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 堅守初心 秦巴山間英雄村

2019-05-31 10:15:38|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致敬英雄 堅守初心 秦巴山間英雄村

  ——本報記者探訪張富清故鄉洋縣馬暢鎮雙廟村

  5月27日,漢中市洋縣書院初級中學開展學習張富清老英雄先進事蹟主題教育活動。2700多名師生紛紛表示:要學習老英雄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國家和人民多作貢獻。 本報記者 袁景智攝

  5月25日,雙廟村往日的平靜被打破了。

  這個位於洋縣馬暢鎮的小山村,因為一位老人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這裡,是老英雄張富清的家鄉。

  70多年前,張富清從秦巴山間的小村落出發,走上了革命之路。

  70多年來,在這片養育了張富清的土地上,發生了哪些變化?這裡還流傳著哪些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跡?又有著怎樣的紅色基因?

  帶著一連串的問號,記者再一次來到了這個小山村。

  憶英雄,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5月28日,小雨淅淅瀝瀝。

  一大早,曾在洋縣馬暢鎮文化站工作的王寶元再一次來到雙廟村張富清老人的侄子張樹積家。看著老人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王寶元對老英雄張富清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張富清出去得早,大夥兒知道他在部隊幹得不錯,但並不曉得他立下這麼多功勞。”談起老英雄張富清的事跡,王寶元感觸頗深,“雙廟村能出這樣的英雄,是家鄉人的驕傲。”不過意外之餘,他覺得一切也在情理之中。

  雙廟村北面,子房山上有座張良廟;南面,湑惠渠滋潤著下游萬畝良田。前者紀念漢相張良,後者緬懷宋臣楊從儀。兩位英雄精忠報國、一心為民的高尚品質,影響了張富清,也影響了當地群眾。

  與張富清同村的周世慶也是這樣一個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人。

  今年68歲的村醫周世慶除了負擔自己的小家外,還養活了哥哥一家。哥哥身體殘疾,父母早年過世,周世慶便承擔起照顧哥哥的責任。前兩年哥哥過世後,照顧哥哥女兒的責任也落在了他肩上。如今,孩子們一個個長大成人,周世慶又無怨無悔地幫忙照看侄女的孩子。

  對家人如此,周世慶對患者更是盡心盡力、不求回報。

  行醫41年,他沒收過一分錢出診費,也從不接受患者的禮物甚至贈送的錦旗。遇上有困難的鄉親,他更是直接免去患者的醫療費。“咱不圖那些虛的,也不讓患者破費。”周世慶説。

  甘於奉獻的人,雙廟村還有很多:已故的孫紅德、張金程老人在淮海戰役中不怕犧牲、奮勇殺敵;村民羅艷艷自己出資出力為大夥兒打通了一段“斷頭路”;現年55歲的王潤娃在十四五歲時便投身村裏興修水渠的建設中……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英雄的故鄉,好家風好民風世代傳承。

  看變化,英雄精神激勵著人們

  5月底,正是雙廟村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一片片水田,一排排秧苗,人們播種一年的希望,也期待著豐收的喜悅。

  七十余載,歲月無聲。在老英雄張富清離家的歲月裏,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85歲的張治錄是雙廟村的老幹部,也是張富清妻子孫玉蘭的同學。得知張富清老人的事跡後,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老英雄回家鄉看看。

  “他們當年離開的時候,這裡還很窮。”張治錄對村上的變化印象深刻,1964年,他剛擔任雙廟村黨支部書記時,村裏都是爛泥路,後來土路變成了石頭路,但路面一直顛簸。如今,村裏的入戶路都硬化了。

  這些年,雙廟村的人居環境變化很大。隨著美化院落建設的實施,大夥兒過得越來越安心、舒心、放心。2018年,雙廟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968元,人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雙廟村的喜人變化與幾代人的努力分不開——既有前輩們的艱苦奮鬥,也有後來人的努力拼搏。”雙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宏説,“身為老英雄張富清的家鄉人,我感到非常自豪,從張老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和本色。作為村幹部,我要學習張老無私奉獻的精神,努力帶領大夥發展産業。”

  從村民到幹部,從學生到軍人,如今,老英雄張富清的事跡激勵著家鄉的幹部群眾不斷建設美好家園。

  學英雄,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一個人的成長,總是和他腳下堅實的土地息息相關,也與他共同生活的群眾休戚與共。

  在洋縣人民武裝部政委王素軍看來,老英雄張富清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而這種選擇,不僅是在雙廟村,在整個馬暢鎮,都有著厚重的基因傳承——

  1931年,馬暢鎮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在黨支部的領導下,馬暢西高小學成為地下黨的活動中心。

  1933年,紅29軍第三遊擊隊建立,成為紅29軍當時規模最大、組織最健全、戰鬥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遊擊隊。

  1932年到1933年,馬暢的地下黨組織積極組織力量,支援當地的紅軍遊擊隊,有力地牽制了國民黨在洋縣的兵力,支援了紅四方面軍在川北的發展。

  還有蘇明德、劉懷慎、王記元……一個個英雄的名字,無聲地訴説著那段光輝歲月,凸顯出這片土地上鮮紅的革命底色。

  如今的馬暢人,接過了建設家鄉的使命,也傳承著甘於奉獻的精神。

  正是有著這樣的精神熏陶,馬暢鎮成了洋縣的兵源大鎮。這種紅色基因,感染了馬暢鎮新時代的青年們,也“種”進了孩子們的心裏。

  “長大後,我想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想和張爺爺一樣,為國家和人民作貢獻。”5月27日,在洋縣書院初級中學八年級6班學習老英雄張富清主題教育班會上,學生李林基説。

  英雄事跡彪炳青史,傳承尚需後來人。故鄉哺育了英雄,而英雄的高風亮節,也成為故鄉一面鮮紅的旗幟。(記者 喬佳妮 屈荔鵬 見習記者 陸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