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安塞區委書記任高飛:持續發揮“頭雁效應” 讓“市區一體”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

2018-10-14 17:38:0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陳夢楠

  編者按:天道酬勤,春華秋實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週年。40年來伴隨著改革的春風,陜西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提出的“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緊抓“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用心講好陜西故事。近日,圍繞改革開放40週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特策劃“改革開放四十年 見證魅力延安”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延安各個區縣,了解延安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風貌、新成就。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柳洪華 劉君慧):安塞,地處黃土高原腹地。40年前的1978年,這裡還在為擺脫貧困、實現溫飽而努力。40年後的2018年,安塞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位居延安市各縣區的第2位。經濟社會發展得到長足進步,人民生活水準得到大幅提升,宜居宜業宜遊的安塞正在成為黃土高原上的一顆耀眼明珠,煥發著時代魅力。

  2016年6月安塞撤縣設區,是安塞站在自身發展新起點的標誌,也使其成為了延安市深化改革開放的最前沿。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委書記任高飛在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時表示,自2016年撤縣設區,安塞的經濟結構、産業結構、城鄉結構都在發生著根本性變化。

  

  延安市安塞區委書記任高飛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攝影 張靜攀)

  

  安塞工業園區(供圖 安塞區委宣傳部)

  堅持工業強區戰略 打造安塞新型工業升級版

  由過去的安塞縣變為如今的安塞區,一字之差,從某種意義上意味著安塞需要一種與過去不同的發展方式。安塞的高速、高品質發展,離不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在任高飛看來,産業多樣化、附加值提高的産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安塞需要通過建設四個園區,打造安塞工業的升級版。即工業園區、新動能産業園區、文化旅遊産業園區、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同時,我們還堅持園區建設和營商環境相結合,堅持‘政府放權、園區放水、園區自主、政府保障’四個原則,激活園區的內生動力,進而激活市場。”任高飛對於安塞的工業化發展之路早有謀劃。

  隨著“政府放權、園區放水,企業自主、政府保障”理念的深入,市場調節作用不斷深入。安塞區通過深化與大企業、大集團合作,完善園區基礎配套設施;此外,促進入園企業轉型升級,進行産能優化,逐步實現園區經濟實現總量擴張、品質變革。

  營商環境是項目引資的基礎和保障,項目建設又是經濟發展的關鍵,項目是核心。為了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安塞區出臺了優化提升營商環境“8+4”行動方案、招商引資16條等措施,施行容缺受理、容缺辦理制度,大力推進減資料、減環節、減時限、降成本,最終實現“極限辦理”。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企業成本的逐漸降低,營商環境的不斷提升,也使安塞區的招商引資、招大引強有了底氣。

  “2018年確定了産業、民生和城市建設三大類的項目98個,總投資182億元,今年的年度投資為120億元。我們對於項目謀劃早、審批快、推進實,提出了‘一年之計在於冬’的理念,2018年的項目在2017年底就開始了謀劃;同時踐行簡政放權和營商環境建設,組建‘紅色代辦員’,65名紅色代辦員對98個項目進行全程跟蹤、全程代辦,繼而從制度建設上保障,切實打通行政審批梗阻;對於項目推進中的問題,也是‘一線找病因、一線開藥方’。”任高飛説道。

  依託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截至2018年8月底,安塞區新增市場主體930戶(其中企業190戶,個體工商戶690戶,農民專業合作社50戶),累計培育市場主體達到8622個(其中有限責任公司1223家、專業合作社494個、個體戶6905個)。“國企帶動、民企參與、民進國退、混合所有”的思路也在實踐中得以深化。

  

  安塞區塞北牧場(供圖 安塞區委宣傳部)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促進農村産業結構調整

  實現鄉村振興,是安塞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安塞整體提升的內生動力。加快調整農村産業結構,推進農村産業後整理,進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是安塞實現美麗農村、現代農業、富裕農民的重要抓手。

  在任高飛看來,鄉村振興是“農村新、農業強、農民富”,是農村産業結構調整、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農特産品後整理、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等多方面推進。對此,安塞區大力實施“農畜富民”戰略,通過推進“ー鄉一業、一村一品”示範鎮、示範村建設,補齊粗放型結構、規模化程度不夠、市場化程度不高的短板,讓農業、畜牧業真正成為安塞的特色産業。

  “農村産業結構調整,既要産業多樣化,又要提高産品附加值,同時還要做強集體經濟。”任高飛介紹,安塞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決定》《加快蘋果、蔬菜、畜牧産業後整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並列支6800萬元支持農村産業發展,政策和資金雙重保障安塞區農村農業發展。

  據了解,2018年安塞區已建成塞北牧場5個,新建、改造家庭養殖場510個,新建大棚569座、弓棚593座;同時引進湖羊8000隻,人工種草4.95萬畝,發展香菇268.2萬棒,新建矮化、短枝蘋果園10736畝。此外,蔬菜分級包裝點、山地蘋果産地交易中心、冷藏庫、生物有機肥廠、4.0智慧選果線、肉羊屠宰及精深加工廠等農畜業深加工項目也正在有序推進。

  

  安塞區開展扶貧送溫暖活動(供圖 安塞區委宣傳部)

  聚焦整體脫貧目標 紮實推動各項工作精準再精準

  不論是工業結構轉型升級,還是農村産業結構調整,最終目的是促進經濟發展快速向好,品質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升。打贏脫貧攻堅戰,立足脫貧、謀劃小康是安塞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脫貧攻堅上,我們制定了‘堅持精準識別與精確措施雙輪驅動、培育産業與增加就業雙輪驅動、政策宣傳與脫貧成效雙輪驅動、幹部活力和群眾動力雙輪驅動、貧困群眾滿意度與非貧困群眾認可度雙輪驅動’的工作基調。”任高飛表示,脫貧工作,精準是工作的核心。

  圍繞基礎設施“三提升”、“兩房”建設,安塞區整合各方資源資金2.7億元,全面實施道路暢通、飲水安全、電網升級“三大”提升工程,區內55個貧困村通村油路率、安全飲水率、通動力電率均達到了100%;按照“以需求確定搬遷、以産業配套搬遷、以城市支撐搬遷、以文旅穩住搬遷”的思路和兩房“清零”目標,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2533套,農村危房改造656戶。

  圍繞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55個貧困村全部成立互助資金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社,28個貧困村投資560萬元發展了規模種養業、農産品加工業、休閒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集體經濟項目,實現扶貧由“漫灌”變“滴灌”。圍繞就業扶貧,安塞區堅持“就近轉移”與“對外輸出”相結合,117個村全部建立勞務信息平臺,2018年以來累計勞務輸出1.3萬人次,就近轉移就業6210人次,新增城鎮就業742人,人均增收2800多元。

  

  安塞區馮家營“千人腰鼓”表演村遊人如織(供圖 安塞區委宣傳部)

 以“文化輸出、旅遊導入”為抓手 著力打造黃土風情旅遊目的地

  安塞的文化底蘊深厚,具備發展文化旅遊産業的資源優勢,文旅産業將會持續放大其在安塞發展中的作用。而如何利用、發揮、挖掘文旅産業資源,這是安塞區需要思考的課題。

  任高飛提出:“安塞按照文化輸出、旅遊導入的思路,通過馮家營‘千人腰鼓’表演村、魏塔‘東方畢加索’繪畫村、西營‘陜北信天遊’大舞臺演唱村三個文化村建成投用,實現了文化促旅遊,以旅遊為載體,讓文化産業落地,實現群眾生活在城鎮、産業在農村、致富在文旅。”

  當前,安塞區按照“生活在城鎮、産業在農村、致富在旅遊”要求,以文化輸出、遊客輸入為抓手,深度挖掘黃土風情文化資源,將文化植入旅遊,用旅遊承載文化,進而促進文旅融合發展。過去那種財政“買單”選派民間藝人外出打腰鼓、唱民歌、“賣吆喝”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轉,祖輩傳承的“五張文化名片”資源正在轉變為群眾致富源泉。

  “目前,通過三個文化村建設,全區累計接待遊客206.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10.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4.6%和301.5%。同時,3個文化村建成後,預計至少可吸納2000余名農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任高飛對文旅産業發展背後的數字如數家珍,而這些數字就是安塞區打造“黃土風情旅遊目的地”的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安塞區還在創新性的推進農畜旅遊。結合農畜産業結構調整和“塞北牧場”建設,著力打造“風吹草地見牛羊”美景。“預計2018年全區全年接待遊客2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0億元左右。”任高飛頗有信心地説道。

  除了聚焦産業發展,在生態環境建設上,安塞區也是不遺餘力。無論是山水林田湖草項目,還是延河綜合治理,無論是生活垃圾處理,還是養殖結構調整,安塞已將水環境治理與農村産業結構調整、人居環境改善、延河環境治理、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相結合,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剛性治標、系統治本的理念初見成效。

  按照“一年之計在於冬”的工作標準,2019年安塞區“怎麼發展怎麼幹”,任高飛早已有了考量。“2019年是安塞實現‘市區一體、産城融合、轉型發展’的關鍵一年。因此,我們將以鄉村振興為目標,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為重點,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加大産業結構調整,讓安塞的城鄉經濟發展邁出實質性一步。安塞要持續做好‘頭雁效應’,引領延安更好更快發展。”任高飛坦陳。

  40年滄桑巨變,40年春華秋實,如今的安塞區,正在隨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之風,緊扣“市區一體、産城融合”發展主線,沿著“城市引領、文旅興業,能源支撐、農畜富民”發展戰略,闊步向前。

  改革之風正盛,“風起安塞”正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