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生産生活生態融合發展 陜西漢中踏上綠色崛起之路

2019-01-27 18:12:1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李玥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張靜攀):從關中出發一路向南,跨過秦嶺來到漢中,仿佛經歷了一次季節變化,北方冬天難得一見的綠色在這裡隨處可見,放眼望去,生機無限。

  漢中北依秦嶺、南頻巴山,中部為漢中盆地,漢江自西向東橫穿而過,自古就有“魚米之鄉”和“天府之國”的美稱。歷史上,秦國因為拿下漢中糧倉而實力大增,最終統一六國;漢高祖劉邦曾借助這裡獨特的地形和優越的自然條件起勢建立大漢王朝;諸葛亮曾屯兵漢中北伐曹魏……時至今日,“漢人”“漢族”“漢語”等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都與漢中有著不少淵源。歷史上的漢中,熠熠生輝、光彩奪目。

  隨著時代的發展,漢中作為國家主體生態功能區的作用凸顯,全市高達94%的面積為限制發展區域,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當地經濟發展。但仍屬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漢中,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需求同樣迫切。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一度成為漢中面臨的發展難題。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並舉,創新理念、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全力推進‘三生融合’,創出漢中綠色發展新路。”漢中市委副書記、市長方紅衛在漢中市委五屆六次全會上的講話,為漢中市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創新探索之路。所謂“三生融合”即為生態、生産、生活融合發展,很好地解決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問題。

  朱鹮保護催生有機産業

  生態生産生活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朱鹮,被世界鳥類保護聯盟列為“國際重點保護鳥”,素有“東方寶石”之稱。上世紀80年代,野生朱鹮相繼從俄羅斯、日本等主要分佈國消失。

  從1978年開始,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劉蔭增帶領他的朱鹮調查小組歷時3年,走遍大半個中國,最終於1981年5月23日在洋縣發現了當時世界僅存的7隻野生朱鹮。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野生朱鹮的數量已經從瀕臨滅絕時的7隻發展到現在的2000多只,活動範圍已從重新發現時不足5平方公里擴展至陜西省漢中、寶雞、安康三市16個縣(區)15000平方公里,並呈逐年擴散的態勢。

  為了保護朱鹮,洋縣人民曾做出了巨大的付出和貢獻。1981年,在發現朱鹮的第四天,洋縣政府就發佈了關於認真保護世界珍禽朱鹮的緊急通知,明確提出“四不準”,即不準開山放炮、不準伐木、不準放牧、不準使用農藥化肥。尤其“不準使用農藥化肥”這一條,極大程度上限制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

  “雜交水稻在其它地方畝産能達2000多斤,但由於不準使用農藥和化肥,我們村的畝産量只有六七百斤。”洋縣草壩村黨支部書記劉開昌表示,草壩村位於漢中朱鹮國家自然保護區內,當時的政策確實影響到了農業生産,百姓也有不少怨言。

  然而,正是因為農業生産不使用農藥化肥,洋縣農業發展迎來新的契機。從2005年開始,洋縣開始大力發展有機産業,讓曾經因為朱鹮保護而受限的農業經濟重燃生機。

  

  草壩村遠景(攝影 張靜攀)

  “現在我們村的有機産業年産值有6500多萬元,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説起現在的經濟狀況,劉開昌難掩自豪,伸出右手的大小拇指高高地比了個“六”。劉開昌在草壩村已經當了18年的黨支部書記,他曾經給自己、給草壩村定了個目標:村後花果山、村前米糧川、村裏是花園。如今這個目標已經實現,劉開昌又有了新的目標——將草壩村打造成“中國有機農業第一村”。

  

  琳琅滿目的洋縣有機産品(攝影 張靜攀)

  目前,洋縣已是“國家有機産品認證示範區”,並已成為西北地區“有機第一縣”。據了解,目前洋縣有機基地已達13.2萬畝,認證産量3.36萬噸,2017年洋縣朱鹮生態有機産品區域品牌價值達到70.57億元,有約20萬農民因發展有機農業而獲益,人均純收入高出全縣農民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

  收入上去了,農民對朱鹮的態度已經由之前的有所抱怨變成了現在的感激,而保護朱鹮已成了當地社會的共識,並且深入人心。在洋縣,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已不再是矛盾的兩個對立面了,實現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因地制宜發展旅遊經濟

  “守住青山綠水,換來金山銀山”

  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的漢中,自古就有“西北小江南”的美稱,南北兩側的秦嶺和巴山景色優美、動植物資源豐富,中部的漢中盆地自然條件優越、美麗富饒,並造就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被視為漢文化的發源地。

  歷史上,漢中曾輝煌一時,但在工業經濟興起以後,由於受地形和交通條件的限制,漢中的光環逐漸褪去。近幾年,借助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通過大力發展旅遊經濟,漢中成功跳過了“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老路,在青山綠水之上實現綠色崛起。

  

  吳莊村遠景(攝影 張靜攀)

  位於漢中市漢臺區武鄉鎮的吳莊村是2019年陜西省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的第一站。走在吳莊村乾淨整潔的道路上,看著白墻青瓦、錯落有致的房屋,很難想像,這裡以前是當地有名貧困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這是村民曾經經常挂在嘴上的順口溜,還有人形容得更加直截了當:“窮山惡水”。

  山區地形,曾一度限制了吳莊村的經濟發展,如今,當地依託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改善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遊,使曾經的“窮山惡水”華麗轉身,成為現在的“漢中市美麗鄉村建設標杆村”“漢中市標準化黨建示範村”“陜西省美麗宜居示範村”。

  

  武鄉鎮“巧廚娘”暨“展廚藝品年味迎新春”活動現場(攝影 張靜攀)

  1月24日,參加2019年陜西省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的媒體來到吳莊村,巧遇正在舉行的“巧廚娘”暨“展廚藝品年味迎新春”活動,52歲的“廚娘”高建民在村裏經營著一家農家樂,借此機會展示了自己最拿手的炒臘肉和燒土雞。據高建民介紹,近幾年到天台山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村裏很多人都借此機會辦起了農家樂,上百人、數百個家庭因此致富。通過發展旅遊業,早在2016年,吳莊村已經整村脫貧。

  讓高建民感到滿意的不只是不斷增長的收入,還有村裏的面貌。以前臭氣熏天的垃圾場變成了供人納涼休閒的涼亭,以前的蜿蜒小道變成了如今寬闊整潔的柏油路,文化活動廣場、污水處理廠、8處小微景點、千米文化墻、5座小塘庫……高建民覺得村子越來越美,人氣越來越旺。

  

  興漢生態旅遊示範區(攝影 張靜攀)

  在漢中市區漢江沿岸,規劃面積27.7平方公里,總投資1100億元的興漢生態旅遊示範區,以生態水系為依託重建漢中城市生態基底,以漢文化博覽園為核心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以人為本探索“生態、文化、旅遊、産業、城鄉、社會”六位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新模式。

  近幾年,走上“三生融合”發展道路的漢中市,追趕超越的步伐明顯加快。數據顯示,2013—2017年漢中市生産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5%、14.2%、23.2%、14.3%、10.8%,2017年分別達1333.3億元、440.75億元、1443.21億元、421.05億元、45.6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1.6倍、1.9倍、2.7倍、1.9倍、1.5倍,經濟總量超越進位,由第7進為陜西省第6,創五年來最好成績。2018年,漢中市生産總值達1471.88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位居陜西第二。

  與此同時,漢中市森林覆蓋率達59.1%,高於陜西省均值16個百分點,漢江、嘉陵江出境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漢中市中心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79天,綜合指數居陜西第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