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兩岸年度漢字“思”與台灣年度代表字“漲”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22-12-15 16:35:55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由兩岸相關機構共同主辦的年度漢字日前在台北揭曉,“思”字以最高票當選2022海峽兩岸年度漢字,代表著在疫情阻隔之下,兩岸、異地的相思,同時對兩岸關係的前景也需要深思。與此同時,“漲”字獲選台灣地區2022年度代表字。據臺媒報道,對於台灣來説,2022年可謂多事之年。在俄烏戰爭、能源吃緊以及疫情衝擊的三重影響下,“物價上漲”最能代表當前台灣的社會面貌。“思”與“漲”,均由兩岸民眾投票選出,可以説體現了民眾的真實感受和代表了廣泛的民意。
先説説台灣年度代表字“漲”。民進黨當局執政不力,亂象橫生。雞蛋漲、電費漲、肉價漲……台灣地區的物價漲個不停且居高不下,迭加薪金縮水,百姓苦不堪言。據台灣統計部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月,台灣地區CPI為2.35%,連續16個月超過2%的通脹警戒線。有臺媒報道説,已經有17項民生物資年平均漲了6.53%。另外,預計台灣地區今年第四季度出口將出現兩年半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台灣地區明年的經濟增長保不了“3”,而且會遠遠低於“3”。
“漲”,不僅是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價格齊“漲”,台灣民眾對民進黨當局不滿的民怨也在增長,這種情緒從今年推選的年度代表字就可以看出。除了高居榜首的“漲”,此次票選第二到第十的代表字依序為“撐”“騙”“假”“望”“盼”“困”“亂”“轉”“偽”。台灣媒體和網友感慨,“這十個字充分代表台灣現在有多亂”“今年從疫苗到選舉,怎麼看都該選‘黑’”“聽蔡英文説,(台灣)今年是二十年來經濟最好的”“‘騙’字每年都在前五,笑死了”。
再來看海峽兩岸年度漢字“思”。思,是親朋相思,是對兩岸關係深思,同時也是兩岸民眾對民進黨當局一手造成兩岸關係緊張、兩岸交流往來不暢的控訴。民進黨當局意欲“台獨”,變本加厲打“抗中保臺”牌,企圖與大陸“脫鉤”。三年疫情,無數的“小明”(指兩岸婚生的孩子)在民進黨當局的層層阻撓下久久不能赴台灣與家人團聚;分居兩岸的夫妻因為民進黨當局對兩岸配偶出入境的苛刻條件而難以相聚;兩岸民眾、特別是台灣民眾和臺商臺企往來交通需要經過的“小三通”(指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地區直接往來的通道),也在2020年初就被民進黨當局單方面中斷,至今沒有恢復。近日,台灣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竟然口無遮攔説大陸疫情嚴峻,貿然重啟“小三通”恐讓對岸民眾“來臺搶藥”。此言一齣,引起網友們哄堂大笑並紛紛留言説“蘇貞昌是自己吃藥吃多了”……
持續加強兩岸交流和往來是兩岸絕大多數同胞的共同願望。據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台灣有70.2%的民眾贊同重啟“小三通”。台灣多所大學校長也表示希望能在2023年重啟“陸生來臺讀書”,讓年輕一代有更多的機會增進了解。台灣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台灣龍華科技大學校長葛自祥表示,兩岸教育交流不該中斷,“只有增進彼此了解,未來發展才會更好”。
台灣中時新聞網最近發表署名文章説,在金門大學校園,我們看到“戰爭無情,和平無價”八個大字,筆者期盼兩岸應該儘速恢復各項交流合作。相信只有交流才能互利互惠、只有合作發展才能創造多贏局面。文章還説,當人民覺得“民主進步黨”已經名不副實,那麼,“下架民進黨”便會成為台灣人民的最大共識。(作者:常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