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地湧來 虛火太旺背後有哪些痛點

2018-06-11 09:45:04|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李妍|責編:趙瀅溪

 

      新聞提示

  為有效應對近期共享經濟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動共享經濟健康良性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中央網信辦秘書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佈《關於做好引導和規範共享經濟健康良性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

  從之前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共享KTV、共享汽車乃至共享睡眠艙,到如今的共享大夫、共享視頻賬號、共享衣櫥、共享餐巾紙、共享稱重器、共享印表機……共享經濟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地湧來,不斷刷新著公眾對“共享+”的認知:還有什麼是不能共享的?共享經濟虛火太旺,背後有哪些痛點?

  痛點一

  哈羅單車無視“禁止投放令”

  “西安不是禁止新投放共享單車了嗎?最近,咋又出現一種藍色的單車?”市民吳女士不解地問。

  記者連日來調查發現,西安街頭出現大量哈羅單車。記者按照其APP上的提示,走訪了西安市30多個有哈羅圖標的單車停放點。在太乙路附近某處,記者發現2輛哈羅單車,掃碼後發現交押金有兩種方式:一是免押金用車,不過需要芝麻信用650分及以上,二是交押金199元。記者體驗騎行9分鐘後上鎖,被收取1元。

  “這個單車現在有優惠活動,所以就試騎了!”騎哈羅單車等紅燈時的劉女士説。此外,還有邀請好友活動,贈送月卡給好友,當好友首次騎車後,自己還將獲得10天騎行卡。

  記者致電哈羅單車,客服人員表示,近期有在西安投放哈羅單車,市民可以掃碼使用。

  哈羅單車企業無視“禁止投放令”?2017年1月份,共享單車進入西安,短短半年多時間,已經從最初的幾萬輛迅速增長到70萬輛,市場嚴重飽和。共享單車亂停亂放、佔用人行道、個別區域堆積如山等現象影響城市管理和交通安全。

  9個多月後“禁止投放令”出臺,2017年9月15日起,西安市要求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暫停在西安市投放車輛,要從盲目投放轉向精細化管理,避免公共資源浪費。要求企業簽訂暫停新增投放車輛承諾書,同時接受管理部門、社會和媒體的共同監督。一旦發現新增投放車輛,將對相關企業予以曝光,作為企業違規行為記錄在案,同時納入區域投放運營“黑名單”。

  記者昨日獲悉,2018年5月30日,西安市交委辦會同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及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共同召開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管理工作會議,會上播放了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和享騎電單車、哈羅單車違規投放等短片。也約談了相關企業,但是目前來看,有的企業似乎無動於衷。

  痛點二

  酷騎押金難退廢棄單車影響市容

  “每每看到街頭的酷騎單車,就想到我的298元押金打了水漂。”市民馬女士鬱悶地説。採訪中記者發現,從2017年年底酷騎單車押金難退、APP信息清零後,使用該單車的市民越來越少,投放西安市場的“小綠車”多數被廢棄,有的被人改裝後騎行。

  記者在太乙路和環城東路南段發現,有的酷騎單車被砸出坑、沒有車座、無腳踏板等,僅在環城東路南段某處,就有3輛酷騎單車沒有車座。

  如果説酷騎單車成廢棄垃圾,“橫屍”街頭無人問津,可有的正常運營的單車企業似乎對車輛的維護也不是很及時。6日14:40,記者來到西安沙井村,只見路口處堆放了大量的單車,可以用“堆積如山”來形容。其中,摩拜車8輛、小黃車十多輛、享騎電單車1輛,其中還有幾輛車子“缺胳膊少腿”。

  巷子的拐角處有大量隨意堆放的單車,記者數了數,酷騎單車近20輛,還有3輛摩拜和4輛小黃車。一輛酷騎單車被隨意丟棄在臺子上,車子佈滿污漬,覆蓋一層灰,車子臟得不忍目睹。

  在沙井村的另一個路口,記者也發現有大量被堆放的單車,主要以oxo馬上到為主,15輛左右。

  一位環衛工人説:“我在這邊幹活3年多了,這種事情時常發生。車子被清理了一部分,沒過多久就又會被堆放在這裡。”一家飯店的員工説:oxo馬上到被堆放這兒一個多月了也不見有人管,這樣堆在路口十分難看,影響人心情。”

  記者分別致電摩拜、小黃車和oxo馬上到三家單車企業客服,工作人員表示,維修人員會定期對車子進行維修,將會儘快處理。

  痛點三

  享騎電單車被多次約談仍不退市

  西安街頭還有一種叫享騎的共享電單車,這樣的共享電動自行車是被明令禁止上市的,可是人家卻依舊我行我素。

  “禁止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是有原因的。”西安市交委辦相關人士稱,2017年9月21日,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因為當前市場上投放的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普遍超標、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火災隱患突出、車輛運行安全風險高、電池污染問題嚴重,國家十部委印發的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建議各地審慎對待,從嚴掌握。

  之後,《西安市鼓勵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西安市交委辦相關人士解讀稱,西安市禁止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西安市現有的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企業必須履行其主體責任,完成已投放車輛的回收工作,儘快退出西安市場。

  不過一個尷尬的現實問題是,管理部門自共享電單車在西安市投放之初,便告知並約談企業要求其停止投放、清理車輛。去年9月份,西安市交委辦、西安市城管局再次約談企業,要求企業儘快完成已投放車輛的回收工作。去年10月份,按照指導意見,西安多部門明確要求企業自行清理西安市已投放的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儘快退出市場。但時至今日,享騎電單車仍在運營中。記者採訪發現,不知情的市民仍選擇電單車,多處多輛電單車上被貼有野廣告。

  記者之前採訪該企業問及退市時間表時,對方表示,對於退市問題不作回應。

  昨日(6月10日),記者致電享騎客服,工作人員表示,享騎電單車可以正常使用。

  痛點四

  共享汽車遭遇事故保險理賠糾紛頻發

  6日15時許,記者在小寨附近看到停放有兩個品牌的兩輛共享汽車,一位市民拉車把手準備用,可是拉了幾次都沒有成功,便離開了。

  記者從一家共享汽車客服了解到,先註冊登錄,然後上傳個人的有效證件、駕照並完成面部識別,再繳納699元的押金或用芝麻信用免押金,根據自己所在的位置選擇想要的車並預定,最後就可取車了。

  “之前一個朋友開共享汽車出了事故,保險理賠特別麻煩,共享汽車企業很不負責。”市民李先生説。“現在的交通條件很便利,用車的話可以打計程車、叫網約車,有錢了可以買私家車。剛開始嘗試共享汽車也就是嘗嘗鮮,長期肯定是不行的。”馬先生説,總覺得問題比較多,用車前和用車時都要按照系統進行拍照,比較麻煩。上一個用車者不負責任,停車費用難以預期,損壞車輛糾紛難以説明,出了車禍,保險在外地還不能快速理賠。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近日,入市不足一年的麻瓜出行關停;再追溯遠一點,今年初,廣州共享汽車平臺“途寬易”通知用戶退押金並關停服務;2017年10月,在北京地區運營、擁有500輛寶馬i3等高端車的共享汽車公司EZZY突然宣佈公司解散,同年友友租車宣佈停運……共享汽車到底行不行?引發人們思考。

  痛點五

  共享購物車籃球雨傘睡眠艙“曇花一現”

  去年火爆上市的那麼多共享産品,現在還在嗎?記者進行了調查。

  2017年8月份,西安南稍門附近一家超市門口有企業投放了共享購物車,使用方法類似于共享單車,都是密碼鎖,押金99元,按使用時間收費,1小時1元。可沒過多久,就有多位市民向三秦都市報反映稱,在此處沒有找到共享購物車,是被人拿走了不歸還,還是試運行效果不好已經倒閉?

  昨日(6月10日),記者再次在該企業的微信公眾號查詢,點擊菜單“點我用車”後,一直顯示“無法打開”網頁。

  “去年那會,共享衣櫥火的時候,我嘗試了一下,現在再看,這家APP已經不運行了。”丁女士説,當時自己下載APP註冊後,按月交費,成為其會員,然後在共享衣櫥平臺上選擇租借的衣箱,填寫詳細信息,通過快遞來實現更換衣服,沒辦法去店家實地看衣服。當天預訂的衣服隔天才能快遞送到,假如要租賃新的衣服,還得先把穿過的衣服寄回去。當然,最讓人擔心的是衛生問題,因為不知道這些衣服到底從哪來?幹不乾淨?

  曇花一現的共享産品還有共享籃球、共享雨傘。一位曾經的運營者坦言,主要原因是需求量太低。

  此外,還有備受公眾質疑的“共享睡眠艙”,火爆沒幾天,便閉門謝客,倉促停業。除了欠缺提供住宿服務所必需的身份登記手續外,隔音問題、衛生問題、消防安全問題都挑戰著共享睡眠艙推廣的可行性,當然,每天消毒、換床單都需要人力成本,很難回本,更何況很多賓館的小時房收費也不貴,對大部分人來説,午休要求的睡眠環境沒那麼高。(文/首席記者姬娜實習生高樂 圖/本報記者陳飛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