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楊琳:發揮陜西自貿試驗區和“一帶一路”雙優勢 構建文化交流門戶區

2019-04-08 17:28:5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宇婷|責編:程茜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柳洪華):2017年4月1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陜西自貿試驗區”)掛牌,陜西成為西北唯一獲批自貿試驗區的省份。在陜西自貿試驗區的戰略定位中,建設人文交流成為重要支點。

  4月3日,在陜西自貿試驗區成立2週年之際,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了西安交通大學“一帶一路”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人文學院教授楊琳,聽其對陜西自貿試驗區的人文合作交流發展的建言。

  

  西安交通大學“一帶一路”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人文學院教授楊琳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 攝影 李歐

  自貿試驗區2年成績單 人文交流亮點突出

  “在國家第三批自貿區中,陜西自貿試驗區是唯一一個被賦予了人文交流和教育功能的自貿試驗區。無論從國家定位還是陜西的區位優勢來説,人文交流都是值得我們大力彰顯的功能。”多年來在人文方面的研究,楊琳對此感觸頗深。

  楊琳表示,把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一帶一路”人文交流重要支點,是陜西自貿試驗區不同於其他自貿試驗區的重要使命。

  而從陜西自貿試驗區過去兩年的實際發展來看,人文交流也的確讓陜西自貿試驗區與“一帶一路”實現了無縫對接,文化的力量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逐漸被彰顯出來。

  “陜西是古絲綢之路起點,回溯歷史,唐朝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古絲綢之路的開放包容、交流共贏、文化融合的文化精神。而這種精神也契合了當前國家在全球格局中的發展理念。自‘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突出了我國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中的外向發展姿態。因此,從人文交流和教育方面去彰顯絲綢之路文化精神,陜西義不容辭,同時也能落實到自貿試驗區的具體建設之中。”楊琳説。

  據了解,兩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在文化交流方面成果頗豐。2017年3月,陜西省“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服務網站上線;2018年6月,西安高新區入選首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2018年12月,國際漢唐學院入駐灃東自貿新天地……陜西自貿試驗區一系列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紮實之舉,推動著創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的新模式。

  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契機 促進文化産業“走出去”

  楊琳介紹,陜西作為歷史文化大省,雖然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但值得深思的是,長期以來整體國際文化産業競爭力水準不高,存在著文化資源轉化率低、文化貿易佔總貿易比重低、文化産品結構不夠合理、文化貿易夥伴地理分佈不均等問題。這就為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了找尋創新發展、跨越式發展路徑的契機。

  “文化産業是最重要的朝陽産業之一。自貿試驗區的對外開放,無疑可以推動陜西,甚至推動中國文化産業的對外開放。陜西歷史文化資源豐厚,我們急需通過外向的發展激活和整合已有的資源。”楊琳直言。

  在自貿試驗區框架中,貨品、服務、資本、人員和信息的流動越來越快,以準入行同等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代表的新的投資和貿易自由化趨勢,越來越向全球層面發展,世界文化貿易發展也成為大勢所趨。

  在楊琳看來,文化産業是“一帶一路”發展新格局中的重要支撐點和經濟增長點。以自貿試驗區為契機,更易構建陜西作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連結沿線各國的門戶的重要地位。

  緊抓“互聯網+”和數字化 建立融合創新

  “一帶一路”倡議和自貿試驗區建設是中國新時期全方位擴大開放佈局的重要內容,是深化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陜西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自貿試驗區為陜西更深層次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先行先試的平臺,而“一帶一路”倡議也為陜西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開放空間。

  “過去的兩年,陜西自貿試驗區邁出了紮實的一步。它複製推廣了國家已經形成的前兩批的先進經驗,更重要的是陜西也形成了自己的262個創新案例。而創新案例形成的背後,折射出陜西自貿試驗區在2年的探索中所形成的創新理念和氛圍,這種創新理念和氛圍,正是未來陜西自貿試驗區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的動力。”楊琳説。

  對於陜西自貿試驗區未來的發展,楊琳認為,當前的陜西自貿試驗區取得了長足發展,從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資源優勢方面來考量,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首先我們要梳理文化資源優勢,發現短板和發力的方向,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而不是面面俱到。同時,自貿試驗區的發展要有超前的意識,在‘互聯網+’和數字化方面建立融合創新,將科技、金融、貿易都融合於人文與教育交流之上。從自貿試驗區的整體來看,各功能片區要形成‘分則成片、特色盡顯,合則一體、交叉融合’的格局,避免同質化競爭;此外,還要加強頂層設計,發揮整體優勢,形成一種資源合力。”對於陜西省自貿試驗區未來的發展,楊琳如此建議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