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氣蓬勃的渭南。
渭南高新區天臣新能源電池生産車間一角。
陜西北人印機EB膠印技術躋身世界前列。
渭河安瀾,百姓富裕。(本版照片均為資料照片)
在關中平原最寬闊的地帶,在八百里秦川的最東端,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賦予了渭南這片古老而厚重的神奇土地,自內而外、由表及裏的深刻改變。
從1978年到2017年,渭南生産總值由10.88億元增加至1656.62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從121元增加至10260元,城鎮化率由9.7%上升至46.32%……一組組數據,記錄著渭南人民實幹奮進的腳步;一份份對比,印證著一座新興城市的崛起。
回眸40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歷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渭南矢志不渝的執著與堅守。從蒲城、澄城、潼關的破冰之舉,到富平、大荔、白水的強基之策;從韓城、合陽、華州領風氣之先,到臨渭區、高新區、經開區立時代潮頭。改革開放40年來,渭南以華山之風骨、渭水之襟懷,務實奮鬥,開拓了充滿希望和生機的廣闊新天地。
沃野田疇展新卷
渭南改革開放的序幕是從蒲城縣拉開的。
1978年,在偏僻的渭北農村,已經開始零星出現了一些私下承包給公社社員的溝坡地、邊角地。那個時候,這種由群眾自發的“包乾”,成為豐富農村匱乏物質生活的“菜籃子”“糧袋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三秦大地。作為陜西農業最重要的地區,在渭南展開以推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改革,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産力,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1979年2月4日至5日,中共渭南地委召開專題會議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並確定了18個試點公社,其中,就有今天的蒲城縣龍陽鎮東王村。
今年71歲的張六三是東王村黨支部書記。從1975年至今,他曾三度出任村黨支部書記。談起40年前的“包産到戶”,老人記憶猶新。
“我們村當時屬於龍陽公社,在公社書記王玉柱的支持下,頂著壓力率先開始推行‘包産到戶’。”張六三説。當時的東王村共有5個生産隊,“大包乾”最先在4隊推行。然而,4隊的“包産到戶”最初失敗了。
首嘗“敗績”的張六三沒有氣餒,他找到在3隊擔任隊長的姐夫王民治,決定再搏一把。1979年,張六三找到了時任蒲城縣委書記的王雙錫,由他協調從臨潼徐陽公社尚寨大隊引進了“小偃6號”小麥良種。當時,張六三把村裏760畝土地和引進的小麥良種分到了生産隊裏的每家每戶。第二年收麥的時候,一個東王村祖祖輩輩都沒見過的産量出現了,小麥平均畝産突破了390公斤,産量翻了一番。
就這樣,在1980年的夏天,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在東王村所有的生産隊都落了地。由蒲城縣發端,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這縷改革開放的春風,很快席捲了秦東大地。與糧食産量翻番幾乎同時出現的,還有蒲城縣第一個“萬元戶”。1980年,3隊農民卞發田的年收入達到1.6萬元,得到了縣上獎勵的500元。
改革開放40年來,作為陜西重要的農業産區,渭南農村經濟得到全面發展,産業化步伐逐步加快。從1978年到2017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由6.87億元增加到430.55億元;全市糧食産量由116.81萬噸增加到211.54萬噸;全市油料産量由0.46萬噸增加到7.38萬噸;全市水果産量由8.14萬噸增加到345.36萬噸。
改革開放為渭南的農業農村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機與活力。從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到國家取消農業稅,從種糧直補、畜牧補貼、農機補貼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系列惠農、強農的補貼和政策調動了渭南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産積極性,加快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如今,渭南已經成為西北最優越的特色現代農業聚集區和我國優質果品生産基地之一。
重新起步創輝煌
每天早晨散步,79歲的原陜西印刷機器廠(以下簡稱印機廠)工程師張佔雄總喜歡到家屬院對面的信達運動公園轉轉,看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和朝陽路上的車水馬龍。“當年,這裡就是我上班的地方。現在已經成了城市核心區,變化真大啊!”張佔雄對記者説。
張佔雄親歷了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1966年,原國家計委、陜西省決定在渭南建設陜西印刷機器廠。從此,在渭南人的記憶中,多了一個叫作印機廠的新名詞。
溯源追流,盤點改革開放40年渭南工業發展的歷史脈絡,印機廠的興辦不僅是渭南工業從零起步的重要標誌,也是渭南工業在艱苦奮鬥中創造輝煌的生動見證。
張佔雄的兒子張朝暉“子承父業”,是陜西北人印刷機械有限公司安全生産管理部部長,而陜西北人的前身正是印機廠。如今,早已搬出渭南主城區入駐渭南高新區的陜西北人,已經成為中國包裝印刷行業高端印刷設備的重要製造商和服務商,其凹版印刷設備的市場佔有率位居全國第一。
改革開放40年,張佔雄和張朝暉這對父子最大的感受是“快”:市場變化快、産品更新快、收入增長快、産業發展快……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一件接著一件發生了。張佔雄説,印機廠的産品銷售靠指標,銷路在國內,還經常積壓。張朝暉説,陜西北人的産品銷售靠市場,銷路不僅遍佈國內所有省市,還出口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印機廠的發展變化,正是改革開放40年來渭南工業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
從技術落後到國內領先再到國際知名,40年來,渭南市工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完善,渭南工業化步伐顯著加快。2017年,渭南全市工業增加值達632.67億元,工業産值佔全市生産總值的38.2%,佔比比1978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工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截至目前,渭南全市的大中型工業企業已有73家;年産值上50億元的企業有4家,分別是陜西龍門鋼鐵、陜西龍門煤化工、陜西黃河礦業、蒲城清潔能源化工;産值過10億元的企業有35家;産值5億元至10億元的企業有40家。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敢闖敢拼、極富開拓精神的渭南人,成為陜西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先鋒者”。由渭南走向全國的堯柏特種水泥集團、陜西石羊集團、紅星美羚乳業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今天,渭南已經基本形成了以精細化工、裝備製造、食品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為代表的5大重點産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工業體系。
經過40年的發展,渭南正在由農業大市向新型工業化城市邁進。2017年,渭南市原煤、發電量、鉬精礦、化肥、生鐵的産量分別達1577.41萬噸、304.18億千瓦時、4.54萬噸、83.72萬噸和693.21萬噸,分別是1978年的3.8倍、17.03倍、15.1倍、21.3倍和456倍;黃金産量達到13352千克,是1980年的215.4倍。渭南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鉬精粉生産和出口基地,黃金産量位居全國第三,發電量、鋼産量和化肥産量均居全省前列。
秦東大地俱歡顏
1984年7月1日,澄城縣發生了一件在渭南乃至陜西改革開放歷程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大事。交道鄉農民葛振興,個人創辦了一家運輸公司,經營起了由澄城往返西安的公路客運班線,打破了公路客運長期由國有公司一家壟斷經營的局面。
1985年9月6日,葛振興又在省城西安開通了西安直髮北京的客運班線。《人民日報》稱此事為“中國農民的創舉”,葛振興也成為改革開放初期陜西的風雲人物。
澄城縣農民“汽車運輸大王”葛振興的經歷所折射出的,是渭南人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精氣神兒,也是改革開放後渭南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生動印記。
改革開放40年來,渭南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首先體現在渭南居民的衣食住行上。2017年,渭南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647.71億元,是1978年的268倍。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51.85億元,是1978年的147倍。全市供應出口總額增加至10.21億元,是1978年的52倍。
40年來,渭南的旅遊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1978年以來,依託山、水、陵等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渭南旅遊景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形成了以華山、少華山和洽川為主的自然景觀旅遊區;以韓城歷史文化名城、蒲城唐橋陵、史聖司馬遷祠、字聖倉頡廟等為主的歷史文化旅遊區;以渭華起義紀念館為主的紅色旅遊和遍佈各地的休閒、觀光農家樂旅遊區。
改革開放40年來,渭南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1978年至2017年,渭南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由3.52億元躍升至2731.22億元。現在,已有鄭西、大西2條高鐵在渭南穿境而過,隴海、西南等6條鐵路與連霍、京昆、滬陜3條高速公路和9條國道省道縱橫貫穿。渭南公路密度、高速公路總里程居全省各市之首。
40年來,渭南市中心城區、各縣域中心城區發展迅速。特別是近年來,渭南的城市建設實現了舊貌換新顏的歷史性跨越。中心城市“四縱四橫”道路提升改造,西海、東湖、湭河等水系建設進展順利。城市總體“北跨、東擴、西融、南優”“一群一區三軸一帶”的市域空間結構和“一城三區三走廊”的城市空間結構已現雛形。2017年底,渭南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70平方公里。
改革開放所釋放的巨大紅利,讓渭南的社會事業也得以全面發展。隨著“西安研發,渭南製造”的新模式不斷完善,渭南科技創新實力顯著增強。2017年,全市專利申請量達1378件。在渭南,基礎教育條件大為改觀,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適齡兒童實現100%免試就近入學。截至2017年,渭南已建成5所省級標準化高中、建成普通中學252所、小學450所。40年來,渭南市健全了各級各類衛生機構,形成了遍佈城鄉的醫療衛生網。2017年,全市擁有衛生機構4356個、床位29345張、衛生技術人員34784人,分別是1978年的7.8倍、5.4倍和4.9倍。
改革開放40年來,渭南城鄉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多彩。截至2017年年底,渭南一元劇場文化惠民演出2479場,電視綜合覆蓋率97.59%,廣播綜合覆蓋率96.11%,農村數字電影放映覆蓋率100%。全市建成各類體育惠民工程2397個,城鄉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超過252萬人,組織舉辦省市級賽事22項2900余場次。
風勁帆滿海天闊,俯指波濤更從容。今天,古老而又年輕的渭南正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新起點上,奮力書寫新時代追趕超越的嶄新篇章。(記者 鄭棟)
見字如晤 陜西師範大學連續15年為新生手寫錄取通知書2021-07-16 17:32:38
“演藝”裏的西安:雅樂尋蹤 駐華大使夫人與西安共譜文化交流“交響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駐華使節西安經貿文化之旅走進白鹿原影視城2021-05-16 16:43:35
“八辦”紀念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服務發展、開拓創新,持續做好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奮力譜寫“八辦”紀念館文物保護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從劉家洼考古隊獲悉,考古隊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首次發現了關中地區罕見的金權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覽以“光化六合”為主題,意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國末期至隋統一全國之前的歷史演進為線索,以于右任先生“鴛鴦七志齋藏石”中的北朝墓誌和拓片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寶雞市千陽縣第四屆西秦刺繡香包節開幕2021-06-06 16:19:42
絲路歡樂世界主題角色動畫Miracle(《奇跡》)預告片正式發佈2021-05-27 19:22:11
銀川市首批“暢遊西鹹新區”旅遊團打卡西鹹2021-05-21 11:33:32
VEX機器人亞洲公開賽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開幕2021-04-03 16:19:01
“中國到處都有意思,我很喜歡中國文化。”這是現就讀長安大學的土庫曼斯坦籍留學生張依娜來到陜西後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選擇來中國留學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於陜西關中平原西部的寶雞,是華夏始姐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2019-11-11 09:47:27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