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分論壇召開

2018-10-22 17:55:37|來源:新華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10月20日至22日,2018年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分論壇——電子顯微學前沿國際論壇在陜西科技大學舉辦。大會關注電子顯微學的前沿發展和應用,首次被納入2018年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分論壇,是國際電子顯微學行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在促進世界電子顯微學科技成果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次會議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國家新材料産業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陜西科技大學主辦,陜科大前沿科學與技術轉移研究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太原理工大學新材料介面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承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廉、吳以成、陳祥寶、毛新平、李衛、周濟,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Yuichi Ikuhara等專家學者近300人參加了會議。我校黨委書記姚書志、副校長黃劍鋒,中國工程院一局副局長徐進,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長樓文曉,未央區副區長劉芳及其各單位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會議。本次會議由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本次大會執行主席、陜西科技大學學科領軍人才許並社教授主持。

  在大會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本次大會主席、陜西科技大學名譽校長周廉首先致辭。他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對參會的各位專家學者和各界朋友表示熱烈歡迎。

  他表示,隨著電子顯微學理論和先進測試技術的發展,皮米級水準原位動態研究材料合成、材料組分、超微觀結構與性能之間的相互關係和變化規律,已成為研究新材料的重要基礎與手段。而球差矯正透射電子顯微術,熱、電、力等外場作用下原位分析電子顯微術是近年來材料超微觀結構研究的研究熱點,可從原子尺度上實時觀察和記錄材料超微觀結構,對探索材料性能的超微觀結構起源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陜西科技大學新近購置的雙球差校正透射電子顯微鏡可在原子水準級研究和構築新材料,建立材料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能之間的聯繫,為宏觀上材料的性能優化提供研究基礎,將會顛覆傳統材料研究技術,對材料超微觀研究帶來新的變革與挑戰。他相信本次會議的召開對電子顯微學領域的專家把握最新的科研動態與技術趨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姚書志在講話中感謝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把此次國際論壇作為2018年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大會分論壇,對各位專家學者共襄盛會表示熱烈的歡迎。他簡要介紹了陜西科技大學的基本情況及近年來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指出隨著對半導體材料、納米材料、生物材料等材料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材料超微觀結構、成分與性能之間關係進行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高分辨電子顯微術和原位分析電子顯微術已成為其中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特別是2017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發展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的三位科學家,讓電子顯微鏡技術又一次成為學界關注的研究熱點。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此次論壇的召開可謂適當適時。與會的各位專家學者都是國內外材料科學領域的頂尖專家,相信通過與會學者深入交流與探討,定會在材料超微觀結構研究方面獲得更深刻的認識,有力地推動電子顯微學理論及其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

  劉芳和日本電子株式會社董事長Koichi Fukuyama也分別致辭,歡迎8位院士及國內外電鏡專家學者齊聚西安學習交流,希望通過本次論壇分享電子顯微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對國內外材料學科及相關學科、學術界産生積極影響。

  開幕式上,黃劍鋒和Koichi Fukuyama為陜西科技大學和日本電子株式會社共建的低維材料科學實驗室進行揭牌。

  本次論壇主題為:電子顯微學理論與測試技術;能源、信息、生物等功能材料中的組分、超微結構表徵;原位電子顯微技術。邀請院士、傑青、千人、長江等專家作大會口頭報告15個,主要圍繞電子顯微技術在納米能源材料和光電薄膜材料的分析與設計、合金的強化機制、金屬氧化物的相轉變等方面的應用,從各個方面展示了電子顯微學在材料學研究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新聞背景:

  隨著2017年硬科技創新大會的成功舉辦,硬科技成為西安市的新名片。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舉辦的硬科技産業盛會——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將於11月8日-11月11日在西安舉行。大會圍繞“硬科技”八大領域,設置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晶片、人工智能等話題,召開多場分論壇。各分論壇將産業和資本相結合,推動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實現市場化、資本化、産業化之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