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讓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成為人民權益的堅實保障

2019-08-30 20:13:4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延安市生態環境局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黃宇傑介紹相關情況 攝影 拓偉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張雅潔):8月28日,延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征程”系列新聞發佈會,現場發佈監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情況。延安市生態環境局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黃宇傑,數十家中省市媒體記者參加會議。會議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會議 攝影 拓偉

  據黃宇傑介紹,延安市政府作為本行政區域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人,指定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住建、城管、水務、農業農村、林業等相關部門按法定職能開展損害賠償具體工作。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違反法律法規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應當作為賠償義務人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賠償範圍包括以下五種情況: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在國家級、省級、市級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劃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發生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事件;在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內發生環境污染、違反《延安市退耕還林成果保護條例》等破壞生態事件;發生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發生其他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後果的事件。

  今年5月,延安市發生“5.27”水污染事件,在應急搶險的同時,延安市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啟動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延安市在國內實例不多的情況下,多方徵求意見,聘請專家指導,完成了陜西省首例地級市生態損害賠償案件,賠償金額達462.73萬元,讓改革制度真正指導于工作實踐。

  黃宇傑介紹,下一步,延安市還將以案例為抓手,紮實推進生態環境損害制度改革實踐,對構成生態損害賠償情形條件的案件,全部進行生態損害賠償。以此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成為人民權益的堅實保障,充分發揮制度和法治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的作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