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蛻變展新顏
昔日的鼓樓廣場。 (郭書清 攝)
鐘鼓樓廣場已舊貌換新顏。 (記者 王旭東 攝)
“夜西安”的繁榮景象已初步顯現。(記者 馮煒 攝)
護城河去污改造。 (郭書清 攝)
護城河在經過多次改造後,綠蔭環繞、碧波盪漾。 (記者 雷偉東 攝)
1992年,二環路建設全面啟動。 (郭書清 攝)
如今,城市路網四通八達,便捷快速。 (首席記者 李明 攝)
西安的發展日新月異,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首席記者 李明 攝)
40載風雲激蕩,40載勇毅篤行!40年彈指一揮間,一張張老照片見證著西安日新月異的變化。
40年間,西安從一環到二環再到三環,城市骨架不斷拓展;
40年間,西安道橋飛架,綜合交通體系成形;
40年間,西安從黑白膠片走向流光溢彩。
1992年以前,西安的交通基礎設施還十分滯後。城市路網不成體系,對外大交通銜接不暢等問題已嚴重制約城市發展。而傳統觀念裏,搞城市建設是花錢,搞經濟建設是賺錢,先抓經濟還是先搞城市建設?當時的西安市委、市政府領導思維已經十分超前,意識到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相輔相成,城市的現代化,離不開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正是因為能及時認清形勢、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堅持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雙輪驅動,才讓西安有了如今的城市面貌。
燃氣
從無到普及
西安用了20年
相對於其他中心城市,西安市城市氣化工程起步比較晚,由最初的瓶裝液化氣、到局部地區安裝管道煤氣、再到在全市範圍內普及天然氣,西安用了20年的時間。
西安市上世紀80年代以前市民生活燃料基本上是以燃煤為主。70年代出生的人,小時候都有過給家裏搬煤的經歷。逢星期天,大人們拿著煤本,或騎著三輪車或拉著架子車,把蜂窩煤從煤廠拉到院子,這時候需要全家大小一起上陣來搬煤。孩子們拿著臉盆或者簸箕,一次6塊8塊地往樓上搬,10來趟下來,累得氣喘吁吁,但一聽到樓下有小夥伴喊“下來玩”,瞬間就來了精神,應聲著就下了樓。
雖然80年代中期許多家庭都用上了煤氣罐,但是以當時的工資水準來説,罐裝煤氣很貴,大多數家庭只會在著急吃飯的時候才用煤氣罐開火,一般情況下還是用蜂窩煤。一罐煤氣大概能用兩個月,到最後快用完的那一週,總能看見家裏的媽媽們把煤氣罐坐到熱水盆裏,把殘存的氣再強行用上幾天,直到徹底打不著火了才換罐。
1983年我市管道煤氣正式點火通氣,氣的來源全部依靠西安焦化廠的焦爐氣,由於受到氣源的限制,管道煤氣的供應範圍主要集中在西郊地區。供氣範圍涉及餐飲、民用、工業領域。用戶有8萬戶。隨著焦化廠的關閉,到了2006年年底,管道煤氣全部被置換為天然氣。至此,管道煤氣正式完成了它在西安燃氣史上的任務。
1995年,總投資8.28億元人民幣,設計規模為日供氣100萬立方米的西安市天然氣城市氣化一期工程開工建設,1997年7月1日,陜北靖邊長慶氣田天然氣如期引入西安市,正式向市民供氣。西安市海虹軸承廠家屬區居民向興銀有幸成為我市天然氣第一個用戶。
此後,西安天然氣工程建設駛入了快車道。2000年天然氣城市氣化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實現了日供氣達到100萬立方米、總用氣超過1億立方米“兩個一”的戰略目標。
1999年,總投資8.4億元,新增日供氣88萬立方米的西安市天然氣城市氣化二期工程全面啟動。二期工程建成後,年總供氣規模將達到7.79億立方米,氣化居民用戶70萬戶,城市居民氣化率將達到95%。
在大力發展天然氣建設的同時,西安也加快了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步伐。2004年9月,首先將原市煤氣公司和西安市天然氣公司進行了合併。在此基礎上,2006年完成了改制重組工作,與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西安秦華天然氣有限公司”,為我市其他公用企業改革改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合資後的秦華天然氣有限公司,供氣品質明顯提高、供氣能力顯著提升、供氣安全顯著增強。
2017年西安天然氣供應量達到23.1億立方米。主城區天然氣管網接收輸氣能力達到60億立方米/年,居民用戶240萬戶,氣化率達到99.5%。
郊縣分別由9家天然氣公司負責供應,天然氣管網長度2881公里,管網設計輸配能力達到28.47億立方米/年。2017年用氣量約5.3億立方米,居民用戶55.2萬戶,除周至縣、藍田縣氣化率為58%外,其他郊區縣氣化率均達到74%以上。
供熱
越來越多的市民
享受西安溫暖的冬季
作為北方城市,冬天必須要取暖。西安的集中供熱起始於1958年,當時主要是利用灞橋熱電廠的發電餘熱,經過管道輸送,為附近少數企業提供生産用熱。而多數居民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主要依靠煤爐取暖。家裏的爸爸們會從廚房架個煙囪,一直通到臥室,再從臥室窗戶伸出去。從樓下往樓上看,幾乎家家窗戶上都伸個煙囪出來,如同現在的空調室外機一般,整齊劃一。
到了80年代中期,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集中供熱和自備鍋爐供熱才逐漸進入到居民家中。1986年,西安市南大街供熱站建成投産,這也是我市建成的第一座以集中供熱為主的區域鍋爐房。此後又陸續建成了城北供熱站、鳳城供熱站、解和供熱站、朱雀供熱站、明德門供熱站、高新技術開發區供熱站等。
截至2017年,西安市城區共有市政集中供熱企業9家,供熱面積18820萬平方米。各區縣共有市政集中供熱企業12家,供熱面積2310萬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熱總面積達到21130萬平方米
不僅僅是供熱面積越來越廣,西安的供熱思路也越來越人性化,供熱時間也根據溫度調節,採取彈性供熱。越來越多的市民享受著西安溫暖的冬季。
目前,集中供熱技術不斷革新,從垂直單管串聯的採暖形式,到雙管並聯並設戶用熱表的分戶獨立採暖形式。室內採暖由鑄鐵散熱器,到鋼串片對流散熱器,再到各種新型、美觀的鋼制、鋼鋁複合、鋁制散熱器以及新型無粘砂鑄鐵散熱器。與此同時,低溫熱水地板輻射採暖也逐步發展壯大,佔據很大的市場份額。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遠程控制熱源廠和供熱管網運行已經在逐步深入。不久的將來,普通市民也能通過手機等終端實現對居所溫度的控制。
管網
它讓西安“氣血通暢”
城市排水和污水處理能力的強弱,反映著一個城市內在基礎設施能力水準的高低。排水管網在地下,污水處理在城市郊外,表面上看,好像對城市整個景觀的提升作用不明顯。但是,實際上,城市排水管網直接關係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關係著城市配套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和功能的進一步發揮。
許多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對兒時下雨的場景記憶深刻。那時候沒有空調,夏季的暴雨就成了孩子們最美的消暑産品。只要雨不那麼大了,立刻換上膠鞋下樓玩水了。兒時曾在何家村居住過的陳女士回憶説,當時大人們都把何家村叫“河家村”,因為一下大雨,積水就到了大腿根兒,人要是硬趟過去,就算捲起褲腿,褲子也得全濕,唯有三輪車成了那兩三百米出村通道的最佳工具。有熱心的師傅一車五六個人,來回地擺渡大家,這場景也成了許多孩子對雨季熱鬧的記憶。而一場大雨,靠蒸發和有限的排水管網,起碼得淹個兩三天。這兩三天對大人來説,有點鬧心,只有無憂無慮的孩子才會穿著膠鞋在積水不那麼深的地方,享受那“咣”地一腳踩下去飛濺的水花聲。
夏天翻個身就到了冬天。孩子們對冬天最美好的記憶就是打雪仗。只要下了雪,接下來的一週時間,孩子們都會撂下自行車,選擇走路上學,一路上邊走邊玩兒雪,愜意無比。四五十歲的人記憶中,兒時的西安每年冬季下雪的時間都很長,似乎一整個冬天都有雪的記憶。其實,那只是錯覺,只是那時的雪停留的時間長而已。只要雪沒化,每天“咯吱咯吱”地踩雪走路上學那是樂事一樁。
對於趟水、玩雪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雪停路凈、雨停路幹。雖然西安的管網建設還在不斷完善中,下雨依舊會有積水點,但是大雨、大雪中,我們總能看到身穿橘黃色制服的一群人,他們或打開井蓋排除積水,或清掃著天橋和道路的積雪,雨雪不停,他們的工作不停。他們為這座城市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給這座城市更多的溫暖。
防汛隊伍的建設和管網的建設相輔相成,共同完善著西安的排水設施。
與道路建設相比,網管建設需要城市更大的耐力和財力。
上世紀80年代初期,西安市開始修建南郊排洪的大環河和總蓄洪能力為105萬立方米的大雁塔、觀音廟蓄洪池;疏通公式河、漕運明渠河道;開始對護城河進行第一次大規模整治,以確保具備70萬立方米的蓄洪功能。截至1985年,全市共建成各種排水管渠507公里。
1985年以後,城市排水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除進一步完善分流制排水管網體制外,開始大規模興建污水處理廠和中水回用工程的規劃和建設工作。到了80年代中後期,全市排水設施建設力度逐年增大,其中直徑800-2800毫米的管道達到117.45公里。
在二環路建設期間,同步對大環河、618渠、灃惠渠進行了全面改造。新增大興路、朱宏路、太華路和新房等四大出水口。
對護城河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治改造工程,截流護城河雨、污管道中的污水,保證護城河45平方公里的蓄洪調峰功能,城市的防洪排洪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西安的管網建設如今還在快速推進中,大雨隨下隨排不再積水的情景,也距離我們越來越近。
照明
西安的夜如此靈動
曾有外地網友説,從飛機上往下看,西安的夜比白天更靈動。
如果把時間倒回到上世紀50年代,那是西安的“白熾燈”年代。1949年全市路燈盞數為1096盞,到50年代末發展到4517盞,光源全部為白熾燈。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發展緩慢,20餘年間由5000余盞發展為9588盞,平均每年增加約230盞路燈。光源以白熾燈、汞燈為主,逐漸安裝了鈉燈。90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西安的路燈事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00年發展到23934盞,平均每年增加1200余盞路燈。2000年以後,隨著西部大開發的熱潮和西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2005年以來,進入了跨越式發展時期。2007年西安市的照明設施類型已發展為以夜間照明為主的功能燈和以美化為主的景觀燈。這一時期汞燈已全部淘汰,光源普遍使用高壓鈉燈、LED燈、金屬鹵化物燈等高科技産品。
從2001年開始,無線監控系統能夠有效地對全市路燈進行合理的開、關燈控制,實時監測各個路燈監控終端的運行情況,監控點可以及時上報控制箱運行故障,既滿足了照明需要,又節省了電力資源、人力和物力,提高了整個路燈管理效率。
2001年到2009年,西安共點亮無燈街巷1000余條,裝燈近萬套。不僅方便了市民出行,也消除了無燈街巷的安全隱患。
2006年,西安把點亮範圍擴大到了二環以外,全年完成改造103條。2007年,完成了北二環朱宏路立交、文景路立交、未央路立交、太華路立交,東二環東元立交、華清立交等6座橋梁景觀點亮工程,新增景觀燈萬餘盞……
2017年1月,西安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明確了五年奮鬥目標——“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為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與國際化大都市吹響了奮進的號角。城市品質提升,追趕超越的一個重要組成——月光經濟開始隨著點亮工程走進了百姓生活。為此,全市夜景亮化實行一盤棋部署,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維護、統一控制,打造一批重點突出、特徵鮮明的亮化示範街區和節點,凸顯古城特色和城市定位,傳統和現代相結合,亮化點、線、面串聯,形成流光溢彩的都市夜景。夜景亮化模式有平時亮化模式、週末亮化模式、節日亮化模式,重大節日夜間亮化設施通宵開啟。
一街一風景,一路一風格。鐘樓、鼓樓、大雁塔等古建築夜晚在燈光的襯托下古樸典雅、盛世華彩。護城河邊,燈景與水景融為一體,溫婉浪漫。小寨商圈、曲江大唐不夜城、高新區、經開區等城市主要商圈用燈光裝飾得璀璨繽紛。截至2017年底,全市40條亮化示範街全長102.8公里,點亮樓宇1369棟,並對示範街沿線景觀燈、行道樹、綠化帶等進行點亮提升。
高新區現代時尚、曲江池古風唐韻、漢城湖漢風再現,夜幕降臨,西安便變成了燈的海洋。東西南北大街紅紅的中國結,二環路沿線的紅燈籠讓市民感受著濃濃的中國風。大差市、解放路等主幹道樹身上全部裝飾上LED燈滿天星,星星點點,燦爛迷人……“夜西安”的繁榮景象已初步顯現。
道路
一環二環三環
撐起大西安骨架
一環路交通整治工程、二環路工程、三環路工程對拉大西安城市骨架、改善城市交通環境、促進西安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03年,總投資4.7億元的一環路改造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06年竣工完成。整個工程歷時三年。先後實施完成了西門下穿立交、北門立交、小北門立交、朝陽門下穿立交、城墻東南角、城墻西南角下穿立交等6處平改立工程。完成了對環城東路、環城西路、環城北路的道路拓寬改造,並同步完成了這三條道路上的排水、路燈等配套設施建設。
隨著一環路交通整治工程的順利實施,徹底改變了一環路交通堵塞、人車爭行的混亂局面,而且隨著交通環境的改善,一環路、環城公園的整體改造工程也日趨完善,環城西苑、環城公園完成了人性化改造和建設。一環路周邊的城市面貌大為改觀。一環路與護城河、環城公園、古城墻互為一體、互相映襯,成為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
真正讓西安步入快速幹道的是二環路建設,而且二環路建設先於一環改造工程。1990年以前,由於西安市的財政收入十分有限,加之當時城市建設投融資市場化體制沒有形成,城市道路建設十分滯後,路網極其不合理,交通擁堵和基礎設施不完善的矛盾非常突出,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當時,為解決城區交通擁堵,80年代中期,通過對城內道路交叉口進行拓寬改造,修建了北大街、五路口人行天橋,但是這些措施都收效甚微,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城市交通擁堵的現狀。當時西安也曾考慮計劃先修建一環路西門、南門、東門立交,打通城區西部含光路—灑金橋南北幹道。但是,市委、市政府經過反復研究論證,認為只有先建設二環路,將城市的發展向城外拓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西安的交通問題,也只有通過城市骨架的拉大,才能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當時西安財政收入不足14億元,市委、市政府決定修建二環路的決策,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的,實踐證明,在西安城市建設、發展史上,二環路工程可以説是一個分水嶺。也就是隨著二環路的建設,西安城市建設和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1992年,二環路建設全面啟動。整個工程原計劃2至3年建成。但是受資金制約、鐵路阻擋以及拆遷、地裂縫影響,工程方案進行了多次調整和修改,工程被分為一期、二期及火車站東站立交單項工程,從最終實施的情況來看,實際上已經達到了三期。二環路工程2006年全部竣工。但是,受資金限制,其間,二環路的快速幹道作用沒有完全顯現。直到東北二環、東南二環兩座立交建成竣工,二環路才真正發揮出城市快速幹道的功能和作用。
二環路成為西安第一條快速環路,目前大量的過境交通也主要依靠二環路和三環路分流,許多路口成為重要的城市出入口和集散交通的咽喉。
二環路的修建還帶動了市政、公用設施同步建設,雨水、污水、自來水、天然氣、熱力、電力、電信等7種管線全部進行了敷設和預埋。雨水出口的建設,改善了西安市的排水和防洪設施。綠化工程的實施,為西安新增了100公頃以上的綠化面積,美化、凈化了環境。由於這些變化,極大改善了二環沿線乃至全市的投資環境,有力促進了沿線的開發和城市的改造步伐。將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産業開發區緊密連接起來,將沿線著名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骨幹工業企業之間緊密地聯繫起來,這些都大大加速了西安的社會經濟發展。
西安市三環路系統工程是西安市“三縱、三橫、三環”路網佈局中的主要骨架。向內,它連接二環,改善城市的交通環境;向外,它將西安中心城區與市區周邊規劃的長安、鄠邑區、高陵等多個衛星城相互連接,提供便捷的交通聯繫。通過促進週邊新區的開發建設,逐步降低主城區內的居住密度,保護古城風貌,改善城市的居住環境和投資環境,帶動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因此,三環路系統無疑是形成西安市城市結構、空間合理佈局的重要基礎設施。
三環路系統工程作為亞行在我國貸款修建的第一條市政道路工程。工程總概算為81.15億元。資金來源為城建專項資金29.31億元、國內商業銀行貸款29.47億元和利用外資2.7億美元。全線為89.7公里,其中主線長74.8公里。
2002年下半年到2004年,我市進行了三環路建設前期的全面準備工作。2005年,三環路建設全面開始,到2008年12月25日,三環路主線全面完工。
三環路系統工程項目除了道路、橋梁、綠化、路燈滿足西安城市交通使用功能以外,三環路全線還敷設熱力、天然氣、通訊、自來水等市政配套管線設施。其中,天然氣管道沿南三環、西三環、北三環共敷設34公里。使西郊、北郊 、高新區等區域都享受到了充分的資源。沿線敷設自來水管道約75公里,通訊管道76公里。
作為城市快速路,三環路跨越西安市未央區、灞橋區、雁塔區、高新區、經開區、曲江新區、浐灞生態區,連接了多條城市主幹道,與210、108、312 三條國道相接,與西禹、西潼、西柞、西漢、西寶、西銅、機場高速、西安繞城高速等8條高速公路相接,是西安城市道路網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內道路交通網和區域公路網中發揮著重要的節點作用,對西安市區交通由城市道路系統向公路系統轉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記者 馬昭)
見字如晤 陜西師範大學連續15年為新生手寫錄取通知書2021-07-16 17:32:38
“演藝”裏的西安:雅樂尋蹤 駐華大使夫人與西安共譜文化交流“交響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駐華使節西安經貿文化之旅走進白鹿原影視城2021-05-16 16:43:35
“八辦”紀念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服務發展、開拓創新,持續做好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奮力譜寫“八辦”紀念館文物保護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從劉家洼考古隊獲悉,考古隊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首次發現了關中地區罕見的金權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覽以“光化六合”為主題,意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國末期至隋統一全國之前的歷史演進為線索,以于右任先生“鴛鴦七志齋藏石”中的北朝墓誌和拓片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寶雞市千陽縣第四屆西秦刺繡香包節開幕2021-06-06 16:19:42
絲路歡樂世界主題角色動畫Miracle(《奇跡》)預告片正式發佈2021-05-27 19:22:11
銀川市首批“暢遊西鹹新區”旅遊團打卡西鹹2021-05-21 11:33:32
VEX機器人亞洲公開賽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開幕2021-04-03 16:19:01
“中國到處都有意思,我很喜歡中國文化。”這是現就讀長安大學的土庫曼斯坦籍留學生張依娜來到陜西後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選擇來中國留學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於陜西關中平原西部的寶雞,是華夏始姐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2019-11-11 09:47:27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