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記者探秘銅川陳爐古鎮 點讚千年古法制瓷技藝

2018-10-21 17:45:2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李妍|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丹):10月20日,紀念耀州窯創燒1400週年·“一帶一路”中外記者大型採訪活動走進陜西銅川陳爐古鎮,賞耀州瓷風采,學制瓷工藝,探索瓷器奧秘。

  

  銅川陳爐古鎮內瓷器 (攝影 王丹)

  

  外籍記者與來銅川陳爐古鎮研學學生合影 (攝影 沈衛)

  陳爐古鎮是宋元以後耀州窯的制瓷舊址,其陶瓷以圖案古樸渾厚、民間氣息濃郁而著稱,被譽為“東方古陶瓷生産活化石”。其燒造陶瓷的爐火1000多年來灼灼不息,形成“爐山不夜”的獨特美景,是古潼關八景之一。

  

  土耳其《晨報》攝影記者薩費特·阿扎克在銅川陳爐古鎮拍攝 (攝影 沈衛)

  

  埃及《廣播與電視》雜誌總編輯哈立德·哈奈菲用文字記錄相關要點 (攝影 沈衛)

  對大部分中外記者而言,這是他們第一次深入了解瓷文化,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仔細聆聽瓷器歷史,不時駐足拍照,感嘆古法制瓷技藝。行走于古鎮之中,腳下的“瓷片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據講解員介紹,當地工匠將碎瓷變廢為寶,鋪成了路,既富有油畫效果,又具有觀賞性,人們將“瓷片鋪路”這一創意譽為“腳下的藝術”。

  

  中外記者行走于陳爐古鎮 (攝影 沈衛)

  “王家瓷坊”是陳爐古鎮裏最具代表性的瓷坊之一,外籍記者在這裡看到了很多頗具創造力的瓷器,他們表示,一件件做工精美的工藝品不僅讓他們看到中國人的智慧,而且還有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這值得每個國家學習。

  

  銅川印臺區民間工藝瓷廠陶瓷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王戰軍(左一)為中外記者進行講解 (攝影 沈衛)

  隨後,大家來到了銅川陶業技能培訓基地,在老師的指導下體驗如何制瓷,近距離“對話”瓷器。阿富汗《亞洲之心》報社政治評論部負責人阿斯杜拉·瓦希迪説道:“這是一次有趣的體驗,我十分享受這一過程。我本來想做一個碗,可是原材料太軟太難控制,我做著做著就成了果盤,剛才看老師做的時候,覺得十分簡單,當我真的開始實踐時才發現,難度不是一般的大。通過親自上手製作,我感覺到制瓷是一件需要耐心、細心以及反復練習的工作,我由衷地對制瓷匠人表示深深的敬意。”

  

  阿富汗《亞洲之心》報社政治評論部負責人阿斯杜拉·瓦希迪(左一)體驗制瓷 (攝影 沈衛)

  土耳其《晨報》攝影記者薩費特·阿扎克表示,中文有句古話叫做“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用在制瓷工藝上恰到好處,任何一個疏忽失誤都會使做出的瓷器與當初的設想大相徑庭,可見其難度之大。“這是一次很有意思、很有創意的活動,通過體驗可以讓大家更進一步了解瓷文化,我十分喜歡這樣的學習過程。”薩費特·阿扎克説道。

  

  中外籍記者在銅川陳爐古鎮合影留念 (攝影 沈衛)

      本次銅川陳爐古鎮之行為中外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方記者表示,他們將以文字、圖片為媒,將耀州瓷文化傳遞到更多人的身邊,以“瓷”為載體,推動銅川旅遊業發展。外籍記者則表示,他們回國後將以自己的視角向朋友講述這座古鎮的特色魅力,讓更多的人走進中國,走進陜西銅川,走進陳爐古鎮尋味瓷文化之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