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號開行首超1000列 中歐班列格局或洗牌

2018-11-01 09:37:37|來源:西安晚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10月30日,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長安號”從西安出發,奔向遙遠的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資料圖片)記者王健攝

  國家層面屢出台中歐班列的規範整合政策,西安成功開行千列中歐班列。中歐班列競爭格局愈發激烈,或重新洗牌。

  10月30日,隨著一聲汽笛長鳴,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長安號)緩緩駛出西安港,標誌著中歐班列(長安號)2018年開行首超1000列,成功進入中歐班列開行的第一梯隊。

  不同於其他城市開行的中歐班列,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西安開行的中歐班列在運營模式和體制機制上有諸多創新之處,如政府主導市場參與、按需開行、空箱不補、艙單歸併等,讓中歐班列(長安號)在效率和成本上獲得了最優的競爭力。

  “在當前全國各中歐班列激烈競爭的環境下,中歐班列(長安號)真正實現了高品質發展,為內陸企業提供了全新的物流解決方案,亦助力陜西成為內陸開放的前沿。”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歐班列格局或洗牌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沿海經濟”向“內陸經濟”的轉變,中西部地區找到了新的刺激經濟增長的方式,也找到了一條開放有效的“生命線”,即中歐班列。

  數據顯示,自2011年開行以來,中歐班列快速發展,規模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已突破10000列,各城市的開行數量均有增長。

  而在全國52家開行城市中,西安的增長尤其突出。不僅在開行數量上進入到千列“俱樂部”,在衡量中歐班列高品質發展的核心指標——重載率上同樣表現亮眼,位居全國第一,超過第二名20%以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取的數據顯示,目前中歐班列(長安號)常態化運行幹線已達10條,基本覆蓋中亞、中東及歐洲主要貨源地。構建了全網物流體系,以內貿五定班列的形式,開行了西安—青島等“長安號”接駁班列,積極探索西安至連雲港、寧波、義烏、深圳等貨源地或沿海港口的內貿五定班列,覆蓋全國主要貨源地。

  如今,中歐班列(長安號)出口貨源70%來自周邊及沿海地區,輻射陜西、甘肅、寧夏、山東、上海、浙江等全國十多個省(區)市,進口貨物70%以上分撥全國,實現貨源的快速聚集與分撥。其帶來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集散輻射效應,有力推動了西安“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發展。

  10月30日,西安官方正式宣佈,中歐班列(長安號)2018年開行首超1000列,中歐班列(長安號)已進入到全國第一陣營。如此形勢下,國內中歐班列格局或將重新洗牌。

  記者注意到,此前全國中歐班列格局多呈現“各自為戰”的模式,而這種模式的局限性之一便是空載率問題。中歐班列(長安號)高達99.9%的重載率背後的成功經驗或許能夠成為各城市的借鑒方向。

  除此之外,拼搶貨源、競爭壓價、線路過於集中都是目前中歐班列存在的問題。加強中歐班列的資源整合,抑或成為解決此類問題的重要手段。

  從這個角度上講,西安具有一定的優勢。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的趙晉平公開表示:“從地理位置上來説,全國範圍內,西安具有這樣的條件,基於它所處的位置,來自西南、西北包括中部的很多貨物,可以在這裡進行集拼,整合之後再出發,大大提高效率。”

  “西安模式”或可借鑒

  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是中歐班列(長安號)的客戶之一,雙方多年的合作中,其副總經理劉東萌目睹並見證了中歐班列(長安號)的變化發展。

  愛菊在哈薩克斯坦建有産業基地,今年以來,已通過中歐班列(長安號)運回小麥5萬噸,麵粉1萬噸,油脂2萬噸。未來3~5年內,預計還有100~300個中歐班列的運輸需求。“貿易額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得益於運輸標準的突破,實現了中歐班列糧食散運。”劉東萌告訴記者。

  在劉東萌看來,包括通關一體化、預報關制度等流程再造,中歐班列(長安號)之所以有很多機制創新走在全國前列,供給側結構改革功不可沒。比如,陜西有48萬噸油脂、200萬噸小麥缺口,無論貿易業務,抑或終端消費市場,均有強烈需求。

  “創新的關鍵,還在於政府的重視和開放。”劉東萌分析,本地産業結構尚不足以支撐99.9%的重載率,中歐班列(長安號)70%~80%依靠外地集貨,而這個比例,有賴於西安國際港務區的開放政策——中歐班列(長安號)如今由三家平臺化企業運作,只要集貨能力夠大,並且運營規範,即可代表西安港承攬貨物,從而分食中歐班列(長安號)一杯羹。

  換言之,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各守本分,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同向發力。

  上述西安國際港務區負責人則告訴記者,政府主導,三家平臺公司市場化運作為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千列奠定了基礎,而艙單並歸、按需開行、“集裝箱+整車”混編運輸等模式則提升了中歐班列(長安號)的效率。

  “中歐班列(長安號)的高品質發展模式,已引起高層有關部門關注,希望西安模式的創新探索能為中歐班列提供有益的借鑒和經驗。”上述負責人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張靜實習記者馬伊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