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驅動非遺傳承新模式 讓非遺走進生活

2018-07-19 17:47:2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李妍|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陳嵐):自從2001年崑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至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以下簡稱“非遺”)保護已經走過17年歲月。2018年,正值改革開放40週年,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也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

  2018年7月17日,中省市主流媒體來到位於西安高新區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的陜西絲路非遺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絲路非遺”),深度探尋在互聯網時代運用産業化運營思維,對傳統非遺項目進行深挖和保護的全新模式。

  見人:挖掘非遺文化中的傳承精髓

  “倉頡字,雷公瓦,灃出紙,水漂簾”。位於西安市西南25公里灃河東岸的北張村自古以造紙為生,其製作的紙張因取自楮樹皮(俗稱構樹皮)而得名楮皮紙。純天然原料、完整手工藝保存讓這項延續千年的手工藝被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收錄。

  紙業興盛時,“戶戶有作坊,家家造紙忙。”但隨著時代發展,手工造紙工藝複雜且收入不高、年輕人不願意投入繁重受限制的手工造紙行業、造紙中專業工具匠人的消亡、製作工藝缺乏系統性的傳承等綜合因素,讓手工造紙漸漸消退。

  儘管行業凋敝,但是其傳承人張逢學堅持古法造紙,他的兒孫也在傳承這古老的造紙技藝,守望著長安區北張村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印記。被這種堅持、傳承精神所打動的絲路非遺董事長趙俊峰,多次帶領團隊走訪了解楮皮紙的製作工序、産出量、銷售,並思考如何讓傳統非遺和科技元素結合,延續這種傳承精神,創造新的輝煌。

  結合國內外如桑皮紙、日本古法造紙等類似項目保護研發,按照“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理念,絲路非遺圍繞長安古法造紙“楮皮紙製作技藝項目”進行多維繫統開發。

  

  渭南剪紙協會會長雷志成(右)講述作品創作思路(攝影 馬淑媛)

  陜西絲路非遺文化有限公司推出的“楮茯”産品(攝影 馬淑媛

  以楮皮紙結合涇陽茯茶推出的“楮茯”産品以及自主研發的“長安禮道”系列非遺文化産品系列成為2018年第三屆國際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認定為指定禮品;子公司麥芽影視拍攝的《匠愛進行到底》系列人文記錄片第一集《古法千年耀余暉》被央視二套選播;子公司捷幻科技開發的造紙術VR互動式體驗項目被陜西省文化藝術數字館體驗使用。一系列圍繞楮皮紙進行的衍生商品及數字産品開發帶領大家走進非遺文化,觸摸瀕臨失傳的古老工藝,讓更多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歷久彌新以及傳統非遺在新時代下煥發出的新的活力。

  見物:用全新方式綜合展示非遺文化

  陜西省擁有數千年曆史文化積澱,作為全國非遺重要代表地區之一,其所擁有的非遺極為豐厚。其中國家級非遺名錄74項、省級項目520項、市級1514項、縣級4150項。

  

  陜西絲路非遺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俊峰講述非遺保護開發(攝影 馬淑媛)

  通過對楮皮紙的研究開發,絲路非遺公司發現以楮皮紙為載體可以傳播多個種類的非遺項目。2017年10月,絲路非遺舉辦“楮皮紙上的非遺展”,讓鳳翔木板年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邰立平、藏文書法非遺傳承人巴松鄧珠、永州女書非遺傳承人胡美月、苗畫非遺傳承人梁德頌等多位非遺傳承人在楮皮紙上的精心創作,讓多種非遺元素融合,讓大眾對非遺産品有全新的認識。

  “楮皮紙上的非遺展”讓絲路非遺以及諸多非遺傳承人看到大家對非遺項目的關注和喜愛,也啟發了絲路非遺公司的全新思考。如何讓非遺項目集合展示?如何讓大家能夠在家門口就能接觸到非遺項目?對於這些問題,西安高新區主動探尋人文交流合作新模式。在西安高新區管委會的支持下,在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西安高新區軟體新城西安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建設起空間面積達600平米的絲路非遺體驗中心。體驗中心裏不但匯集了花饃、手工皮影、剪紙、木板年畫等非遺傳承作品,還同時展出新匠人的手作首飾等産品。這座非遺生活體驗館給都市裏的人開闢一個休閒空間的同時,還能夠集中展示非遺文化項目,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目前陜西絲路非遺文化有限公司已與100余位國家級、省內外傳承人建立合作關係,並已獲建陜西省數字文化創新示範平臺。將持續致力於非遺文化保護、非遺項目開發及推廣,同時秉承“讓非遺文化融入生活讓創新設計點亮未來”的發展理念,借助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為文化産業發展與交流帶來的機遇,進一步對非遺項目進行價值挖掘、創新設計、品牌運營,全方位促進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開發與創新。

  見生活: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

  圍繞國家提出的“在提高中保護”“非遺走進現代生活”“見人見物見生活”三個重要理念。絲路非遺通過傳統與現代結合、科技與手工結合的開發,讓花饃變成了家中展櫃上的裝飾品、舊時宮廷御用的花絲鑲嵌飾品通過互聯網走進了年輕女孩們的梳粧盒中、上千年不變色的楮皮紙變成茶葉包裝紙,承載著人們的美好祝福成為禮品送到親戚好友手中。使得非遺回歸生活,並且在當代生産生活中再現活力,這正是陜西絲路非遺文化公司所呈現的創意之處。

  

  新匠人代表趙琳靜講述新時代非遺物質傳承保護(攝影 馬淑媛)

  新匠人代表趙琳靜製作的手工花絲鑲嵌首飾(攝影 陳嵐)

  改革開放四十年,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與保護逐漸被社會重視,但趙俊峰認為,保護非遺並非簡單保護幾個傳承人或一群人,更重要的是要保護整個與之相關的文化群體,包括歷史傳承和文化空間。非遺傳承與保護真正的意義在於未來,沒有非遺就沒有文化之根,沒有認同與歸屬感。當物質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需要返回到自己的傳統中去,尋找人與大地、現在與過去的關係,從更新的視野上構建未來。

  絲路非遺所做的僅僅是第一步,未來還有許多路要走,但是在陜西省鼓勵文化産業發展的大環境下,西安非遺産業發展正以一種快速增長的姿態向前奔進,未來西安的非遺産業繁榮指日可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