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保障性安居工程保持全國前列

2019-08-27 10:33:30|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8月26日,陜西省統計局發佈《新中國成立70週年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六。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全省房地産市場蓬勃發展,房地産業成就矚目。居民住宅從最初的自建自住為主發展成為商品住宅、保障住宅、公租住宅、租購並舉住宅等形式多樣化的供給方式。城鄉居民住房從草房變瓦房,平房變樓房,磚木變鋼混,從陋巷危房到高樓華宇,無不折射出陜西住房及房地産業厚重的建設史和發展史。

  ■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是1981年7倍

  實行住房市場化以來,全省商品房建設規模逐步擴大,房地産完成投資從1994年18億元增加到2018年3535億元,增加196倍;商品房銷售面積和住宅銷售面積從1994年65萬平方米和55萬平方米增加到4119萬平方米和3545萬平方米。施工面積增加43倍,為全省居民提供了商品房3.9億平方米。

  人均住房面積快速增加,2018年,全省城鎮居民和農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是38.2平方米和41.5平方米,是1981年的7倍和4倍。

  新中國成立初期,居民住房為土坯草屋,且多散佈于後街小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居民用房由草房變瓦房、樓房,由土木結構轉向磚木結構、磚混結構演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規模化的住宅小區相繼建成;2000年以來,住房由多層向高層發展,小高層、高層住宅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城市裏高樓林立,郊區施工現場隨處可見。2018年城鎮居民居住鋼筋混凝土和磚混材料建設的住宅佔95.8%;二居室以上、單棟樓房和平房佔所有居住樣式的91.2%,一居室和筒子樓或連片平房佔8.8%,城鎮家庭住房結構不斷改觀。

  ■居住從剛性需求向改善型過渡

  2000年以來,住宅小區綜合品質不斷增強,道路、環境、綠化、景觀、教育、醫療及文化娛樂等各種配套設施日益完善,新建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幾乎全覆蓋,規範化、人性化、智慧化的物業服務全面展開。生態、文明、現代的居住小區不斷涌現,居住需求已經從剛性需求開始向改善型過渡。

  城市路網、橋梁、自來水以及污水處理、路燈等市政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公共交通、天然氣、垃圾處理、公廁等現代化的公用設施逐步到位,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高,居民生産、生活環境條件顯著改善。2017年,全省城鎮居民宅外道路是水泥或柏油路面達到91%,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達到92%,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6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

  ■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保持全國前列

  2013年以來,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保持全國前列,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6年來,全省累計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75萬套,改造各類棚戶區132萬套,政府投資公租房累計分配70萬套,累計發放租賃補貼86.4萬戶,有效地改善了部分中低收入群眾的住房狀況。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農村危房改造,對危房改造戶的院落環境同步改造提升,2018年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7.95萬戶,竣工7.89萬戶,40254戶脫貧對象已全部入住。

  ■農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達41.5平方米

  2018年,農村95%以上的家庭通過自建住房,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已經達到41.5平方米,79.6%的家庭居住上單棟樓房或平房,磚混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佔76.8%,管道供水入戶達84.9%,農民的居住條件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同時,全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決策部署,圍繞“環境整潔、設施齊備、生態良好、服務完善、鄉風文明”的要求,著力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大垃圾污水處理設施、村內道路、綠化亮化等工程建設力度,行政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2017年,全省村莊林木覆蓋率達到33.78%,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6.28%,自然村通電率達到98.84%,村莊道路硬化率達到98.37%。(記者 張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