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太和寨辦事處張興莊村的藜麥種植基地。
産業結構調整讓農民收入更多。
錦界恒景合作社的肉牛養殖場。
2018神木葵花文化節。本版圖片均由本報通訊員王彩榮攝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發展規劃藍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實現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近年來,神木市將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作為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加快脫貧攻堅步伐的有力抓手,在農業産業結構調整、“三變”改革、三産融合等方面勇於探索,不斷拓寬百姓致富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持續構建農村發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之路。
黨建引領,貧困村煥發新活力
2017年,神木市西溝辦事處四卜樹村成功入選第四批“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然而誰能想到,10多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不足兩米寬的通村土路坑坑洼洼,出行十分不便;村民分散在“五溝兩岔”地帶,居住的是數十年前修建的磚瓦房、土窯洞;土壤貧瘠且耕地偏少,家家戶戶僅靠種植幾畝玉米為生,收入十分微薄。
四卜樹村的變化始於2012年。那一年,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成功協調解決了煤礦徵地與土地糾紛兩大矛盾,並獲得煤礦徵地補償款6000萬元。之後,村組全體幹部、村民代表走訪周邊區縣新農村建設試點。廣泛考察調研後,他們決定利用這筆錢實施整村移民搬遷,並得到了絕大多數村民的支持。短短幾年時間,四卜樹村就變成了一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美麗宜居的現代新型農村社區。同時,在村集體經濟方面,四卜樹村增加了土地租金、村莊商鋪租金等收入;在村民收入方面,則增加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入、村民自謀職業自主經營收入、近郊農業園區務工工資收入等,這些都讓全體村民切實享受到了整村搬遷帶來的實惠。
和四卜樹村一樣,最近幾年,曾經的貧困村納林採當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探索形成了“招商引資、産業轉型美麗鄉村、集體經濟、雙扶雙脫、幸福康養”六位一體的整村推進脫貧模式。該村兩委班子千方百計引進的恒源集團農豐農業有限公司,投資4000多萬元建起了佔地1000畝的農業種植養殖基地,為該村産業轉型升級、農民脫貧致富注入了新活力。
“村民種植的蔬菜以及加工的肉食品全部由恒源集團的肉食品加工廠統一收購,目前已達成長期供銷採買協議。在用工方面,種植養殖基地還會優先考慮本村貧困戶。”11月6日,村支書方建剛告訴記者。去年12月16日,納林採當村已經成功摘掉了貧困村帽子。
四卜樹村和納林採當村的實踐都證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打好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是要發揮好村級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核心是要選優建強帶頭人隊伍。而事實上,近年來,神木市積極探索“黨建+村集體經濟”新模式,大力實施村集體經濟“空殼村”清零行動,紮實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及村級集體經濟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持續推廣“黨支部+‘三變’改革+合作經濟組織+貧困戶”模式,極大地增強了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目前,全市24個貧困村已發展合作社及互助資金協會等村級集體經濟組織39個。
結構調整,産業扶貧道路更寬
産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産業興盛支撐鄉村振興。前不久,記者在神木市太和寨辦事處張興莊村藜麥種植基地看到,一大片五彩藜麥隨風搖曳,飽滿的麥穗壓彎了麥稈,五六個農民正揮舞著鐮刀收割藜麥……
“一畝地可以産藜麥200公斤,今年村裏試種了50畝,按照市場最低收購價每公斤12元計算,每畝收入可達2400元,比以前種馬鈴薯賺錢多多了。”張興莊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喜堂興奮地説。據他介紹,張興莊村是一個傳統農業村,為了實現産業脫貧,村裏近幾年開始大力調整農業産業種植結構,種植藜麥就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在神木,像這樣進行內部調整的農業企業、合作社並不鮮見,可以説改變傳統種植觀念是他們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的表現。現在的市民多數會選擇綠色無污染的優質農産品,所以我相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業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引領結構調整,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神木市農業局局長馮東麟説。
馮東麟認為,發展農業産業,夯實精準脫貧的産業基礎,就是要跟著市場走,這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進步。不過,農戶離市場太遠,對市場並不敏感,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也低,所以種什麼,如何種,還需要政府引導,並提供市場信息參考。“農業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對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牽引和驅動作用。”馮東麟説。今年以來,神木市積極推進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工作,示範推廣農産品聯網,精心組織培育農村電商,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引導農業産業優化結構調整,為廣大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提供了很多市場信息參考。
“三變”改革,脫貧攻堅的“新引擎”
流轉土地5500余畝,破除發展桎梏;採取“村組+企業+農戶”的集體經濟運作模式,讓農民找到致富新路;創新宅基地騰退機制,有效改善村容村貌……時下,一場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正在神木市錦界鎮河灣村如火如荼地開展。
河灣村是一個貧困村,由於地處毛烏素沙漠風沙草灘區,傳統的廣種薄收生産方式導致村民生活十分艱難。“為了破解産業發展難題,我們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在徵得全體村民同意的基礎上,將全村5500畝耕地全部流轉至村集體。”河灣村村委會主任暴滿堂説,“土地流轉後,村裏通過修建排洪渠、土壤改良、開墾荒地、新修田間道路等多項措施,縮小地類差別,提升土地品質,使全村耕地無優劣之分,全部變成優質耕地。”
在農戶原承包土地數量不變的情況下,按照“一戶種一田”的原則,河灣村將整理後的土地再次分配,使村民的“條條地”變為“塊塊田”。今年該村又將整理分配後結余的1600畝土地流轉至村集體,採取“村組+企業+農戶”的運作模式,讓村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將集體土地租賃給企業或者合作社,承租企業所付租金納入集體收入,村民不僅可以享受到土地入股紅利,還可以在村合作社務工獲取收入。
順利推進的“三變”改革,讓河灣村具備了今年“摘窮帽”的條件。河灣村的變化其實只是神木市大力推進“三變”改革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通過改革,神木市的許多貧困村都和河灣村一樣,實現了集體經濟實力的顯著增強和農民增收渠道的不斷拓寬。
“下一步,我們要將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及‘三變’改革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更好地結合起來,不斷提高‘三變’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持續提升‘三變’改革的品質和效率,繼而讓農民獲得更多的改革紅利。”馮東麟説。
三産融合,助力群眾脫貧增收
11月4日,榆林的最低氣溫已降至零攝氏度。然而,在神木市溫路家川村,前來遊玩的人卻並不少。溫路家川休閒農莊負責人説:“我們村外有天台山,村內有紅色旅遊。遊客來了以後,可以登步道爬山,可以接受紅色文化熏陶,還可以在設施蔬菜大棚內採摘水果、蔬菜,品味農家生活,絕對是不虛此行。”
據該負責人介紹,溫路家川村共有蔬菜大棚60座,種植油桃、葡萄、蔬菜等各類農作物30余種,每年可生産瓜果蔬菜75萬公斤,産值達200多萬元,並可帶動村裏40余名剩餘勞動力實現就業。2016年,溫路家川村被認定為第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後,鄉村旅遊更是發展得有聲有色。
“發展鄉村旅遊,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補齊了農村經濟的短板,還成為神木旅遊的一大特色。”馮東麟説。神木市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將鄉村休閒旅遊與産業作為聯結點,持續深入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以“三産”帶“一産”、促進“二産”,規劃建設了一批鄉村旅遊景點景區,推動“豎點串線連片”,從而推動了農業産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
據統計,神木市目前已經建成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示範企業6家,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2個,榆林市級十佳休閒農莊5個、榆林市級休閒農業示範點19個。
職業農民,脫貧攻堅“挑大梁”
“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沒有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人才‘挑大梁’,鄉村振興就無從談起。”馮東麟説。
神木市錦界鎮沙母河村村民袁成就是馮東麟口中能“挑大梁”的人。今年,他引進種植的500畝籽用葫蘆瓜喜獲豐收。看著滿地葫蘆瓜,他高興地説:“我與內蒙古一家公司提前簽訂了訂單,每公斤保底價12.6元,按照畝産130公斤至200公斤計算,每畝收入在2000元左右。種植籽用葫蘆瓜投入少、産出高,抗旱、抗病能力強,且剝離後的皮還可以出售給養殖戶喂羊、喂牛,也可直接翻入地裏做有機肥料,這樣算下來,種植籽用葫蘆瓜每畝凈增收1000元左右。明年我打算種植1000畝,再買一台篩選機,把葫蘆瓜籽分成大中小3個檔次,這樣賣價格能更高些。”
錦界恒景合作社負責人趙玉軍同樣是個“能人”。他在錦界鎮渡口村擁有一座2000頭規模的肉牛養殖場,去年純收入過百萬元。他説:“我養殖的肉牛不喂飼料,全部喂自己的配方食物,如豆粕、玉米等,並且多年來一直堅持這樣的生態養殖方法。如今,我養殖的肉牛已遠銷香港、澳門,全是訂單式,根本不愁銷售。”
像袁成、趙玉軍這樣善於利用新技術、新思路務農的人在神木市還有很多。這些人的涌現,與神木市的大力支持密切相關。據了解,近年來,神木市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創新支持方式,將農村土地流轉與社會化服務相結合,大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重點扶持對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有突出作用的合作社。截至目前,神木市共有合作社1380個,其中:國家級示範社1家,合作聯社2家;省級合作社12家;榆林市級合作社42家,規範型合作社76家。(記者姚志偉通訊員白志強蘇平剛王彩榮)
見字如晤 陜西師範大學連續15年為新生手寫錄取通知書2021-07-16 17:32:38
“演藝”裏的西安:雅樂尋蹤 駐華大使夫人與西安共譜文化交流“交響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駐華使節西安經貿文化之旅走進白鹿原影視城2021-05-16 16:43:35
“八辦”紀念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服務發展、開拓創新,持續做好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奮力譜寫“八辦”紀念館文物保護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從劉家洼考古隊獲悉,考古隊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首次發現了關中地區罕見的金權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覽以“光化六合”為主題,意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國末期至隋統一全國之前的歷史演進為線索,以于右任先生“鴛鴦七志齋藏石”中的北朝墓誌和拓片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寶雞市千陽縣第四屆西秦刺繡香包節開幕2021-06-06 16:19:42
絲路歡樂世界主題角色動畫Miracle(《奇跡》)預告片正式發佈2021-05-27 19:22:11
銀川市首批“暢遊西鹹新區”旅遊團打卡西鹹2021-05-21 11:33:32
VEX機器人亞洲公開賽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開幕2021-04-03 16:19:01
“中國到處都有意思,我很喜歡中國文化。”這是現就讀長安大學的土庫曼斯坦籍留學生張依娜來到陜西後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選擇來中國留學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於陜西關中平原西部的寶雞,是華夏始姐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2019-11-11 09:47:27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