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家”薛拓:做新時代農民 引領農業發展

2018-04-04 16:14:1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當時一起上學的同學都想跳出農門,很多學了會計、英語、管理等專業,只有我自己學的是與農業相關的專業。別人都是學了4年就走了,我為了把與農業相關的專業都學一遍,又多上了一年。”來自西安市長安區的薛拓談起這些年的從業經歷感慨道。

  30多年前,高中畢業後的薛拓一頭扎進地裏。1982年,喜歡在地裏折騰的薛拓創建了長安灃河月季園,推廣無性繁殖花卉新路子。在這個過程中,薛拓覺著自己農業基礎理論欠缺,就自費到西北大學進行學習。

  為了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農業實踐,薛拓進行了很多探索。種植過獼猴桃、葡萄、西甜瓜等作物,進行過食用菌栽培,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最後都因規模擴大後産品打不開銷路而失敗。

  經過不斷探索、實踐,最終薛拓將目光聚焦在育種上。1995年,薛拓創建了西安長豐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開啟了以生物技術為農業生産服務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我經常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去請教專家教授。”薛拓説。

  薛拓的執著終於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先後培育出“長豐1號”和“長豐2號”小麥新品種,在村裏發展起數千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

    在這個過程中,農戶提出來能不能統一播種,這樣可以減少種子浪費。在小麥化除階段,農戶又提出來能不能由公司統一購買除草劑,各家自己購買害怕買到假的除草劑,影響除草效果。在小麥收割季節,農戶又提出來能不能讓收割機統一收割,一方面可以降低收割費用,另一方面還可以保證小麥品種的純度。旋耕機、播種機、農藥噴霧劑、收割機……隨著農戶的需求越來越多,薛拓購買的農用機械越來越多。有的農戶需要提供施肥、噴藥服務,有的農戶需要提供播種、收割服務,薛拓就嘗試著能不能把這些服務串起來,實行耕、種、收一體化託管服務。

  2008年9月在陜西省農業廳、長安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薛拓對長安區5個鄉鎮15個行政村3800戶的1.61萬畝糧田實施了集中託管,給土地當起了“管家”,創造了全國獨家糧食增産土地託管模式,實現了糧食生産的農資供應、良種佈局、測土配肥、機耕機播、播期播量、施肥灌水、防治病蟲、適時收穫、訂單收購的“九個統一”,以及糧食産量、農民收入、機械化效率效益、農機戶效益、科技興農水準、勞動生産率、水電設施利用率的“七個提高”以及糧食成本、農資用量、機械化成本和水利設施投入的“四個降低”。

  2010年土地託管區增加到6個鄉鎮17個行政村4200戶,託管面積達到2.39萬畝,糧食畝産1019公斤,其中小麥畝産528公斤,玉米畝産491公斤,較託管前三年平均畝産753公斤增産266公斤,增産幅度為35.3%。2011年土地託管區擴大到西安市長安區和戶縣共7個鄉鎮19個行政村6000余戶,託管面積達到3.01萬畝。土地託管區平均每戶收入較土地託管前的人均4329元增加1067元,其中農業收入人均2087元,副業收入3309元,人均收入增幅達到24.7%。

  “剛開始土地託管的時候收取每畝地30元託管費,用於託管員的工資。但是,在實踐中發現很難進行統一收費。於是我們就取消了託管費,由託管公司統一向託管員發放工資。”薛拓説。

  2009年11月,農業部赴陜調研組認為薛拓創造的“長豐土地託管模式”很有前途。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數十家媒體多次報道了薛拓創造的土地託管。山東的濟南、濰坊、泰安、河北石家莊等地組團前來與薛拓交流學習。2016年9月7日,台灣傑出農民代表一行15人,在國臺辦、農業部、陜西省農業廳領導陪同下來,與薛拓交流學習兩岸農業經營模式。2016年9月29日,越南農業部植物保護局代表團,在省市區植保站領導陪同下,與薛拓交流中越農業植物保護工作。薛拓創造的土地託管模式成為叫響全國的亮麗“名片”。

  不僅如此,薛拓還是服務人民的好村官。1982年起,他先後擔任村團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艱苦探索深化農業改革和農民致富的新路子。當村幹部三十多年間,為村民辦實事,解決排水、修路,開辦公益性福利院、老年協會等設施。完善村容村貌,對墻壁噴塗料、樹木刷白,使村環境衛生得到改善。

  2018年,大西安農民節開幕,薛拓被評為大西安農民節“十佳農民”代表。“做為新時代的農民代表,我將繼續耕耘,繼續前進。”薛拓説。(文 劉創 編輯 段曉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