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媒體走進“硬科技之都”西安 點讚“九號宇宙”深空之旅

2018-11-10 16:49:0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石麗敏

中外記者在“九號宇宙”合影留念(攝影 羅赟鵬)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宋佳):11月9日,“中外媒體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行”走進全國首家互動式深空科普研學基地——九號宇宙,體驗航空之旅,感受“文化+科技+教育”的跨界組合。

中外媒體參觀“九號宇宙”(攝影 宋佳)

  “九號宇宙”由西安中科創星科學傳播發展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星科普打造,整個場館分三層,集沉浸遊覽、互動體驗、航天科普教育為一體,通過衛星設計、製造、測試、測控的系統課程,融入STEAM教育理念與方法,充分激活青少年對宇宙太空的無限好奇,啟發主動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和能力。

中外媒體在“九號宇宙”參觀宇航服(攝影 趙浚喆)

  在“九號宇宙”,中外媒體觀看了模擬火箭發射,體驗了VR返回艙,並且乘坐軌道車,在完整的故事背景和角色代入感中,一路體驗浩瀚星空、神秘黑洞、深空天路、月球探險、火星登陸等太空場景,歷經星際穿越的曆險情節,直至重返地球家園。

  行程中,中外媒體偶遇了正在研學教室、太空創客實驗室、太空農場、“少年星一號”測控分站體驗科普課程的中小學生們,了解到青少年可以在這裡享受到專業的航天STEAM課程。

中外媒體模擬建造“火星基地”(攝影 趙浚喆)

  在太空拍照區,英國外籍記者戴德基興奮地拍了很多照片,他覺得自己在“九號宇宙”是一個孩子。戴德基表示:“‘九號宇宙’讓我重新感受到了15歲時,美國‘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的興奮,我們的世界有很多未知的空間等待探索。”

  以色列外籍記者鄭義表示,在以色列也有一些科學館,但“九號宇宙”不同的是將AR、VR等技術與科普相結合。對於孩子來説,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活動,比在課堂和書本上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並且動手實踐和親身感受更能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

中外記者在“九號宇宙”與孩子們互動(攝影 趙浚喆)

  華夏時報記者閆妮在參觀中感嘆:“在‘九號宇宙’,人類和宇宙的距離感減小了。”她看到有很多學生在這裡研學,認為“九號宇宙”所提供的課程激發了孩子們對探訪宇宙的興趣,是傳播航天文化的有效渠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