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勉縣:徐家溝村“四支力量”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2018-07-11 17:12:2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從漢中市勉縣縣城沿國道108西行24公里,在向北折向山谷深溝4公里繞過七梁八灣,勉縣新鋪鎮徐家溝村就坐落於此,四面群山環抱。

  村委會的小院“孤零零”地坐落在“Y”字型地形的結點上,兩條溝隨著起伏的山脈伸向遠方,331戶村民就星散居住在兩條溝內的山卯間。

  剛進村委會的院子,就看見駐村第一書記張橋星和村黨支部書記王志安正指揮著挖掘機在開山平場。原來,這裡要修建文化大舞臺和村衛生室。眼前這兩個40齣頭的漢子,一個任第一書記剛滿4個月,一個任村黨支部書記還不到一年,但就在這短時間內,溝內的羊腸土路變成了寬敞的水泥路,村民吃上了自來水,村級有了致富産業,村醫無定點救治場所的現狀即將終結,村民盼望多年的活動場所已開工建設……

  

  繞溝修一條水泥路成了勉縣徐家溝村迫在眉睫的大事

 修路,打通脫貧致富的血脈

  要想富,先修路。多年來,這個離縣城僅有28公里的村莊,唯一的出村道路就是村委會通向外界的一條寬2.5米的水泥路,而連接331戶村民的則是寬度不足一米的山溝土路,下雨天更是泥濘不堪。“出行方式靠走,信息通訊靠吼!”這就是徐家溝村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駐村後,張橋星在入戶走訪中深刻地體會到村民出行的不便,繞溝修一條水泥路便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實現全村道路暢通,離脫貧就近了一步,我們喊破嗓子,不如幹出樣子!”張橋星斬釘截鐵地説。

  説幹就幹,跑項目跑資金,項目很快就上馬了,規劃設計,挖山開路,兩個月一條寬4.5米長1.5公里的路基就鋪好了,現在正在澆築混凝土。目前,徐家溝村已完成道路拓寬硬化6.5公里。

  村民吳明躍在山溝裏生活了近50年,據他介紹,之前村民外出買賣生産生活物資,全靠肩挑背磨到村委會,然後換乘農用三輪車,不僅費力,也費時,來回要大半天時間。“現在好了,新修的水泥路繞著溝修到了家門口,從家裏裝車,再也不需要倒換了,既方便又快捷。”

  

  自來水通到徐家溝村村民家

  通水通電,澆灌脫貧致富的心田

  7月6日,剛清理完牛圈的4組貧困戶王正友走向場院邊,擰開水龍頭,一股股清水白花花地流了出來,73歲的他笑著説:“不是這自來水通到家裏啊,我這一把老骨頭還得到1公里外的水窖挑水吃嘍!”

  這個群山環抱的貧困村莊,“吃水難”一直是困擾村民的一大難題。自脫貧攻堅以來,縣鎮幫扶單位將此項工作列為首要任務來抓,多方努力,最終投資80萬元以建泵形式修建40立方米的蓄水池,徹底解決了120戶450名村民“吃水難”的問題。

  1組、2組80多戶村民居住分散,多年來受困于電網電壓不穩定,照明時有時無。2017年投資30萬元的農網改造項目順利完成,著實讓2組貧困戶劉秀芹激動了好幾天,67歲的劉秀芹不停地按壓著開關,亮堂的燈光照在她佈滿皺紋的臉上,映出的是幸福的容顏。

  

  徐家溝種植250畝特色産業

  發展産業,掀起村民致富的熱潮

  “眼前這一片都是2017年新栽種的生態茶園,有200多畝,這是我們今後的主導産業。”王志安説。順著王志安手指的方向,200多畝高山茶園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山梁間,經雨水的洗禮顯得更加蒼翠。

  村裏都稱讚王志安是致富“能人”,還讚譽他“致富不忘眾鄉親哩!”原來,王志安在勉縣縣城從事防盜門生意,每年有20萬元左右的收益。有一次回家看著泥巴路、瞧著土坯房、望著貧瘠的大山,王志安就想著為鄉親們辦點實事,改變村裏貧窮落後的現狀。

  2017年4月,王志安回到徐家溝村任村黨支部副書記,11月被推舉公選為村支書。從那刻起,他就將“能吃苦,才能與村民打成堆;要奉獻,才能打開工作新局面。”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

  靠山吃山,因地制宜是關鍵。守著11000畝山林地,王志安開始在山地上做起文章,根據山川地質特性,最終確定全村産業規劃為“淺山藥、高山茶、林下養殖相結合”的發展思路。

  依託地域發展特色種植業。為扭轉村級“空殼”經濟的現狀,王志安成立了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250畝種植特色産業。目前,該村種植海椒20畝,天麻30畝,發展生態茶園200畝,已帶動23戶村民參與産業發展,2018年計劃再新增茶園200畝。

  

  徐家溝依託能人帶動發展養殖業

  依託能人帶動發展養殖業。徐家溝村村民王正紅是十里八鄉有名的養牛“能人”,2017年他將養殖場搬回村裏,將養牛産業擴大到30頭。在王志安的鼓勵下,王正紅計劃2018年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發展養牛産業。目前,已為5戶貧困戶提供牛犢8頭,養大後按市場價回收。

  採取“走出去”結親“引進來”致富。針對本村無合作社的情況,王志安將鄰村銅錢壩村的“三友”和“雙橋”合作社引進來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目前,已帶動47戶村民發展養蜂和香菇産業,2017年每戶實現分紅1000元。

  “下一步,茶園面積將發展到1000畝,重新培育1300畝核桃林,還將利用優越的天池風光發展鄉村旅遊,搭上鄉村振興的快車。”王志安信心滿懷地説著。(文/圖 唐鵬 編輯 吳宇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