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能化基地20年:在跨越發展中探索産業集群高端新路徑

2018-09-27 10:50:09|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1998年陜西省榆林市獲批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開啟了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歷史。經過20年的發展,陜北不僅煤油氣等一次能源生産總量快速增長,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還通過科技引領、提質增效,不斷探索能源、資源就地轉化新路徑,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能化産業轉型升級,做出重要貢獻。

  能源開發不斷突破 實現陜北跨越發展

  陜北地區有著豐富的煤、油、氣、鹽等資源。以榆林為例, 這裡煤炭、石油、天然氣探明儲量分別為1490億噸、3億噸和1.18萬億立方米。1998年,國家將這裡列為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20年來,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累計開工了175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達到8000億元。

  統計顯示,陜北能源化工基地2017年煤炭産量4.5億噸,20年增長了23.4倍。石油、天然氣産量分別達到2566萬噸和204億立方米。目前,陜北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蘭炭生産基地、中國最大的甲醇生産基地,國內重要的氯鹼産業生産基地。

  “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快速發展,為全國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動力保障’。”榆林市能源局局長秦林惠説,“榆林的煤炭産量佔到全國煤炭總産量的10%以上,其中有80%直接輸出,20%就地轉化;榆林的原油與天然氣也通過10多條管線,輸往北京、上海、山東、寧夏等全國各地。”

  能源開發帶動了陜北老區的跨越式發展。據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研究,2017年陜北地區實現生産總值4585億元、工業總産值533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861億元、財政收入453億元,20年分別增長了32倍、52倍、46倍和42倍。

  “能源經濟”的發展不僅提高了陜北老區群眾的收入水準,還改善了當地的民生保障和生態環境。20年來,陜北地區累計脫貧人口150萬人。2017年,榆林、延安兩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2318元和23045元,高於陜西省平均水準。經濟實力的增強,也支撐了陜北地區的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環境治理工程,目前榆林、延安兩市的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33%和46%,生態環境良性發展。

  區域板塊規模推進 産業“集群效應”顯現

  經過多年發展,陜北能源化工基地不斷探索延伸産業鏈條、優化佈局配置,産業發展呈現集群化、高端化、多元化的良好局面,使這裡能源生産總量快速增長,能源轉化規模大幅提升,大型項目持續推進,基地建設的“集群效應”初步顯現,為能源産區轉型探索發展新路打下良好基礎。

  據了解,到2017年底,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煤電裝機規模達1648萬千瓦,形成了煤制甲醇580萬噸、煤制烯烴240萬噸、蘭炭5000萬噸的生産能力,並建有神東和陜北大型煤炭基地、延煉和榆煉等煉油基地、西氣東輸和陜京線等國家天然氣主幹線、神府和榆橫大型煤電基地。

  陜西省發改委主任盧建軍説,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將加快高端化步伐,積極推進資源深度轉化,圍繞煤炭分質利用和煤基精細化工兩大主攻方向,推動煤化工向下游高附加值産業鏈延伸,加快推動煤炭利用以燃料為主向燃料和原料並重的轉變。

  經過多年發展,陜北能源化工基地非化石能源開發也蓬勃興起。據榆林市發改委統計,過去五年,榆林先後建成全國首個分散式風電項目和陜西省首個風電場、首個大型光伏電站,新能源裝機超670萬千瓦,2017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到全市電力總裝機的30%。

  榆林市發改委規劃辦主任馬富泉説,下一步榆林將大力發展循環産業,逐步形成從開採到轉化到尾氣廢渣綜合利用“吃幹榨凈”的完整産業鏈。

  技術創新持續發力 引領行業向高端邁進

  技術創新突破成為陜北能源化工基地高端化發展的關鍵引擎。以陜北為開發基地的陜西煤業化工集團2011年就實行了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成立了陜西煤業化工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加大科技創新研發力度。陜煤集團目前已建成6個國家級科研平臺、30余個省級科研平臺,兩個産業聯盟,初步形成優勢互補、相互支撐的科技研發平臺集群。

  “我們一直非常重視和鼓勵創新。僅集團下屬神南礦業公司2017年一共申報創新項目達2972項,直接實現創效價值5.42億元。科技創新已經成為驅動企業提質發展的‘最強引擎’。”陜煤集團總經理嚴廣勞説。

  馬富泉説,科技為能源化工産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在“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發展、園區化承載”的發展模式下,一大批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能化裝置成功投入運行,如煤焦油加氫技術、世界首套萬噸級煤基甲醇制芳烴、全球首個煤油混煉等項目都是全球領先的能源深度轉化項目。(記者儲國強、姜辰蓉、李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