把貧困戶嵌入各類經營主體中,融入精準對接的産業項目中,因村因戶因人制宜,探索出“黨支部+‘三變’改革+農業園區+貧困戶”“黨支部+‘三變’改革+合作社+貧困戶”“黨支部+‘三變’改革+龍頭企業+貧困戶”“黨支部+‘三變’改革+生態旅遊+貧困戶”等多種脫貧攻堅模式,採用股份合作、訂單發展、保底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聯産聯業、聯股聯心,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注入了動力、增添了活力。目前,全市通過“三變”改革,共帶動467個貧困村、3.98萬戶、12.6萬人穩定增收致富。

  多措聯動攻堅 成效初步顯現

  創新推行“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黨建領航脫貧攻堅模式,是繼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後農村改革的又一場革命,是黨建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又一范例。商洛市在沒有現成經驗可鑒、成套規律可循的情況下,立足實際大膽探索,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上下聯動科學施策,在實踐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堅持以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為突破口,建強班子、帶好隊伍,真抓嚴管、真幫真扶,全面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靠黨心凝聚民心,靠民心匯聚動能,加快了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步伐。商州區把選好黨組織負責人、配強“兩委”成員,作為推進“三變”改革的重要組織保證,從現任優秀村幹部、外出務工返鄉黨員、鎮辦幹部中選拔村黨組織書記4名,整頓轉化軟弱渙散黨組織9個,建立了2000余人的村級班子後備庫和村黨支部書記儲備庫,3180名黨員幹部包扶貧困戶15900戶。

  激發了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盤活了農村閒散資源,激活了沉澱資金,使土地、房屋、林地、水域等沉睡資源變成有價值有效益的資産或股權,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農業經營主體,促進了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提升了經營性資産的利用效益,加快了農村經濟規模化、組織化和市場化進程。洛南縣金雞銀蛋有限責任公司創辦的有機肥生産公司,去年以來累計發放扶持資金200余萬元,帶動108戶324人致富增收,增加村集體經濟積累10萬元,實現了農村資源“活”起來、農業要素“動”起來、集體經濟“實”起來、農民腰包“鼓”起來、貧困戶生活“好”起來的多贏目標。

  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基石,通過集體所有資源、資産經營權折價入股經營主體,按股獲取收益,開闢了村級組織長遠穩定增收的通道,擴大了集體經濟規模,增強了集體組織興辦公益事業、提供公共産品、推動脫貧攻堅的實力,讓村集體經濟有了靠山,群眾增收有了保障,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鎮安縣針對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後的實際,村村建立集體經濟組織,率先採用大戶帶、企業帶、“三社”帶和聯産、聯業、聯股、聯營的“三帶四聯”新舉措,把産業鏈牢牢捆綁在經濟組織上、把貧困戶牢牢捆綁在産業鏈上,每村集體經濟年均收入50萬元以上。

  加快了精準脫貧攻堅進程。創新推行“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黨建領航脫貧攻堅模式,達到了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的深度融合,找準了深化農村改革的突破口,探尋出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的著力點,拓展了群眾可持續增收的新渠道,為如期實現穩定脫貧、全面小康探索出新的路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1萬畝村集體“四荒”地、11.98萬畝林地實現了資源變資本,財政投入1.1億元、社會資本3.1億元資金變股金,3.5萬戶11.4萬人實現了農民變股東。

  創新探索實踐 經驗可資借鑒

  商洛市深入回顧長期扶貧工作艱辛歷程,清醒認識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廣度難度,精準把握深度貧困主要成因,創新形式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做法務實管用,可資借鑒推廣。

  商洛市創新推行“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黨建領航脫貧攻堅新模式,其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借鑒一,強化領導、凝聚合力,是攻克深度貧困堡壘中取得明顯成效的關鍵所在;借鑒二,試點先行、示範帶動,是有力有序有效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重要方法;借鑒三,統籌謀劃、綜合施策,是行穩致遠逐步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基本遵循;借鑒四,依靠群眾、群策群力,是凝聚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合力的制勝法寶;借鑒五,優化機制、規範推進,是加快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步伐的根本保障。(執筆 路高信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