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陜西“三個經濟”發展的有力脈動

2019-01-04 10:46:18|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觸摸陜西“三個經濟”發展的有力脈動——“改革開放陜西行新聞戰線強四力”主題教育採訪活動側記

  2018年12月23日至28日,來自中央和地方37家新聞媒體的青年編輯記者、部分中國新聞獎獲獎者和“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者代表等40余人來到陜西,參加“改革開放陜西行新聞戰線強四力”主題教育採訪活動。他們先後走進陜北的延安、關中的西安、陜南的漢中採訪寫作,用眼見實景、耳聞實錄,講好陜西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故事。

  “經過數日的基層採訪,我深感踏過泥土才能鍛鍊腳力,洞悉幽微才能增強眼力,把握本質才能錘鍊腦力,滿懷虔誠才能夯實筆力。”光明日報記者李曉深有感觸地説。

  “我感受到西安加快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心城市的雄心壯志”

  2018年12月25日,在西安國際港務區,採訪團走進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看到機器正忙碌裝載著從國外運來的食用油。該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原來從國外進口需要兩個月時間,現在只要半個月,大大節省了時間和運費。中歐班列(長安號)對我們企業的幫助真的很大。”

  走進西安港中歐班列營運中心,採訪團在這裡了解到:2018年1月至11月,中歐班列(長安號)貨運量為112.64萬噸,是2017年全年的4.9倍;西安海關監管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貨值16.3億美元,是2017年全年的8.6倍。

  從“走出去”到“引進來”,從“賣全球”到“買全球”,中歐班列(長安號)的發展折射出陜西外貿發展的軌跡。

  目前,由中歐班列(長安號)、陸海聯運、空鐵聯運共同形成的立體物流大通道,正在加速商貿物流産業的聚集,西安作為西部物流樞紐的地位日益凸顯,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與日俱增。

  12月26日上午,記者先後走進西安市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和空港新城。利用當地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秦漢新城搭建起多個“一帶一路”服務平臺,讓文物“活起來”,讓歷史“動起來”,讓産業強起來。秦漢新城建設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物數字化交流合作平臺正在探索長效機制,促進國際人文交流。

  “塊頭”不及一個手機,卻能實現35種語言同聲互譯——中譯語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這款悅譯智慧翻譯機,引起了採訪團的關注。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款翻譯機已成為在陜舉辦的國際會議會展上的搶手貨,為歐亞經濟論壇、絲博會等多場國際活動提供翻譯服務。秦漢新城目前正在建設超過2000個座席的全球多語言呼叫中心。屆時,用戶只需一個電話,就可以獲得在線語言服務。

  自成立以來,空港新城圍繞絲路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國際會展和文化創意中心、國際航空服務業和航空高端加工製造聚集中心、生態和農業小鎮示範中心的發展定位,重點發展航空物流、航空維修、航空企業總部、跨境電商等臨空型産業,加速打造西安國際航空樞紐。

  “通過這次採訪,我感受到西安加快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心城市的雄心壯志。”經濟日報記者崔國強説,“于細微處見精神。聽工作人員的介紹,可以觸摸到陜西‘三個經濟’發展的蓬勃脈動,更激勵我在今後的報道中深度挖掘新聞,把各地鮮活經驗和精氣神表現出來;同時鍛鍊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大力謳歌時代精神,給讀者以啟迪和鼓舞。”

  進秦嶺親身感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領略秀美的秦嶺自然風光,探訪漢水源頭保護措施,了解當地群眾的脫貧致富經驗,關注朱鹮保護現狀……12月27日至28日,“改革開放陜西行新聞戰線強四力”主題教育採訪團走進漢中,親身感受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2月27日上午,伴著漫天飛舞的大雪,採訪團一行來到留壩縣火燒店鎮中西溝村。站在村委會院中遠遠望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行字在山林間格外顯眼。行走于村中,一座座農耕觀光體驗園,一間間“田園觀光+民俗”客棧,讓採訪團成員眼前一亮。

  “我們以建設‘秦嶺最美小鎮’為目標,堅持‘田園風光、休閒生活、養老家園’發展思路,以旅促農、以農強旅,大力發展集休閒度假、親子教育、農事體驗、養老養生於一體的鄉村休閒旅遊,吸引了八方遊客前來。”火燒店鎮黨委書記郭綿介紹説,隨著生態保護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農村各項建設陸續開展起來,村組道路、農田水利、環境整治等小工程紛至遝來,中西溝村的面貌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真是沒有白來!這裡不僅有秀美的秦嶺風光,還有許多美味的土特産。我會把這座‘秦嶺最美小鎮’推薦給更多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到這裡旅遊觀光。”採訪中,科技日報記者于紫月發出這樣的感慨。

  當天下午,採訪團還來到作為“南水北調水源地,漢江源頭第一城”的寧強縣。在漢源鎮大巴山深處的漢江源頭,滿山的雪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採訪間隙,時不時有人駐足拍照留念,並分享到朋友圈。

  “為保護水源地,當地政府都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這裡的水質達到了幾類標準?”在現場,中國環境報記者李玲玉對漢江水源地環保問題十分關注,並提出了一連串問題。

  據寧強縣水利局紀檢組組長杜景喜介紹説,為了確保一江清水送京津,寧強縣嚴格實施了退耕還林、水土保持、工業限制等水資源保護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但寧強縣堅持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向大山要效益,確保當地群眾在脫貧致富的路上不掉隊。該縣不僅因地制宜發展茶葉、食用菌、中蜂養殖等綠色生態農業,還建成了集茶葉生産、茶園觀光和水土保持為一體的生態觀光茶園,村民收入逐年提高。

  12月28日,採訪團來到本次行程的最後一站——洋縣。在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青年編輯記者們採訪了朱鹮繁育保護及生態有機産業發展情況,了解了朱鹮保護工作的發展歷程。

  “來到這裡,我才了解到朱鹮保護工作的不易與艱辛。即便如此,38年來已經培育繁殖的種群數量已達2400余只,真是太不容易了!”在結束此次行程後,求是雜誌編輯習騰飛表示,此次採訪一路走來,讓他收穫頗豐,不同風格的新聞媒體、不同角度的新聞作品,讓大家在互相對照、互相學習中得到提高,互相激勵,講好精彩的中國故事。(記者 屈荔鵬 李妮 見習記者 楊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