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亮70年】傳承創新 合陽提線木偶劇團迎來發展的“春天”

2019-04-29 17:27:0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編者按: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70年風雨兼程,70年滄桑巨變。文化,作為陜西最亮眼的一張名片,不僅灌溉著中華文明,也滋潤著世界文明。近年來,文化陜西也成為陜西文化建設和發展的共識。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把鏡頭聚焦陜西文化,從“非遺國際化”“走近大師”等角度宣傳報道,推動文化陜西建設。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段曉蕊  通訊員  馮妍):“如今的劇團,學生已成了主力,他們大多十八九歲,每天都會外出表演,很受人們喜歡。”合陽提線木偶劇團團長王紅民説,“劇團從成立一直走到現在,無論是從演員規模,還是對表演技藝的傳承,此時的劇團迎來了它最好的發展時期。”

  合陽提線木偶戲,是合陽一帶世代傳承的地方劇種。到如今,合陽提線木偶戲已成為走向世界的閃亮文化名片,在其不斷享譽世界的過程中,作為其保護單位的合陽提線劇團,也經歷了縣級劇團的成長與蛻變。

合陽提線木偶參加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   供圖  合陽提線木偶劇團

  “合陽提線木偶劇團的得名,是在1973年,在此之前,它被稱為‘合陽晨光線劇社’。”王紅民介紹道。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很多傳統劇種基本上都是由民間班社來表演,合陽提線木偶也是如此。1952年,合陽當地政府將民間班社、民間藝人組織起來,並在全縣範圍內將比較好的箱衣道具收到縣上,成立了合陽晨光線劇社,也就是現在合陽提線木偶劇團的前身。從民間班社到劇團的改變,也開啟了合陽提線木偶劇團通過集體力量開始專業化傳承與發展之路。

木雕木偶頭   攝影  馮妍

  “我是1982年進的劇團,差不多是從那個時候,咱們這兒的前景就不是很好,演出的場次每況愈下,經濟收入捉襟見肘。”王紅民説道。對於傳統戲曲而言,20世紀80年代中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間拐點,過去一直被國人譽為“全民第一大娛樂”的戲曲真正進入它的式微期,舞臺演出開始逐年銳減,合陽提線木偶更是遭遇了“冷板凳”,其劇團也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歲月。王紅民説:“過去哪個村子有戲,人們都要趕著去看。那時招收演職人員,招10個,能來100個,還可以擇優錄取。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劇團就開始了萎縮性發展。”為了維持生計,當時大量的合陽提線木偶演員外流去從事其他行業,他們大多是表演的中堅力量,“招人難、留人難”的問題在當時很突出。王紅民表示,這是一項文化事業,縱使再難,劇團和一些演員還是要努力堅守。

  20世紀90年代開始,無論是合陽提線木偶還是劇團,都迎來了新的機遇,一方面,合陽提線木偶不斷走上更大的平臺進行表演,參加市級、省級、國家級演出活動,還走向了世界舞臺進行展演。1997年,合陽提線木偶走出國門,在巴西參加“中國文化周”活動。自此之後到現在,合陽提線木偶在德國、美國、日本、法國、伊朗、土耳其等幾十個國家進行過演出。另一方面,隨著合陽提線木偶“走出去”,其影響力不斷擴大,尤其是2006年,合陽提線木偶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國家和政府的支持投入不斷加大。“如今,劇團的演職人員達到了三十余人,對於年輕的演員,政府也盡力解決了編制問題,如今的劇團可以説是朝氣蓬勃。”王紅民説道。

合陽提線木偶劇團團長王紅民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   攝影  馮妍

合陽提線木偶惠民演出現場   供圖  合陽提線木偶劇團

  “對於這項非遺保護,咱還是要兩手抓,一手抓挖掘保護,一手抓傳承創新。‘老戲老演、老演老戲’這個狀況得改變。在保護的基礎上還要創新,要創作適合於現代觀眾需求的劇目與表演,而且要把握好創新的度。”王紅民説道。近年來,合陽提線木偶劇團在演員培養、劇目創作上都取得新進展,如今演員不僅要經常外出參加文化推介與交流,還要每天在合陽處女泉景區進行表演,惠民演出也不落下。

  走好這條傳承與創新之路,他們正在路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