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為媒 西安秦腔劇院上海行掀起“三秦文化熱”

2017-11-06 16:18:59|來源:西安晚報|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雍濤(左)與陳思和在圖書捐贈儀式上( 孫歡 攝)

  

  演職人員參觀中共一大會址  (孫歡 攝)

  伴隨著秦腔《易俗社》在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連演兩場,長達近十天裏,西安秦腔劇院舉辦的戲曲進校園、文化講座、展覽、專家研討會等系列活動密集舉行,由此在上海掀起了一股“三秦文化熱”。通過積極推介與交流,許多滬上觀眾特別是青年學子對陜西傳統戲曲有了更多了解,這也引發了他們對三秦文化的關注和感悟。

  多場活動 陜西秦腔全方位“走進”上海高校

  以藝術節為契機,卻不僅限藝術表演——此次前往上海,西安秦腔劇院除了帶去精品劇目《易俗社》與國內外優秀劇作同臺競藝,更把以秦腔為代表的三秦文化,通過多種形式,全方位地帶入滬上高校。

  10月30日和11月2日,易俗社社長惠敏莉分別在復旦大學和上海戲劇學院做了《百年易俗社的藝術風采》專題講座。這一由秦腔名角現場講述秦腔的起源、流派、發展脈絡等戲曲知識的講座,場場觀眾爆滿。

  傳統戲曲沁潤莘莘學子,同期開展的還有在復旦大學舉行的《百年易俗社》文化主題展覽。展覽以不同歷史階段的大事件為脈絡,通過圖、文、實物展示將百年易俗社社史與國家命運串聯起來,吸引了大量觀眾紛至遝來。

  11月4日,一場儉樸而隆重的捐贈儀式在復旦大學圖書館舉行——當日,西安秦腔劇院向復旦大學圖書館捐贈了六十套《西安秦腔劇本精編》。作為我國目前範圍最廣、力度最大的劇本蒐集整理保護工程,這套叢書收錄了新中國成立後西安市所轄易俗社、三意社、尚友社、五一劇團四大著名秦腔社團上自清末、下至21世紀初百年來曾經上演于舞臺的劇目劇本,承載與呈現著古都西安百年的秦腔史。當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思和教授從西安秦腔劇院董事長兼總經理雍濤手中接過這套劇本精編,連連讚嘆“太珍貴了”。

  雍濤表示,此次西安秦腔劇院于上海開展“戲曲進校園”系列活動,正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地方戲曲發展的重要實踐。希望通過活動,加強易俗社與上海高校的交流,促進陜西地方戲曲走向全國。

  擁躉眾多 實現三秦文化和海派文化“對話”

  觀眾反響熱烈,也引發了學界關注——11月3日于上海市文聯舉行的“秦腔《易俗社》上海研討會”和11月4日于復旦大學舉行的“《易俗社》學術研討會”上,文化界專家學者們對易俗社典雅質樸、灑脫精緻的演出給予極高評價,他們同時提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百年易俗社此次走進上海,用一部大劇講好“中國故事”,繼而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推動了易俗社和滬上大學的相互交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創新,也是傳統戲曲進校園的一次成功探索。

  著名戲劇評論家、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戴平認為,《易俗社》以秦腔藝術講好了秦腔人自己的故事,“這部戲可以説是戲劇界、文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典範——從這部戲,我更了解了易俗社、易俗社歷史中一批文化人的堅守,以及他們進行移風易俗、開化明志所做的努力。這部戲非常的真摯,希望秦腔以後多來,為上海的舞臺增添具有西北特色的亮麗光彩”。

  滬劇表演藝術家馬莉莉同樣為來自大西北的同行點讚。馬莉莉感慨,很多時候看戲是看一個故事,但是秦腔《易俗社》讓她感到了一種博大而震撼的力量,“把百年劇社和國家命運結合在一起,講述滄桑風雲間,戲曲人強有力的根基與執守信念從何而來,這部劇給我上了很有教育意義的一節課”。

  從三秦大地到浦江兩岸,在學者們眼中,此次西安秦腔劇院借由《易俗社》,帶來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三秦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對話。

  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副院長黃暾煒表示,秦腔是當之無愧的三秦大地的名片,根植于西北文化,“所以這次秦腔劇院做得很好——秦腔這個戲,還是需要到全國走一走。秦腔可以和上海文化,和全國不同地域的文化進行‘對話’,這樣才會形成一個綜合的文化生態”。

  熱烈邀請秦腔乃至陜西文化再次走進上海的,不止黃暾煒——在《易俗社》演出當晚,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副秘書長、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胡勁軍就特意趕來觀看演出,並提起2011年曾在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的大型秦腔現代戲《柳河灣的新娘》,連連誇讚西安秦腔劇院兩次給藝術節帶來好戲,希望今後每年舉行一次滬陜藝術交流與學習活動。

  在“《易俗社》學術研討會”上,上海市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聶偉也向西安秦腔劇院發出“日後常來演”的邀請,“上海和西安之間有太多密切的關係,《易俗社》到上海來演出,我們的劇團也希望到西安去演出,希望我們兩地戲曲工作者攜手,把滬陜兩地的文化交流做起來,這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

  不忘初心 致力戲曲傳承保護和發展

  對於來自上海的誠摯邀請,西安秦腔劇院董事長兼總經理雍濤表示,將舉全院之力,配合相關文化主管部門,“用我們共同的努力,對接滬陜文化,更矢志不渝踐行傳統戲曲傳統保護和發展”。 11月3日下午,西安秦腔劇院赴滬演職人員還一起走進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學習,緬懷革命先烈,感受志士情懷。參觀中,大家在一件件珍貴展品前駐足、流連,在一個個歷史場景中思索,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感悟。他們紛紛表示,要進一步發揚先輩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立足崗位,在秦腔文化體制改革進程中創先爭優,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做出自己的貢獻。(記者 孫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