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新路寬 村道車馬喧 ——陜西鄉村公路變遷記

2019-06-28 14:10:27|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一九九八年,澄城縣茨溝大橋開工建設。 資料照片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趕車人為了生計,牽著套牲口的架子車,翻溝爬嶺奔波在關中、陜北之間。 資料照片

當年,在農村這種義務參加修路的場景到處都能看到。 資料照片

  全省已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佈局合理、覆蓋鄉村的農村公路網絡,基本解決了廣大農民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圖為華山西峰索道旅遊路。 照片除資料照片外均由記者 喜順攝

  正在施工的鄉村公路建設者。

  銅川鄉村公路不僅成為連接城鄉的快速幹道,更因沿途風景美麗,為人們出行增添了一抹亮色。

  渭南市澄城縣段莊村72歲的老支書曹栓定給記者介紹村裏道路的變遷。

  昔日貧窮落後的渭南市白水縣雷牙鎮堯頭村變成了美麗的豆腐村。

  “晴天三尺土、雨天滿街泥。”從泥濘狹窄、高低不平的鄉村土路,到平坦、寬敞的砂石路、柏油路、水泥路,鄉村公路經歷了“三級跳”式的垂直升級;

  從牛車、馬車、獨輪車、架子車到自行車、手扶拖拉機、三輪車、摩托車,再到漂亮的“小麵包”、小汽車,鄉村公路也見證了交通工具的迅速迭代。

  和昔日的泥土路相比,今天的鄉村公路寬敞、漂亮、現代;越來越多的麵包車、小汽車也使曾經寬敞、安靜的鄉村公路,驟顯繁榮、擁擠、狹窄。

  我省農村公路總里程已經超過15.7萬公里,實現了100%縣(市、區)通二級公路、100%鄉鎮和100%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一條條鄉村公路承載著新中國70年來翻天覆地的變遷,也渴望、期盼著建成不久的水泥路拓寬、加固。通暢便捷的鄉村公路,打通了鄉村振興的“毛細血管”,助推農民不斷致富增收,已成為老百姓心中名副其實的“幸福路”。

  路通了,村子活了

  6月17日,在銅川市印臺區紅土鎮紅惠公路邊上,幾個惠家溝村的村民正扳著指頭説起腳下這條公路的好處。“過去,這路不過是山梁樑上的人行印跡。曲裏拐彎,就著山勢盤繞。趕個集,都少不了要摸黑出發……”近50歲的權學琳回憶起30年前惠家溝村的道路情況很是感慨。

  時間回到1990年,彼時的銅川市印臺區惠家溝村還是成片的荒山,村子裏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唯一的出村路是一條雨水沖刷出來的崎嶇小道。當地流傳的歌謠唱道:“惠家溝坡連坡,出門就爬坡。地少石頭多,人窮光棍多……”199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300元。村民進城購買生活用品或售賣農副産品,都只能靠肩扛手提,迎著朝霞出門,披星戴月回家。貧窮、落後、閉塞籠罩著整個村子。

  當年的惠家溝村,是銅川分散在溝梁原峁間的無數村莊的一個縮影。銅川境內大部分鄉村坡大溝深,農民生産生活用品全靠肩挑背扛馬來馱。路不通,曾讓多少致富夢想耽誤在漫長等待中。

  50多歲的陳爐鎮村民孟斌一談起公路,就想起一件辛酸往事。“那是個全憑力氣幹活的年代,閉塞的交通、落後的交通工具使貧窮的生活更加艱苦,甚至無法保障安全。”孟斌説,他母親當年用架子車拉紅磚不慎側翻,人雖沒有受重傷,但那500塊紅磚造成的損失讓他家半個月都揭不開鍋。

  交通,使貧窮變為富裕;公路,讓荒涼綻放美麗。銅川市公路管理處郭寶田説:“1964年,銅川第一條通往柳林溝村的瀝青路建成。那一天,我同學的父親激動得一夜未眠,逢人就説‘再不用走窩窩泥坑了’。”

  之後,銅川市主幹線公路逐步鋪築了瀝青路面。1975年,全市實現了“社社(鄉鄉)通”,8個公社(鄉)全部通公共汽車,98%的生産隊(村組)通上了公路或簡易公路。1985年年底,地方道路達到32條641.4公里。如今,“行路難”在這個偏僻的山區城市已經成為歷史。

  路好了,客商來了

  公路通了,村民的心也“寬”了。鄉村一天一個樣,人們生活條件好了,觀念也就變了。6月18日,記者在咸陽市彬州市永樂鎮高裏坊村採訪,聽83歲的王奶奶訴説過往。

  王奶奶説,鄉村公路變化最大的是由原來坑坑洼洼的土路變為平整的水泥路面。如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已經成為歷史,“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的夢想已成為現實。

  説起鄉村公路,渭南市澄城縣段莊村72歲的老支書曹栓定感慨地説:“多少年來,村裏沒有一條像樣的路。稍微下一場雨,土路就會被水衝成溝溝洼洼。平常外出,鄉親們只好走路或者蹬自行車。村裏種植的花椒、黃花菜、金銀花運不出去,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2014年,村裏房前屋後都修好了水泥路。南北客商都上門來了,外出打工的青年人返鄉了,鄉親們也感慨“村子裏有了希望,多了生機,活起來了。”

  路寬了,村民富了

  一條路可以改變一個村莊,一條路能夠帶動一個産業,一條路也能致富一方百姓。6月19日,在渭南市白水縣雷牙鎮堯頭村,村黨支部書記梁濤説:“堯頭村是遠近聞名的豆腐村,全村280戶人家主要以做豆腐為生。以前,出去賣豆腐要繞兩條溝。因為不便於運出,好多村民把做豆腐的手藝丟了。2014年,路修好後,買賣直接在豆腐坊交易。這不僅方便了群眾,而且還節約了時間和運輸成本。”

  望著眼前向村外延伸的通村公路,堯頭村3組的梁小軍有了新的期盼,“路修好了,原味豆腐坊也建起來了,只要人勤快,收入肯定能翻番。”

  如今,進得來、行得通、走得暢,四通八達的鄉村路網連通了縣、鄉(鎮)、村,極大地縮短了城鄉通行時間,不僅成為方便群眾出行、帶動産業發展的幸福路,更成為一項增強群眾獲得感的民心工程。

  渭南市農村公路管理處韓曉峰介紹:“通村公路點多、線長、面廣,是交通的‘毛細血管’。我們著力提升出行品質,從抓一條路到抓一個村,再到一個鎮,持續加大農村環境整治,讓公路沿線處處是公園。”

  眼下,鄉村公路不僅成為連接城鄉的快速幹道,更因沿途風景美麗,為人們出行增添了一抹亮色。行走在全省四通八達的鄉村公路上,映入眼簾的是整齊的特色民居、嫩綠舒展的成片桑園、碧葉連天的荷塘……

  記者 喜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