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民心工程 5年持續發力
鹽湖區雷家坡村老年日間照料中心,老人們在就餐。
在這裡,老人們還能進行休閒娛樂文化活動。
民生支出佔財政總支出的82.6%,年均增長17.2%;城鄉養老、城鄉低保、農村五保等標準逐年提高,覆蓋面持續擴大……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是根本,著力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務水準,這是運城一以貫之的堅持。
讓群眾幸福,有獲得感,有滿足感。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就是運城保障民生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從2012年開始推行,到2017年5月,5年間運城市累計建成790個農村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城市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也在蓬勃發展。為高齡、空巢、獨居老人創造了一個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幸福驛站”,也為老人的子女們創業奮鬥提供了安心保障。
A老人照顧好了兒女才能安心奮鬥
提及運城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一個故事常被提及。
2011年,現任中共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志峰時任鹽湖區政府區長。當年鹽湖區正在進行村級換屆選舉。王志峰到車盤村調研選舉情況,一位老大娘講的一件事給了他很大觸動。
老人説那一任村委會主任當選之後,在村裏建了一個老年食堂,7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交60元錢,就可以在食堂每天吃一頓飯,不夠的錢,由村委會負責補足。村裏老人生活方便多了,兒女們也能專心在外打工、在地裏忙活了。村裏老人都特別高興,直誇村委會做了件大好事,誰家的老人照顧好了,誰家也就能安心奮鬥。
同樣的情況也在喬家莊村出現了。
王志峰坦言,此事對他啟發很大,“給老人提供一頓飯,就能一定程度上促進一個家庭的發展。我想,解放戰爭的時候,為什麼老百姓願意跟著共産黨?因為把地分給他了,為了自己的土地、為了自己的耕牛,願意去把舊的統治者趕走。執政黨的建設,實際上就是人心的建設,人心向背決定政權得失,執政能力就是給群眾服務的能力,給群眾辦事的能力。”
認識變成行動,順著民心走辦民心工程。2012年,鹽湖區委、區政府在總結車盤村、喬家莊兩個村典型經驗的基礎上,由政府出資參與,在經濟狀況較好的龍居、北相、陶村、南城、西城等鄉鎮鋪開試點工作,利用農村撤並後的小學校、閒置宅院,建起了30家老年日間照料中心。
該區結合當地農村實際,探索出了“政府主導、村組自籌、社會參與、村民捐助”的建設模式。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運行經費納入區級財政預算,對每個照料中心給予5萬元的啟動建設補貼和每年兩萬元的運行補助。
另外,為了使這個新興的做法步入規範化管理軌道,鹽湖區出臺了一系列的管理辦法,在內部管理上健全財務管理、膳食安全、環境衛生、托養簽約等管理制度,使得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標準化、制度化,能夠長久地辦下去。
B老人編起順口溜:進了老年灶,清福享不完
娛樂室、圖書室、閱覽室、乒乓球室,還有電視、象棋等娛樂設施,一應俱全,鹽湖區雷家坡村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不僅僅供應一日三餐,還是老人們休閒娛樂、交流活動的地方。中心每年還為每位老人免費發放兩套衣服,還有100元的生活補助。而每個月只需繳納100元伙食費,不夠的費用由村裏補足。
“兒女們都不在身邊,沒有建中心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家裏,每天除了看電視就是睡覺,可悶了。”一位老人回憶説。
“當年聽説要建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村裏人都表示贊同,但要建這個中心,要花不少的錢,每年還要貼不少錢,村子周圍7家企業的負責人聽説了,答應每年為中心提供3萬元左右的贊助。”村幹部姚永吉説。
老人有了養老的地方,孩子們可不是不管了,這裡反倒是成了一個愛心孝心匯聚的地方。村民誰家地裡長好新鮮蔬菜,首先想到的是往日間照料中心送一些。姑娘媳婦閒的時候,到日間照料中心幫灶、打掃衛生成了風氣,大家比著獻愛心成了風氣。村裏順勢成立了4個村民志願服務隊,輪流到日間照料中心打掃衛生,給老人洗被罩、床單等。
日間照料中心的建立,也為有愛心的群眾提供了奉獻愛心的平臺。鹽湖區473支志願者服務隊、1.8萬餘名志願者活躍在農村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幫老人理髮、梳頭、剪指甲、洗衣服、打掃衛生、照料老人,不少企業、在外人員和黨員們也展示出了尊老愛老敬老的情懷。鹽湖區還啟動了區直機關與農村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締結關愛對子機制,連接起聯繫和服務群眾的紐帶,80個區直單位確定了自己的關愛對子。
鹽湖區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搞得紅火,而平陸縣從2010年就率先嘗試,通過開辦“老年灶”的方式解決農村養老難問題,幾年間由最初的5個試點發展到現在近170個。
“進了老年灶,清福享不完,活動有地方,吃飯在灶房,飯菜多變樣,老人喜洋洋。”這是90歲的平陸縣窯頭村趙天慶老人編的一首順口溜,老人對於“老年灶”的伙食及休閒等服務非常滿意。
C今年將新建282個農村老年日間照料中心
2013年起,運城市堅持試點先行、政府主導、規範運行、創新模式、結合實際、及早安排,切實把農村老年日間照料服務落到實處,並在13個縣市區全面開展此項工作,提出建設農村日間照料中心的“六有”標準,即有日間休息室、休閒娛樂室、圖書閱覽室、健身康復室、廚房餐廳、日間活動管理制度。
運城各縣、市、區的日間照料中心可謂百花齊放、各具特色,風生水起。
鹽湖區中城街道辦事處八一西街社區8月2日宣佈,作為中心城區首家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該中心建成並向轄區居民開放,轄區內15位70歲以上的老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一日三餐、棋牌娛樂等敬老貼心服務。
5年間,運城市在敬老養老的民生工程上砥礪前行,不斷探索新模式新制度,在財力上堅持付出。市縣兩級財政對農村日間照料中心運營加大支持力度,運城市財政對每一個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每年資助3萬元,縣級財政對運行的農村日間照料中心每個每年補助1萬元至2.4萬元。同時,中心運營享受水、電居民價格政策的優惠。
2017年,運城市還將新建282個農村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將這項民心工程愛心工程成為普惠工程。到2020年,運城社會養老床位數達到每千名老人35張,全市60%以上行政村和城市社區建起老年日間照料中心。
D養老教育醫療安居,都納入民生工作重點
老有所養僅僅是一個方面,運城堅持建設民生工程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程。
教育更在其他工作前面,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運城逐年加大財政投入,及時足額撥付教育經費。財力再緊張,教育的投入也不省。該市建立健全中小學教師補充長效機制,加快現代教師隊伍建設,完成了6縣市區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驗收。到2020年,全市小學和初中入學率保持在100%,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98.5%,學前教育入學率達到95.8%,主要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
老有所養、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住有所居都是民生工作重點。運城精準發力,抓好就業創業;全面推動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發展,提高人民健康水準。到2020年,將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全市每千人擁有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6張,人均壽命達到76.8歲。突出保障房建設,抓好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房建設,落實農村危房改造政策,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
人民政府為人民,人民滿意是根本。5年間,運城緊扣“為民生造福祉”的主題,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得到顯著的提升。(山西晚報記者 胡增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