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石峁遺址新發現30余件精美石雕

2019-01-08 17:14:28|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近日,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公佈了石峁遺址2018年考古工作重大發現,神木石峁遺址新發現30余件精美石雕,雕刻內容分為符號、人面、神面、動物、神獸等,有一些畫面長度近3米,體現出成熟的藝術構思和精湛的雕刻技藝。

  石峁遺址位於陜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地處黃土高原北部的黃河西岸,毛烏素沙漠南緣。碳十四系列測年及考古學系列證據表明,石峁城址初建時代不晚于西元前2300年,廢棄于西元前1800年前後,面積達400萬平方米以上,是中國已知規模最大的龍山時代晚期至二里頭早期階段城址。

  石峁遺址分內外城,拱衛核心區域皇城臺,皇城臺的考古工作啟動於2016年,2018年的工作重點是對皇城臺臺頂格局和輪廓的認識。截至目前,考古工作了解到皇城臺臺頂的一些大型建築坐落在一處“石包土”的大型臺基上,大致呈南北向長方形,暫稱“大臺基”。目前已知“大臺基”東西寬約80米、殘高約4米,南北長度可能在120米以上。

  這30余件石雕作品集中出土于“大臺基”南護墻墻體的倒塌石塊內,有一些還鑲嵌在南護墻墻面上。從層位關係來看,“大臺基”南護墻年代不晚于西元前2000年左右;從使用背景觀察,這些石雕可能來自其他更早的高等級建築,係“舊物新用”,在修砌“大臺基”時嵌入南護墻。目前看來,這些石雕與4000多年前石峁先民砌築石墻時放置玉器、起修建築時以人頭奠基的精神內涵相同,代表了石峁先民對皇城臺“大臺基”的精神寄託,賦予皇城臺“大臺基”精神力量。

  考古工作人員認為,石峁皇城臺集中出土的石雕或許與東北地區早在興隆洼文化時期、紅山文化時期出現的石雕人像共同構架起中國北方地區的石雕傳統,在中國史前文明中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因素,影響到後石家河玉器、二里頭綠松石龍,甚至商周青銅禮器的藝術構思和紋飾風格。石峁遺址恰好位於歐亞大陸與中國黃河流域之間,是文化傳播的中間環節,石峁石雕與中國西北甚至中亞地區草原石像之間存在的某種關聯,或為4000多年前歐亞草原文明東西交融互動的重要體現。(記者郭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