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恩施大峽谷:旅遊業助六千余人脫貧

2019-06-24 13:54:5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海拔1600米的恩施大峽谷景區索道上站廣場,因為風光絕美,一直是遊客上山“打卡”之地。每天上午10時左右,這裡人潮涌動。

  “全程950元,分段200、300、400不等,明碼標價。師傅,坐不坐轎子?”家住七星寨背後的前山村民李玉才和夥計們,每到這個時候,都賣力熱情吆喝。“大峽谷剛開發那幾年,我每天天不亮就爬起來,走十幾裏山路到景區抬轎子。現在,每天早上我先到田裏拾掇大黃、貝母等藥材,等到10點左右開上轎車,半個小時就到景區。你們再看路邊停的上百輛摩托車、三輪車、小轎車,那都是我們這些在景區上班的鄉親們的。”

  他們七嘴八舌,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絕壁變“金山”風景變“錢景”

  初夏時節,恩施大峽谷景區,萬丈絕壁險峰,壯美而神秘。大峽谷景區,將迎來又一個旅遊旺季。

  登七星寨、下雲龍地縫,飽覽“清江升白雲、絕壁環峰叢、天橋連洞群、地縫接飛瀑、暗河配天坑”美景,天南海北的遊客一路微博微信發個不停。

  李玉才、孫庭剛、劉定勝等10來個鄉親,天天在這兒忙乎著。“雖然現在抬轎子辛苦,但是收入有保障,一年四五萬沒得問題。”“我們還成立了公司,規範經營。女的、力氣小的去背簍公司背小孩,力氣大的就來轎子公司抬轎子。”

  村民劉成松,每天清晨先在自家20畝大黃地裏忙活2個小時,等11點左右遊客多了,就背起背簍上山,幫遊客背娃娃。

  如今的恩施大峽谷,有200多位本地村民和劉成松一樣,靠著背簍、轎子吃上“旅遊飯”。“景區開發了,遊客進來了,我們各有各的路,各做各的事,哪天都不放空。”

  被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譽為“石書萬卷,萬卷石書”的恩施大峽谷景區,2015年躋身國家5A景區,2018年接待遊客突破百萬人;曾經在恩施市“窮得叮噹響”的恩施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2217戶6870名貧困人口去年底實現脫貧。他們中,1018人直接進入旅遊公司就業,2000多人從事旅遊相關行業,其餘3800余人投身茶葉、葡萄等特色種植和野豬、野雞等特色養殖。恩施大峽谷核心區所在的營上、前山、木貢三個村,農民人均年收入更是躍居恩施市前列。“村村是景區、家家是賓館、人人做旅遊”的美好願景,正逐步實現。

  背簍背出好日子

  劉成松住在恩施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營上村,海拔1407米,大峽谷風景區核心景點七星岩萬丈絕壁下一個小村落。

  “人要爭氣,不爭氣呀,永遠沒得出頭之日。”從遠近聞名的“窮光棍”,到如今擁有40多萬元存款的“網紅背簍哥”,劉成松依然勤扒苦掙。“我2017年種下的這20畝大黃,明年就可以收穫了。

  一畝1200蔸,一蔸賣20塊,你算算可以賺多少錢?”

  以前,劉成松和父母擠在一棟低矮潮濕的石墻屋裏,日子過得緊巴巴。隨著恩施大峽谷建成5A級景區,他終於找到了一個好活路:在景區幫遊客背小孩、扛行李,也兼職做導遊。幾年間,劉成松憑著一把力氣和忠厚待人,建起了三層新房,用背簍背來了幸福新生活。

  “這個是劉成宗的,以前也是貧困戶。前些年,景區投資2000萬元建成了202個商鋪,拿出150個,每年只收2000元租金,提供給我們村民開商鋪,他就搞發噠。去年‘天街’商鋪重新拍賣,他直接拖了兩麻袋60萬元現金去搶,一下子就拿下兩個。”指著鄰居家挂著“七星人家”招牌的五層小洋樓,劉成松眼裏滿是羨慕,“等我得空了,我就把我的新屋搞成‘背簍哥酒店’。”

  和劉成松一路走,他總愛介紹周邊鄰居。“這個‘快樂星期天假日酒店’,劉應群的,他在女兒寨酒店當後勤部經理。他老婆在大峽谷景區上班,旅遊旺季一個房間888元還要提前預訂,你們説生意好不好?”

  忙並快樂著的農家導遊

  譚桂英,大峽谷風景區“金牌”導遊,曾榮獲“全國旅遊系統勞動模範”“荊楚楷模”等多種榮譽。

  問起小時候印象中的恩施大峽谷,1982年出生的譚桂英毫不猶豫地説:“窮!”“那時候,看著屋背後的萬丈絕壁,屋前的深溝,哭都哭不出來。我上初中時,一個星期生活費3塊錢家裏都給不起。媽給我1塊2,買100斤煤,我自己背著,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賣3塊錢。生活費2塊7,還剩3毛零花錢。”“那時候我穿的是解放鞋、補疤褲,夢想就是有錢買一雙白球鞋、一條健美褲、一條喇叭褲……”

  1998年,初中畢業的譚桂英,靠東拼西湊借的路費到廣東打工。“開始兩個月總共才掙60塊錢。我和幾個小姐妹扛著竹蓆,背著背包,拿著盆盆缽缽,在廣州的大街小巷到處找工作,心酸得很。”説起往事,譚桂英眼中泛起淚花。

  2006年,大峽谷景區開始開發,譚桂英辭職回鄉,白天干農活、當“野”導遊,晚上看書自學。2011年,她順利通過全國導遊資格考試,正式成為景區導遊。

  如今,譚桂英在大峽谷公司當導遊服務公司經理,每月工資4000多元,還有五險一金和年終獎。在景區,她家還經營著一個小商鋪,小日子過得美滋滋。

  “現在外國遊客越來越多,我想多讀點書,學點英語、韓語,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導遊隊伍帶好,照顧好自家老人孩子;再就是想把大峽谷的人文、地質、科普知識融入到自然美景的介紹中去,讓更多的遊客喜歡我們景區。”聊著聊著,譚桂英接到“求援”電話:導服公司12名導遊已經全部派出,又來了一個團隊,請她安排。“今天上午至11時,進入景區的遊客已達5000人。我們專職導遊不夠用,幸好之前培訓了50位村民做兼職導遊,馬上就能頂上了……”

  蹲點手記

  讓秀美山水成“脫貧富礦”

  “吃不得、啃不動的板板岩,過去望到哭,如今金滿屋。”“油菜、土豆、玉米、果樹、茶園,長在田裏是風景,收穫時,樣樣都是旅遊商品。”在大峽谷管理處山嶺中的村莊採訪,這些話語時不時從山民嘴裏蹦出。

  恩施州作為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山區和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是最大的優勢,旅遊是最具活力的産業。

  立足州情,恩施州把扶貧當“主業”,讓旅遊唱“主角”,以旅遊扶貧助推轉型發展,讓昔日的綠水青山成了“脫貧富礦”,貧困群眾憑藉自己的勤勞雙手,正在共享“建一個景區、富一方經濟”的旅遊發展紅利。(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李彥睿 通訊員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