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實現生態經濟雙贏

2019-08-27 11:28:07|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隨著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渭南市森林植被覆蓋率不斷提高

  8月26日,記者從渭南市林業局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渭南市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工程造林任務259.39萬畝(退耕地還林95.26萬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38.93萬畝,封山育林25.2萬畝)。

  渭南市從1999年開始,堅持“退耕還林、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方針,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秦東增綠、農民增收”為目標,科學規劃,精心組織,精心實施退耕還林,認真開展政策兌付工作。認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將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納入全市生態環境建設中。同步安排、同步實施,通過調查研究高位謀劃,紮實安排,強勢推進。

  據統計,從2008年開始實施完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後續産業項目38個,建設示範園37.5萬畝,改造低産低效林18.3萬畝,完成農民技能培訓項目56個,共培訓林農38600余人(次),完成補植補造62.12萬畝。通過20年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對改善渭南市局部生態環境、優化農村産業結構、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助推脫貧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達到了“林業發展、生態改善、群眾增收”的預期目標。

  退耕還林後,農戶不僅通過國家糧款補助直接增加了收入,而且在一些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結合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因地制宜發展起了經濟效益顯著的特色經濟林産業,成為了當地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很大程度上助推了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近年來,隨著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也為渭南市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提供了良好機遇,甚至改變了農民廣種薄收的傳統習慣,全市各地把退耕還林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措施,合理調整土地利用和種植結構,因地制宜推行林經間作、種養結合、産業配套等多種開發治理模式,大力發展生態産業和循環經濟,促進了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記者  楊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