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凝聚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力量

2018-09-28 09:44:11|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剛剛入秋,安康便迎來了收穫季。

  8月20日,在全省新時代追趕超越暨脫貧攻堅半年工作點評推進會上,安康追趕超越考核綜合排名全省第二、脫貧攻堅工作排名全省第一。

  地處秦巴連片特困地區的安康,在全省經濟發展中,何以從邊緣走向“舞台中央”,特別是在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何以連連取勝?

  自覺對標提高政治站位

  安康深度貧困人口占全省的49.1%,貧困體量大、貧困程度深、脫貧任務重、返貧風險高是安康深度貧困地區的基本現狀。在這種背景下,安康市委、市政府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系統思維,將脫貧攻堅當作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大的作風建設和最大的發展機遇。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康市委書記郭青表示,凡是與脫貧攻堅相關的工作都是全市的重點工作,凡是有利於脫貧攻堅的産業都是政府大力支持的産業,凡是參與脫貧攻堅的幹部都是組織特別關注的幹部,凡是脫貧攻堅中出現的違紀違規問題都是“零容忍”問題。

  幹部是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落到實處的核心力量,安康市把最“硬”的幹部派到脫貧攻堅一線。截至目前,按照“人崗相適、派強派硬、按需選派、應派盡派”原則,安康從縣級以上幹部中選派了1118名第一書記、2549名駐村幹部充實到脫貧攻堅一線。

  不僅要派出去,還要幫得好、用得上。安康把幫扶幹部素質提升作為前沿工程,有序推進扶貧幹部教育培訓。今年上半年,安康已開展黨政領導、部門幹部、扶貧系統幹部、幫扶幹部、村幹部5類扶貧幹部培訓班74期,共培訓3.3萬餘人。同時,安康全面整合貧困村“四支隊伍”,統籌各方力量資源,實現貧困群眾結對幫扶全覆蓋。

  綜合施策攻克深度貧困

  安康始終堅持把黨的力量挺在脫貧攻堅前沿陣地,以村(社區)黨支部為核心和紐帶,將黨建精準指導與“就業式”精準脫貧深度融合,創新建立“黨支部+X+貧困戶”精準扶貧機制。安康陽晨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採取“支部+龍頭企業+規模養殖場”的生豬産業聯盟經營方式,幫助291戶貧困戶脫貧;漢濱區忠誠村通過“黨支部+蔬菜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實現園區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3萬元……

  “抓實黨建聚合力,精準施策促脫貧”的工作經驗成為安康脫貧攻堅路上的一大亮點。

  精神貧困比物質貧困更可怕。針對“等靠要”“鬧纏訪”的懶惰思想以及人情風、盲目攀比風、低俗惡搞風、打牌賭博風等不良風氣,安康出臺了《中共安康市委關於大力推進新民風建設的實施意見》,創新推進“誠孝儉勤和”的新民風建設和“樹千名自強標兵、交萬名農民朋友”活動,以“精神扶貧”助推“精準扶貧”。安康堅持把脫貧攻堅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把整治陋習、培育良俗作為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的重要舉措。

  搬得出,如何才能穩得住?安康積極探索就業新路徑、創業新模式,把工廠辦到群眾家門口,著力推進“一人進廠、全家脫貧,當年進廠、當年脫貧”和“農村變社區,民房變廠房,農民變工人”,努力解決群眾“搬下山、遷上樓”後的就業增收問題,取得了農民就業、産業發展、社區繁榮、社會穩定的“多贏”效果。

  安康市委、市政府出臺《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的十條意見》,明確市級“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分別包抓1個深度貧困縣(區),財政及相關部門要將80%以上資金用於支持脫貧,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向深度貧困縣(區)和深度貧困村傾斜。

  因地制宜探索脫貧經驗

  作為“核心戰區的主戰場”,安康的脫貧攻堅從一開始就既著眼當下,又兼顧長遠,在抓扶貧中抓發展,探索出了一系列可借鑒的經驗。

  2017年,以“短抓脫貧攻堅,長促農村綜合發展”為目標,安康率先在全省啟動以脫貧攻堅統籌農村發展創新試點工作,在10個縣(區)分別開展試點。目前,鎮坪以“聚業小鎮、和順家園”、平利以“女媧硒茶小鎮”、嵐皋以“巴山樣子、楊家院子”等為定位的統籌試點已經初顯規模。

  安康把産業和就業作為穩定脫貧的兩大有效途徑,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2017年10月,安康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建成了貧困戶産業發展及農産品銷售、就業服務、技術培訓三大服務平臺。服務平臺試運營以來,線上線下銷售額總計1827.5萬元,提供政策諮詢、服務指導、免費培訓4900余人次。

  今年,面對403個貧困村18萬貧困人口脫貧退出的艱巨任務,安康因勢而謀,調整工作思路,將脫貧攻堅由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向發展産業實現就業轉變,由大規模搬遷建房為主向搬遷後社區配套和新社區建設轉變,由注重外部幫扶為主向注重外部幫扶與激發內生動力並重轉變。

  從紫陽的“修腳大軍”到白河的“歸雁經濟”,從鎮坪的“一村一企一産業”到漢陰的“鎮園産業聯盟”……安康大地處處體現著務實與責任,彰顯著擔當和力量。(記者 張斌峰 通訊員 劉銳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