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詩意潤金城 ——渭南市潼關縣聚力創建“中華散曲之鄉”側記

2019-05-28 10:56:17|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李玥

  2018年6月,潼關縣第二屆詩曲大會在東山景區山河一覽樓前舉行,受到幹部群眾熱捧。

  小滿時節,小城潼關如詩如畫。

  黃河岸邊,愈發金黃的麥田一望無垠;極目遠眺,巍峨的西嶽華山雲遮霧繞。“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初夏,這座千古雄關的景致,一如元代散曲大家張養浩描述的那般壯麗。

  名垂韆鞦的散曲《山坡羊·潼關懷古》和“詩聖”杜甫的不朽名篇《潼關吏》,早已烙印在潼關文化基因深處。新時代裏,被譽為華夏金城的潼關,擎起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火炬,從歷史時空中擷取經典詩曲,厚植文化自信。

  縣裏辦起了詩曲大會

  隨著日子一天天臨近,潼關縣委宣傳部部長呂智勇一天比一天忙碌。5月29日,潼關縣第三屆詩曲大會將在古渡坊景區拉開帷幕。身為總導演的他和同事們每天不是去綵排現場就是到黃河岸邊看場地,檢查安全設施,查看舞臺佈置,協調各項工作……他們穿梭奔忙的目的只有一個,為群眾獻上一台“潼關版”的“中國詩詞大會”。

  從最初的文化創意,到固定的文化邀約,3年來,潼關縣詩曲大會的影響力和輻射面越來越大。短短3年時間,詩曲大會已由幾千人參加發展到上萬人觀禮,群眾用腳投票,為這場精彩的傳統文化盛宴點讚。“縣委縣政府的策劃點燃了潼關群眾的文化激情,今年來‘趕會’的群眾預計突破3萬人。”呂智勇説。

  潼關縣詩曲大會是一場“群眾辦”“群眾看”的文化盛會。每年一開春,全縣各鎮(街道)、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的詩曲愛好者就行動了起來,自編自導自演節目,通過層層海選登臺演出。在藝術表現形式上,詩曲大會多采用朗誦、咏唱、歌舞等形式“和詩以歌”,將傳統詩曲與現代音樂、老腔藝術相融合,讓觀眾現場感受詩詞曲賦厚重迷人的文化魅力。

  “很震撼。”家住和平路綠園小區的解女士道出了自己去年在山河一覽樓前觀看詩曲大會的感受,“參加者朗誦唐詩、宋詞、元曲,還有現代詩歌,節目豐富精彩,今年我還去‘打卡’。”

  書包裏添了古詩曲

  2018年9月,又是一個新學年。就讀于潼關縣第三初級中學的同學們發現,自己的書包裏添了新課本——《咏潼關古詩曲選讀》。翻開這本有著紅色書脊的地方教材,一首首與潼關有著密切聯繫的名篇佳作映入眼簾。這套書圖文並茂、文白對照,按難易順序依次精選排列,既討孩子們喜歡又受家長們歡迎。

  《咏潼關古詩曲選讀》共有兩個版本。除了紅色書脊的初中版,還有綠色書脊的小學版。2018年秋季新學期,潼關全縣共有上萬名學生領到了這套為他們定制的新教材。與新教材相匹配的,還有新課程。現在,潼關縣已在全縣所有小學、中學開設了詩教課程,詩曲教育也正在納入全縣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總體規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已經實現與詩曲教學的融會貫通。

  在採訪中,許多教育工作者都對這門新課程表示出了期待和讚許。他們普遍認為,詩教課程不僅能培養中小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愛好,還能廣泛地激發孩子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自豪之感,讓人文情懷一個年級接一個年級、一個班級接一個班級地傳遞下去。

  從教近10年的張琳靜對此有著深切的體會。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課程開設前後的變化讓她很受觸動:“講完課後,同學們發現詩曲中的故事就在身邊,更加自豪和自信了,學習上也更加上進了。”

  詩意中涵養“家國情懷”

  翻開劉吉祥的微信朋友圈,你會發現,這位致力於潼關肉夾饃産業的生意人,還是位詩曲愛好者。他不僅用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還不定時地推送關於潼關的詩曲名篇。在他的虛擬世界裏,有山有河,更有對潼關的眷戀。

  劉吉祥經營著一家小有規模的潼關肉夾饃冷鏈生産企業。企業主要業務是為分佈在全國的潼關肉夾饃連鎖店配送速凍餅和滷肉。潼關縣啟動“中華散曲之鄉”創建工作以來,他主動讓詩曲文化進企業,讓企業在詩曲的熏陶中不斷增強凝聚力。

  在潼關,詩曲文化已經走出“小圈子”融入“大社會”。城區、農村、工廠、線上線下……華夏金城裏處處都有詩曲的“身影”。在這裡,幹部群眾自發組建的詩曲文化創作社團不斷涌現,潼關女子詩曲社、上善村農民詩曲社、四知學校詩曲社、秦東農民詩曲社等社團正在吸引培育著越來越多的詩詞愛好者;120多名潼關及周邊地區的散曲愛好者還發起並堅持開展“每週一曲”網絡創作活動,讓一批又一批金句佳對躍然而出。

  濃濃的詩意涵養著“家國情懷”。近年來,與“中華散曲之鄉”創建工作同頻共振,潼關的詩曲愛好者用心用情抒寫新時代,創作出群眾喜聞樂見的詩詞等作品2萬餘首,在《中華詩詞》《中華散曲》《秦風》等20余種刊物發表佳作1000余首。

  黃河水激蕩著詩的脈搏,秦嶺山烘托起詩的脊梁。潼關的山水裏蘊含著詩的旋律,潼關的草木中回蕩著詩的情韻。在文化自信的滋養中,在創建“中華散曲之鄉”的征程上,金城潼關步履鏗鏘,踏浪前行。(本報記者 鄭棟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