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陜西西鹹新區灃西新城 共話海綿城市發展新理念

2018-09-10 17:52:0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丹):9月9日,2018海綿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在陜西大會堂開幕,並開展了系列主旨演講活動。主旨演講引言人,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榮譽教授余嘯雷用“摩拳擦掌 牛刀小試 華山論劍”開啟精彩演講。來自意大利、澳大利亞、法國、瑞典、韓國、挪威、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古都西安,共話海綿城市新理念,共謀綠色發展新未來。

  海綿城市作為新時代城市生態文明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傳統城市建設模式、排水方式進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千年大計。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強調: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2015年,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中國陸續開展了30個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和試點。2018年是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收官之年,這次國際交流研討會旨在全面總結試點工作實施以來的經驗做法,展示中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成果,促進國內外同行交流,為全球生態建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國內專家深度剖析 推動中國特色海綿城市建設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章林偉發表了以《中國海綿城市建設實踐》的主旨演講。作為具有多年行業管理經驗的資深專家和中國海綿城市建設體系的頂層設計者,章林偉提出的“源頭排放過程式控制制 系統治理”和“滲 滯 蓄 凈 用 排”概括了海綿城市建設的思路和方法。他表示,中國城市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社會、經濟、生態的協調統籌,海綿城市建設則是落實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章林偉進行主旨演講 (攝影 張華敏)

  章林偉還表示,早在秦代(西元前200年)其梯田建設已經很好的解決了人、地、水的和諧發展關係。在傳承和借鑒中,則是運用“滲、滯、蓄、凈、用、排”的方法來實現新型城市建設。在新時代,海綿城市建設強調生態系統、水系統、設施系統、治理體系四方面的統一結合,讓生態自我修復,讓水源長治久清。目前中國三分之二的城市編制了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計劃,同時也擁有涵蓋不同地區、不同氣候類型、不同城市規模的30余個海綿城市試點城市,通過這些城市的建設發展來推動其示範引領作用,使中國海綿城市建設再上新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任南琪進行主旨演講 (攝影 張華敏)

  中國工程院院士、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任南琪發表了以《試論海綿城市建設的系統性》為主題的演講。他表示,美國、英國、歐洲、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成功實踐和理念對中國海綿城市建設起到了助推作用,但中國在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要結合中國城市特點,創建中國特色的海綿城市,利用自然屬性,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方面具有良好彈性。在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上,任南琪則認為需要借助自然生態系統凈化水質,例如人工濕地、生態水塘等。在未來,中國更需要制定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國家標準與規範,確保規劃執行能夠有章可循。

  任南琪強調,海綿城市不是“行動計劃”、也不是“工程”,而是一個“理念”。它和中國目前正在開展的“城市雙修”,“建設山水林田湖”等工作沒有任何矛盾,反而相輔相成。在建設海綿城市的同時,要尊重自然、濕法自然,藍綠融合、灰綠結合,貫徹始終,一城一策、一地一策,因地制宜。這樣才能夠給老百姓創造一個宜居的生活環境,維護好生態美麗中國。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夏軍發表主旨演講 (攝影 張華敏)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夏軍發表了以《城市水文及水系統方法》為主題的演講。他表示,城市的水問題不能孤立看待,需要運用系統的思維來對待海綿城市建設,讓水與都市之間的協調發展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海綿城市的建設是城市規劃系統理念昇華的體現,國外許多城市建設經驗值得中國學習,中國應結合自身發展中的問題,探索適合中國城市建設尤其是城鎮化進程中的需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海綿城市。另外,在中國海綿城市建設的未來發展之路上,需要著重考慮暴雨等自然災害的設計和水循環問題,總結問題的複雜性,對工程建設、雨水循環等方面係進行統思考,從而進一步推動海綿城市建設。

 海外專家建言獻策海綿城市 聚集全球智慧

  美國水自然工程師研究院的前任院長Robert Traver發表了以《建設可呼吸的海綿城市——從研究到實踐》為主題的演講。他表示,此次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分享他工作中的具體案例。“在整個城市化進程當中,可能會導致地面不透水現象,在我的家鄉費城也曾發生過因透水不好而造成的河流侵蝕等嚴重後果,若這種情況得不到有效解決,人們可能隨時會面對失去家園的窘況。飲用水的成本會不斷增加,基礎設施也會遭到損壞。我們在2014年已經設立了下了海綿城市目標,希望各城市地區吸收和再利用70%的江水。”Robert Traver説道。

  

  美國水自然工程師研究院的前任院長Robert Traver進行主旨演講 (攝影 張華敏)

  在演講中,Robert Traver分享了四點經驗。一是要做好雨水的截流和再利用,二是了解不同地方的排水系統與排水區域,三是用正確的方式來進行海綿城市建設,防患于未然,在建設之初就要盡可能將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考慮進來,四是加強監督,重視設計元素,植被不可忽略,因為若整個地面的植被有所變化,截流與雨水滲透效果也會産生不一樣的變化。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艾克賽特大學水系統中心主任David Butler進行主旨演講 (攝影 張華敏)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艾克賽特大學水系統中心主任David Butler發表了以《城市洪災管理方案的快速評價方法》為主題的演講。他表示,對於管控市區降雨和雨季洪澇災害,需要快速篩選眾多選項和方案組合加以效用評估。他運用案例詳細解釋了當不同管控措施應用於所有合適區域,損失成本與平均降雨強度成正比,同時他還運用了西班牙馬貝拉道路佈局的案例講述洪澇對於交通量的影響。

  

  美國工程院院士 Gerald E. Galloway教授發表主旨演講 (攝影 張華敏)

  美國工程院院士 Gerald E. Galloway教授發表了以《減少城市內澇對城市的影響》為主題的演講。在減少城市內澇方面,Gerald E. Galloway運用諸多案例講述城市建設需要最大程度的用科學規劃來降低極端自然天氣的影響。他表示,許多城市頻繁出現城市內澇的原因是城市設施較為老化,而且很多排水管道很小,管道之間也並不聯通,另外城市在不斷開發中土地用地擴大,綠化變少。所以他希望借助海綿城市來改善城市內澇問題,打造綠色城市,宜居城市。

  

  澳大利亞科學與工程院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副校長Ana Deletic 教授進行主旨演講

  澳大利亞科學與工程院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副校長Ana Deletic 教授發表了以《海綿城市引領綠色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演講。在處理水體污染方面,她表示,以往總是先收集雨水進行處理再重新利用,這樣的成本很高昂,實際上可以利用凈化雨水的雨水花園進行自然處理,降低成本。在建設雨水花園方面,則需要根據城市降雨量、土壤滲透率、植物存活等方面綜合考慮進行設計。對於中國來説,不同城市的氣候條件不同,要因地制宜來建造雨水花園、綠化墻體等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實際運用。“我所講述的很多案例和方法都是基於當地自然條件、植被條件所建設的,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希望通過這些方法來讓我們居住的城市變得更好。”Ana Deletic説道。

  首次赴陜共商海綿城市建設 海外嘉賓收穫頗豐  

  主旨演講結束後,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到了三位海外嘉賓,對西安和他們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探討。

  

  新西蘭土木環境工程部的副教授級工程師Asaad Shamseldin博士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 (攝影 馬淑媛)

  新西蘭土木環境工程部的副教授級工程師Asaad Shamseldin博士表示,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大家也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和“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不論叫什麼名字,都是為了達到“使生態環境更美好 人民生活更舒適便捷”的目的。新西蘭雖然沒有確切的“海綿城市”的規劃,但是有和海綿城市類似的建設體系,目前運行的非常成功。此次海綿城市研討會為各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對各自國家(地區)的海綿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學術推動作用,中國擔任了重要的領導作用,不論對於國內外而言,都是一次難得機遇。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前副首席執行官John.C Radcliffe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 (攝影 馬淑媛)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前副首席執行官John.C Radcliffe在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時表示,“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誕生於澳大利亞,這一理念綜合考慮了防止城市內澇、各環節設施的設計、城市綠地規劃、河道生態環境、城市排水系統等因素,通過引入模擬自然水循環過程的城市防洪排水體系的方法,旨在達到城市發展和自然水環境的和諧,墨爾本則是“海綿城市”建設的模版。人們總是認為飲用水來自水龍頭,實則並非如此,通過建設海綿城市,雨水和山中流失的水源都可以轉化為日常使用的水。海綿城市建設講究因地制宜,每個國家地區有自己的規則,但是原則卻是相同的,那便是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水利工程系名譽教授Cedo Maksimovic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 (攝影 馬淑媛)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水利工程系名譽教授Cedo Maksimovic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時表示,提及海綿城市,就不得不提起英國布裏斯托爾,當地有名的Grant聯合公司將廢棄的6.6公頃前碼頭污染場地和煤氣廠改造成充滿活力的新街景、海濱散步區、公共開放空間和可持續城市排水系統。從設計到建造,當地建設者們始終秉持著可持續發展的建設理念,將原先的工業小區改變成了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商業文化中心。 海綿城市建設為都市在新時代帶來的種種機遇不言而喻,但在未來,他認為海綿城市將作為一種全新概念在別的領域加以延伸深化,成為一種綜合學科的新興名詞。于中國和其他國家而言,海綿城市是一個良好的合作開端,日後定將以環境生態保護為突破口,進行進一步的深度合作交流,促進世界生態良性發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