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歷史博物館:國家寶藏讓世界了解陜西

2018-12-25 11:07:15|來源:西部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文化輝映古今”。在陜西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6000年前的半坡先民,有地分南北的生態屏障秦嶺,有華夏先祖炎黃二帝,有13朝古都,有革命聖地,傳統文化悠久,紅色文化豐富。40年的改革開放,文化更是扮演著創新者、引領者和民族精神塑造者的角色。陜西歷史博物館就是在彰顯文化自信的改革浪潮中,開放包容,蓬勃向上,成為陜西最亮麗的名片,成為世界了解陜西的重要窗口。

  在秦嶺北麓的古城西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們,已經早早地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門前排起了長隊,對於他們來説,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陜西歷史博物館是必遊之地。

  改革開放初期建立的陜西歷史博物館,蝸居在碑林博物館的幾間破舊小屋裏,地方狹小跼踀,珍貴的文物幾乎沒有保護設施。1981年,黨中央發出了《關於關心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指示》,陜西歷史博物館也重新選址規劃並於1991年建成投入使用,在當時轟動一時,因為那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建設起來的第一座現代化博物館。

  中國工程院院士、陜西歷史博物館設計者張錦秋:“它整個的風格,文化藝術的風格,它都是開放包容、蓬勃向上的這麼一種精神和氣度,我覺得這個氣度跟我們的改革開放是很契合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開啟了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時代,陜西歷史博物館成了陜西最靚麗的文化名片,每年接待遊客270多萬人次,參觀人數和館藏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各大博物館前列,成為了讓世界了解陜西的重要窗口。

  陜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強躍:“以兵馬俑和周秦漢唐文物為主的文物,走進世界50多個國家的近200多個博物館,讓外國人觀賞中國文物的人數達到近億人次。”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大潮,40年來,陜西公共文化設施不斷完善。截至2017年,陜西1900多個公共文化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其中112家公共圖書館、119家文化館、3家美術館、1542家鄉鎮綜合文化站統一向社會免費開放;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投入資金3.7億元,採購各類演出服務5000多場。

  陜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唐利如:“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後,我省堅持公共文化公益性、基本性、均衡性、便利性原則,大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力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了文化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服務社會、教育人民的功能。”(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浦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