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西鹹新區交出亮眼“成績單”

2018-09-14 13:08:38|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九月九日,二〇一八海綿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現場。

  灃西新城秦皇大道兩側綠化帶可以收集85%的路面雨水並進行過濾、滯留和滲蓄,大大降低了市政管網排水壓力。

  9月9日,“西鹹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海綿城市”分論壇現場。

  截至目前,灃西新城在試點區域22.5平方公里內,設定了96個海綿城市監測點位,部署完成110台物聯網監測設備,實現數據採集超過2000萬條。

  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總部經濟園綠色屋頂。

  2013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

  2015年4月,西鹹新區成功入選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試點區域所在的灃西新城經過3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一套適宜本地特點的海綿城市技術標準規範,培育了一批較為成功的市場主體,提升了區域內的水生態、水資源、水環境、水安全保障能力,也為生態文明建設獻上了促進城市發展轉型、踐行綠色生態理念的“西鹹樣本”。

  今年是我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收官之年。9月8日至10日,2018海綿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在西安召開。在這一學術水準最高、組織規模最大、參會國家最多的海綿城市建設國際性會議上,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53位專家學者和眾多城市管理者共話海綿城市新理念,共謀綠色發展新未來。作為全國首批16個試點之一的西鹹新區,在大會上向世界展示了一份亮眼的海綿城市建設“成績單”。

  盛會

  凝聚海綿城市發展共識

  “海綿城市建設要做好雨水的截留和再利用。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雨水,使它們為城市服務,我們仍然有很長的探索道路要走,這也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美國水自然工程師研究院前任院長RobertTraver説。9月9日10時許,2018海綿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主旨論壇上,RobertTraver在演講一開始,就拋出了他的觀點。

  海綿城市是對傳統城市建設模式、排水方式進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建設海綿城市,統籌發揮自然生態功能和人工干預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意見》還明確了海綿城市建設時間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2015年以來,中國30多個海綿城市試點城市陸續開始了建設和探索。2018海綿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的召開,旨在全面總結海綿城市建設實施以來的經驗與不足,凝聚發展共識。來自中外海綿城市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30名海綿城市試點城市代表在會議上進行了交流。

  中國工程院院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任南琪在會議上指出:“海綿城市應該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和‘韌性’,重點解決城市澇災與城市水環境惡化等問題,實現飲用水水源、污水、生態用水、自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統籌管理、保護與利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工程師陳宜明援引北京北海團城和四川離垢院兩處古跡的事例,向參會的中外學者闡釋中國古代尊重自然的建築理念。“城市創新發展,不能簡單地利用現在的技術和手段解決問題,否則,海綿城市建設仍然會回到以往城市建設的老路上去。我們應該在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和自然界的平衡之間找到一條和諧共生的道路。”陳宜明説。

  中國海綿城市建設實踐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章林偉在研討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滲、滯、蓄、凈、用、排”的觀念,可以實現雨水徑流、面源污染的源頭監控目標,減少或切碎硬化面積。以低影響開發建設,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關鍵。

  樣本

  海綿城市的西鹹方案

  在西鹹新區規劃建設局副局長郭鵬看來,2018海綿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能夠落戶西安,與西鹹新區灃西新城在建設海綿城市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取得的成果有密切關係。

  9月9日下午召開的“西鹹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海綿城市”分論壇上,郭鵬在題為《城市新區海綿城市建設創新模式與方法》的演講中,回顧了西鹹新區建設海綿城市的背景、過程和成效。

  2014年1月6日,西鹹新區成為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的第7個國家級新區,也是全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西鹹新區地處半乾旱、半濕潤的氣候區,加之沒有健全的排水管網系統,雨季來臨時,極易造成城區內澇災害。同時,水自然承載能力有限、地下水超採,成為西鹹新區城市發展的瓶頸之一。

  肩負使命,破解問題。西鹹新區灃西新城在開發建設之初就緊緊圍繞田園城市規劃建設理念,以生態塑造城市基底,以開放空間確定城市格局,順應自然、敬重自然,構造人與自然和諧的宜居城市。

  項目未動,規劃先行。“結合新區實際,我們在各級規劃中主動融入海綿城市建設內容,形成規劃指引體系,將有序配置水資源作為協調管控的依據和紐帶,強化各級規劃的前瞻性、嚴肅性和連續性,確保規模數量指標等方面的協調、連接。”郭鵬説。

  深圳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俞露講述了灃西新城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之初的規劃編制經歷。在灃西新城,俞露團隊對核心區所有河道岸線功能和下一步要改造的要求進行了梳理。“經過評估,我們認為不僅僅要應對中小降雨,還要面對夏季集中大暴雨的問題。從整個內澇排除系統的角度出發,我們又進行了一次模擬,發現原來的這一批專項規劃之間有很多不銜接、不協調的問題。所以我們對一些路的標高、豎向系統以及管網接入等方面都提出了相應的調整和要求。”她回憶道。

  在試點之初,灃西新城還與長安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了20余項課題研究,並以研究成果科學指導試點建設。長安大學黨委副書記沙愛民在研討會上展示了科研産品——海綿城市透水瀝青路面。在今天的灃西新城中部,數據六路作為全國第一條全透水路面,正是這一科研産品的實踐應用。“去年大雪,西鹹新區的全透水路面路段融化效果非常好。”沙愛民説。

  發展有思路,建設有規劃,科研有成果。在本次研討會上,灃西新城展示的項目介紹材料顯示,目前包括灃西新城中心綠廊、西部雲谷、總部經濟園、秦皇大道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在內的8個示範項目,都採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實現了降雨的就地消納利用。77個海綿城市試點項目全部投入使用,有效發揮了示範效應。灃西新城持續3年監控的10個積水易澇點已隨著海綿城市建設的推進全部消除,同一時期試點區域明顯比咸陽市區的平均溫度低了約1攝氏度,平均地下水位由2015年的15.65米回升至2017年的12.22米。

  為了把海綿城市建設落到實處,灃西新城建立了包括組織管理、制度、技術、綠色金融資金、人才、研究支撐在內的保障體系,專門成立的海綿辦與全國首家海綿技術中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灃西新城海綿辦常務副主任、海綿城市技術中心主任鄧朝顯介紹説,我們既做行政行業統籌,又做技術統籌,真正實現了行政管理和技術支撐的有效融合,避免了“兩張皮”。

  展望

  冉冉升起的生態文明新城

  “2018海綿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在這裡舉辦,既是對西鹹新區建設海綿城市的支持和推動,也必將對新時代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産生非常重要的影響。”西鹹新區黨工委書記岳華峰在研討會致辭中説,“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指引下,海綿城市建設正在引領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理念變革和技術革新。”

  在海綿城市建設中,西鹹新區灃西新城帶動引領城市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已經不斷顯現。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宣傳樣片《氣候變化——中國在行動》對灃西新城海綿城市建設進行了宣傳報道,2017年灃西新城獲批首批國家氣候適應型試點城市。近年來,西安市將海綿城市建設作為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探索新型城鎮化的著力點和突破口,立足水情治景,把“滲、滯、蓄、凈、用、排”的理念融入城市的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之中,不斷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承載力,先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成立了海綿城市專家委員庫,啟動實施了建築小區、公園綠地、市政道路等海綿化改造和河湖水系綜合治理等諸多項目。

  今天的灃西新城,正在從“海綿試點”向“生態城市”發展。目前,灃西新城已建成240萬平方米的海綿型園區、50余公里海綿型道路和140萬平方米海綿型公園綠地。重點區域設計秉承“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理念,新建項目全部按照綠色建築標準建設。以綜合能源站分佈式建設帶動實現地熱能、太陽能、冷熱電三聯供等新型能源的使用,讓灃西新城在新能源利用方面也走在了全國前列。

  未來的灃西新城將會如何?“我們要把海綿城市作為基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來對待。”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管委會主任劉宇斌説,“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在這裡一定會實現。”按照藍圖規劃,灃西新城將公園密布、水系環繞,實現336公頃的森林覆蓋、324公頃的草坪覆蓋,建成308公頃的森林天地、178公頃的生態濕地,呈現出“渭河灘上踢足球、生態濕地喝咖啡、大樹森林搞研發”的城市新風貌。

  一座綠色低碳、引領城市發展方式轉變的生態文明新城正在大西安的新軸線、新中心、新形象核心承載區上冉冉升起。( 記者 陳卓珂/文 劉強/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