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州換新顏 上郡古邑譜新篇 ——來自綏德縣脫貧一線的故事

2019-07-04 15:48:48|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柳洪華|責編:趙瀅溪

  綏德縣城風貌。記者 雷魏添攝

  一曲盪氣迴腸的陜北民歌《三十里鋪》和一首朗朗上口的陜北民諺“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讓綏德享譽天下。

  綏德有“天下名州”之稱,古稱上郡古邑。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作為國家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綏德把産業扶貧作為保證貧困人口脫貧不返貧的堅實支撐,大力發展以山地蘋果、養殖、文化旅遊等為主的本地優勢産業,通過産業扶貧,支持貧困戶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持續增強對貧困戶的帶動能力,讓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到實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闖出了一條新路。

  如今,走進綏德這片熱土,處處飄蕩著歡聲笑語。田間地頭上農民們豐收的喜悅,社區工廠裏勞動者揮汗如雨的身影,産業園內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勁頭……這一幕幕都昭示著綏德人民正走在奔小康的大道上。

  借了260隻仔雞,改變了一家人生活

  張少尉是綏德縣崔家灣鎮張山村的一名貧困群眾。2017年,鎮上的綠源生態産業園區提出借給他260隻仔雞,沒想到這一借,從此改變了他們一家的生活。

  “從2016年起,綠源生態産業園區就對我們村進行結對幫扶。但是,一直以來村裏經濟基礎薄弱,想要依靠村民發展産業,不現實。”張少尉説,“後來,綠源生態産業園區負責人找到我,説要借給我仔雞讓我養,生下的蛋他們再以保護價回收,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接受了。沒想到一個月下來,我就掙了4000多元,實現了穩定增收,致富有了希望。”

  “借雞還蛋”是綠源生態産業園區在崔家灣鎮實施幫扶的重要內容。綠源生態産業園區將蛋雞、肉雞借給貧困戶養殖,並簽訂養殖收購協議,雞蛋、土公雞由園區以保護價回收,養殖期滿後,貧困戶再退還園區墊付的本金。同時,園區無償提供技術服務,並統一給養殖戶購買保險,確保了貧困戶的穩定增收。

  除了“借雞還蛋”外,按照“政府補貼+貧困戶認領+公司管理+利益共享”的原則,綠源生態産業園區著力打造了包括“借布還物”“借崽還豬(肉)”“借苗還果”“借樹還果”“借地還林”在內的“六借六還”幫扶模式,帶動數百戶貧困戶致富,助推了産業發展。

  據綠源生態産業園區負責人劉治國介紹,“六借六還”就是圍繞六個産業進行幫扶。除此之外,他們還創建了“兩優先”和“一機制”的幫扶模式。“兩優先”就是優先安排貧困戶進公司務工,優先安排貧困戶接待來園區寫生藝術家、美術學院學生的吃、住及提供其他服務,由公司確定指導價格,貧困戶按規定收取相關費用;“一機制”就是探索建立“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以土地經營權流轉“獲租金”,將扶貧資金入股企業“變股金”,就地打工“掙薪金”,盤活土地等資源入股企業“分現金”,實現“一地生四金”。

  一系列舉措的實施,既調動了崔家灣鎮貧困戶發展生産的積極性,又確保了合作社的引領帶動地位,實現了對貧困戶由扶貧“輸血”向“造血”功能的轉變,增強了長效幫扶和扶智、扶志及扶技的幫扶效果,徹底轉變了貧困戶“等靠要”思想。

  養了138隻羊,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6月的綏德縣石家灣鎮胡家墕村依舊如往常一般寧靜。6月22日一大早,51歲的胡國良便忙著配合縣畜牧獸醫站的工作人員給自家的羊子打疫苗,臉上不時露出燦爛的笑容。如今的胡國良養了138隻羊,這在以前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是人窮志短,沒想過養羊,只想出去打工。現在有了經驗,致富的信心也越來越足了。”胡國良説,“這些羊也不全是我的,準確地説是我們組的。我們組一共5戶,我雖然年齡長一些,身體倒還好,所以養羊的事就落在了我身上。”

  胡家墕村是石家灣鎮的4個貧困村之一,由於地處鎮域範圍內最偏遠的山區,許多村民選擇了外出打工。村民思想保守、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致富渠道少成為制約胡家墕村發展的主要瓶頸。全村194戶535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達92戶214人。

  為解決村裏勞動力短缺的問題,2017年,石家灣鎮決定在胡家墕村試行推廣“五戶聯養”的辦法:以五戶貧困戶為一組,補助10萬元,幫助貧困戶修建羊舍、牛舍、豬圈,購買牲畜和養殖設備,形成“聯養”機制,集體合作,抱團取暖,實現共同發展,合作共贏。

  胡國良説:“與我同組的另外4戶人家,一家因病缺乏勞動能力,還有一家有70多歲的老人,另外兩家常年在外打工,這樣,養羊的活自然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我出力,另外幾家有的出錢,有的出飼草,各自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目的都是把羊養好。”如今,兩年時間過去,胡家墕村的養殖業逐漸形成了規模效應,像胡國良這樣的貧困戶每戶年收入已經超過2萬元。

  “這種‘五戶聯養’模式,貧困戶之間可以互幫互助,以強帶弱,既發展了産業,又增進了感情,促進了和諧,最終共同脫貧,同步奔小康。”胡家墕村村主任高峰説。

  胡家墕村的成功實踐也讓“五戶聯養”模式開始在石家灣鎮普遍推廣。截至目前,石家灣鎮共發展“五戶聯養”19組95戶,落實發展資金190萬元,讓貧困戶切實受益,穩步增收。

  縣區名片

  ▶基本縣情

  綏德縣總面積1853平方公里,轄15鎮339個行政村,總人口36萬人。2018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産總值93.9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3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8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1元。

  ▶生態環境

  綏德全縣自然植被面積83.123萬畝,佔綏德縣總土地面積的30%。林業用地面積102萬餘畝,森林覆蓋率15.4%。境內棲息著狼、貓頭鷹等珍稀保護動物。綏德境內河流全部屬於黃河水系。

  ▶人文歷史

  綏德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素有“上郡古邑”“秦漢名邦”“天下名州”之美譽。1924年,李子洲在綏德師範建立陜北地區最早的黨團組織。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周恩來、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曾在綏德戰鬥生活。綏德還是公認的陜北民間藝術薈萃之地和陜北文化的中心腹地,各級各類非遺名錄達8大類47項。

  ▶主導産業

  綏德縣農業産業呈“一主多副”佈局,其中山地蘋果種植面積達21萬畝,羊子、生豬、蛋雞飼養量分別達到27.1萬隻、11.3萬頭、100.3萬隻,累計發展現代農業園區7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838個,家庭農場196個。工業方面,圍繞“一大五小園區”建設,順利推進鎂合金板帶材等6個項目建設。

  ▶脫貧人口

  綏德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6996戶68694人,脫貧退出24848戶65132人,目前在冊貧困人口2148戶3562人,完成了105個貧困村脫貧和全縣整體摘帽任務,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1.19%。(記者 雷魏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