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黑木耳成陜西勉縣貧困群眾致富寶

2017-10-19 11:07:2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充足的雨水使木耳大獲豐收(蔣虛 供圖)

  

  豐厚的山林資源為木耳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蔣虛 供圖)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連日的降雨讓空氣充滿寒意,然而,陜西省漢中市勉縣茶店鎮東溝村8組村民夏華林心裏卻始終熱乎乎的,因為今年秋季雨水充足,他點種的30架黑木耳長勢良好,豐收在即。“過兩天天晴了就能採木耳了。這一架菌棒能收10來斤幹木耳,我這30架已經被合作社預定了,收入個四五千元不是問題。”夏華林一邊查看木耳生長情況一邊説開心地説。

  夏華林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照顧長期患病的母親和上小學的女兒,他只能守著家中的幾畝田地勉強生活。去年底,村上組織食用菌技術培訓,夏林華猶豫了一陣後參加了培訓。耐心細緻的技術講解和觀看的視頻學習資料讓夏華林心動了。培訓結束後,夏華林鼓起勇氣主動找到授課的食用菌專家馬明元,表達了自己想種植木耳的意願。當即,馬明元和他達成了幫扶協議,幫助包括夏華林在內的7名貧困群眾發展黑木耳種植,並無償提供1200余袋菌種和後續的技術指導。

  開闢場地、製作菌棒、點播菌種,夏華林説幹就幹,一刻也不耽誤。村上組織技術培訓,他第一個到場;他的木耳架下,沒有雜草;發現長雜菌的現象,他立即虛心向馬明元請教。在他的精心“呵護”下,黑黝黝的木耳如雨後春筍般生長,第一茬木耳就為他帶來了4000余元的收入。

  

  技術人員為貧困群眾現場指導(蔣虛 供圖)

  

  即將收穫的木耳(蔣虛 供圖)

  東溝村位於秦嶺深處,山大溝深,耕地少、山林多,當地百姓一直有種植香菇、木耳的傳統,但是産量、效益一般。“如何讓傳統産業轉變成特色産業,讓百姓實現靠山吃山脫貧致富是村上一直在探索的問題。”東溝村支部副書記何定淵介紹説,今年初,村上成立了定遠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46戶貧困戶入社,發展黑木耳種植産業。合作社採取統一提供菌種、定期開展技術培訓、隨時上門指導的方式,確保産品品質,並統一收購和銷售。

  在合作社的帶動下,東溝村六組貧困群眾王唐娃放棄了外出打工,在家門口種起了木耳,“出門打工掙的錢不多,還不如在家門口種點木耳,養點蜂,又能顧家還能掙錢”,王唐娃告訴筆者,他今年點種了60架木耳和8箱土蜂蜜,已經收入4000多元。據悉,目前東溝村貧困戶共發展黑木耳3000余架,戶均增收3100余元。(文 何靜 蔣虛 編輯 王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