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窯洞裏的時代光譜

2019-05-09 09:09:45|來源:新華社|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康坪村窯洞民宿。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西安5月8日電(記者曹檳、強力靜、李華)30年前,陜北農民尹治軍箍了新窯,娶上了媳婦;而今,他兒子打算結婚後也住窯洞。

  尹治軍出生在延安市寶塔區馮莊鄉康坪村,在窯洞裏生活了52年,親歷了窯洞從土窯到石窯、從簡陋到現代的變遷。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人類沿用千年的居所。人們利用高原厚實的黃土層和有利地形,鑿洞而居。寒來暑往,世代更迭,窯洞是黃土高坡上的中華兒女勤勞耕作、生生不息的見證者,也是延安人心目中永遠的家。

  許多重要的歷史瞬間定格在窯洞裏。上世紀30年代,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深入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親身見聞寫成了《西行漫記》一書,客觀報道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革命。正是在延安的窯洞裏,他和毛澤東就中國的革命道路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新時代,古老的延安窯洞有了新面貌。行走在黃土高原上,新落成的窯洞錯落在溝峁之間,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入住新型窯洞。據統計,近十年間,延安的150多萬農業人口中,有一半以上的農戶遷入石窯。

  尹治軍在打掃院子。新華社記者曹檳攝

  尹治軍最早住的是土窯,當時交通不便,運費比石料還貴。他家的窯洞是用土坯和麥草黃泥漿砌成的,遇到下雨天不僅潮濕,還有垮塌的風險。他15歲時全家才搬進用雜石砌成的窯。

  幾年後,他去煤礦打工,在井下的工錢是一天9元,比務農要掙得多。

  1990年,尹治軍花9000元建起了四孔石窯,和新婚妻子搬進新居。在他看來,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家立業。

  5年後,村裏的窯洞通了自來水。2016年,政府出資給窯洞通了天然氣。

  不斷改進的防潮技術,寬敞的室內空間,現代傢具和電器,充足的採光,再加上退耕還林帶來的生態環境的改善,尹治軍發現他愈發離不開窯洞,以至於偶爾進城住樓房“都像是受罪”。

  尹治軍介紹當時結婚的老傢具。新華社記者曹檳攝

  “2013年陜北洪災許多窯洞都塌了。之後,村裏引進了一種新型的防水樹脂瓦鋪在窯頂上,再也不怕暴雨了。”尹治軍説。

  去年,他將兩孔窯洞換上鋁合金門窗後出租,每月收入租金700元。另兩孔自住的窯洞還保留著他結婚時的木質門窗。“我捨不得換,結婚時的老傢具還留著。”

  與此同時,更多的村民在旅遊開發公司的幫助下,將閒置的窯洞包裝成特色民宿,吸引遊客體驗原汁原味的陜北農家生活。

  “現在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只有老人和一些婦女還留在村裏,所以才有窯洞閒置出來當民宿。”尹治軍説。

  康坪村支部書記馬海榮説,全村現有45孔窯洞民宿,另有25孔正在裝修。新改造的窯洞民宿保留了傳統的火炕、土灶臺,同時也安裝了無線上網、有線電視等現代設施。

  “窯洞民宿越來越有名氣,節假日常常一房難求。”他説。

  康坪村窯洞民宿。受訪者供圖

  有了穩定的租金收入和客源,更多村民開始投身服務業。經過培訓,有20多名村民成為民宿客房服務、導遊導購。隨之興起的大棚採摘和農家餐館也給村民們帶來豐厚的收入。

  尹治軍夫婦從事大棚種植已有十年。過去,他們需要把棚裏收穫的香瓜挑到20公里外的延安去賣。近年鎮上通了新路,絡繹不絕的遊客就能將他家的瓜果買空,僅此一項他家一年可收入10萬元。

  去年,他花15萬元給兒子買了輛車。尹治軍説,以後兒子結婚在城裏買房也可以,想回來一起住窯洞也好。

  72歲的郝生蘭早就搬進了新窯,但是每天還是會回老窯洞看看。

  村裏一些老的土窯洞還保存完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康坪村曾安置14名北京知青插隊落戶。郝生蘭家幾孔建在山坡上的窯洞作為當年北京知青的住所,現已改為知青舊址,供遊客學習參觀。

  知青舊址。受訪者供圖

  這幾孔土窯還保留了當年的陳設,一張土炕,一個水缸,幾個木箱,一盞煤油燈,幾乎就是窯洞裏的全部家當。“那時條件艱苦,五六個知青擠在一個土炕上。每天早出晚歸和我們一起幹農活。”郝生蘭説。

  如今,年過古稀的郝生蘭有了一份工作,負責舊址的打掃和維護,每月有600元收入。

  馬海榮説,現在雖然很多延安人已經住進了樓房,但還是願意來農村體驗傳統的窯洞生活。目前,依託豐富的革命傳統和遺跡,以及延安幹部學院、延安大學等機構的師資力量,康坪村現已建成了紅色教育培訓基地、戶外拓展培訓基地等,並依託教育培訓帶動鄉村旅遊,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他説,去年僅300多人的康坪村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20萬元,接待了3.2萬遊客,很多是全國黨政機關幹部、企事業單位員工和在校學生,也有不少外國遊客前來體驗窯洞這種特色民居。(參與采寫:劉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