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江蘇推進生態環保制度改革 捍衛人民生態財産

2017-09-09 17:33:58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羅毅     責編:李玥    

  原標題:綠色發展,制度革新保駕護航——“全面深化改革在江蘇”系列報道之三

  每天清晨,南京大行宮、新街口、鼓樓等地鐵站,一趟趟飛馳的列車帶來又帶走洶湧不息的人流。生機勃發的江蘇大地上,這派繁忙景象到處可見。2016年,在不到11萬平方公里的江蘇,8000萬江蘇人貢獻了7.6萬億地區生産總值,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逾3.5萬元。

  然而,強勢的經濟增長,也令“人地相爭”“發展受資源要素制約”等矛盾愈發凸顯,資源承載力正接近上限,社會轉型的需求迫在眉睫。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承載江蘇人智慧與汗水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走向前臺。

  2016年,具有引領作用的支柱性文件《江蘇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江蘇省生態環保制度綜合改革方案》先後出臺,為江蘇省落實中央“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探索地方優秀環保經驗再添制度利器。回顧砥礪奮進的這5年,江蘇省環保廳廳長陳濛濛説,十八大以來,江蘇紮實推進生態環保制度改革,努力形成符合中央要求、具有江蘇特色的生態環保制度體系,捍衛人民生態財産的“堤壩”正逐步完善,各自為政的環保困局正努力緩解,人民群眾“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民生訴求正得到更切實的回應。

  落實環保責任,加強頂層設計

  長期以來,條塊分割、管理分散、各自為政的環保困局,令身處環保一線的徐州市銅山區“263”辦公室副主任王勇頗感無奈。“在狠抓環保督察、重新厘清環保責任之前,我們常遇到這類情況——未被曝光的環境問題長期存在,一經曝光問題就能得到較快解決,然而事過不久往往再次回潮。”王勇向《新華日報》記者坦言,不能不説這種情況與以前環保責任劃分不明也有關係,遇到問題容易互相推諉。

  針對這一“老大難”,2016年8月22日,江蘇省委、省政府下發《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明確細分各主管單位的生態職責。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被正式寫入江蘇省級統領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行動綱要。

  有章可循是依章循規的必要前提。十八大以來,江蘇省對領導幹部適用的責任審計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2016年《江蘇省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出爐,在傳統單一的“經濟責任審計”外增設“生態審計”,強化對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追究。2017年8月,《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實施辦法》《江蘇省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和《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問世,“一辦法兩體系”助力,為從骨子裏破除“唯GDP論英雄”的觀念痼疾再加籌碼。

  光有制度顯然還不夠。2017年7月6日、7日,3個省級環保督察組分別進駐揚州、徐州、南通,不到一週受理群眾舉報的環境問題488件,扣除重復舉報與無法核實信息的舉報,共向地方交辦有效舉報246件。“江蘇首次啟動省級環保督察,就向江蘇全省傳遞一個強烈信號,江蘇省委省政府對環保是真抓嚴管、持續施壓、動了真格。”中國環境倫理學研究會副會長王國聘教授受訪時説。

  完善經濟政策,激發市場活性

  石化行業,是江蘇傳統優勢行業。2008年,石化行業曾為江蘇省帶來7360億元的銷售收入,佔當年全國總銷量的12%。然而,“黑色黃金”雖帶來物質財富的增長,卻沒讓百姓頭頂的天空變藍。

  十八大以來,伴隨群眾訴求的升溫,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在江蘇省日益加快,改革成效日漸凸顯。2013年至2016年,江蘇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30.1%,截至2016年,江蘇省累計建成國家生態市縣45個、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21家。

  “市場,是有自發調節功能的主體,一個完善的市場建立起來後,一系列秩序都將自發運行。但市場也是逐利的,為防範它出問題,政府的引導和監管同樣不能缺位。”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朱英明説。一個隨時待命的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市場面前,如何發揮好應有作用,並用市場機制激發各類主體治污減排的內生動力?

  2017年4月26日,江蘇省政府首次以賠償權利人身份提起環境公益訴訟,被告席上的德司達(南京)染料有限公司一審被判賠償2400余萬元。

  由此引發的案例效應,使環境經濟制度有了更強勁的法制後盾,也使工廠升級、達標排放的企業主們看到了市場競爭中的公平與正義。

  2016年,江蘇省建立了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鉤的財政政策,江蘇省環保廳會同江蘇省財政廳出臺《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鉤財政政策相關指標考核辦法》《污染排放統籌資金收取、返還及環境品質達標獎勵實施辦法》等配套辦法,修訂《江蘇省水環境區域補償工作方案》,完善水環境資源“雙向”補償制度,系統性地將首創于江蘇省的生態補償機制打包推向市場,使“誰超標誰補償、誰達標誰受益”的環境市場導向深入人心,讓環保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市場激勵,努力化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不合理局面。

  簡化行政審批,優化放管協同

  “每個單位手裏捏一個審批權,條條框框既多又分散。如果相互之間再有矛盾,綠色就很難迎進來、轉型就跟不上。”談起幾年前為推動一個優質項目上馬而“跑斷腿”的經歷,泰州市高港區發改委副主任李巧榮記憶猶新。幸而十八大以來,這一狀況有了不小的改觀。自2013年至今,國務院常務會議連續將簡政放權作為年度“當頭炮”打出,各地政府力行簡政放權的規模紛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除法律法規及環保部明確規定由省級審批的之外,江蘇省已將其他項目環評審批權限全部下放到市縣,2017年上半年,省級審批項目數量同比減少80%;取消危廢省內轉移審批,將危廢經營許可證審批權限下放至設區市,省級審批數量由每年330件左右減至不到40件。

  強化發展戰略環評、規劃環評,簡化項目環評,也是一項重大改革。環保部于6月7日在連雲港召開現場會,推廣其經驗做法。目前江蘇省正在推行園區規劃環評,從環保角度為産業發展劃框子、定邊界、拉清單,並選擇5個園區試點推行“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進一步提升入區項目審批效率。

  同時,將排污許可製作為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加快推進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6月底前完成火電、造紙行業,10月底前完成電鍍、農藥行業,年內完成“大氣十條”“水十條”涉及的13個重點行業的許可證核發工作。

  積極推行“網上批、快遞送、不見面”。江蘇省本級6月底前、市縣12月底前全部實行網上審批,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輕鬆辦事。出臺“多評合一”的指導意見,將能評、環評等13個評估事項由串聯方式調整為並聯,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準。

  強化過程布控,推廣信用倒逼

  2015年12月15日,環保部聯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加強企業環境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僅僅一個月後,《江蘇省環保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6-2020)》出臺,江蘇省成為國內首個對構建環保信用評價體系做出響應的省份。

  環保信用評價,是江蘇省率先開展環保信用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實行對污染企業分類開展聯動懲戒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重要手段。2016年9月,江蘇省環保廳首次公佈與差別電價掛鉤的國控重點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結果,評價結果從優到劣依次劃分為綠、藍、黃、紅、黑五個等級。其中評價等級為紅色和黑色的高污染企業,不僅承擔信貸難的風險,還要支付比環保企業更高的電費、水費,並在環評審批程式中面臨處處碰壁的可能。回首2016年環保信用評級帶來的影響,僅江蘇省對信用評級為紅色和黑色企業徵收的差別電價,就達驚人的1.8億元。這一果決之舉得到環保部的充分認可,此後向全國推廣。

  建立健全完善的環保信用體系,是保障民生福祉、貫徹放管服、開展社會共治的基石。對於這一旨在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的措施,陳濛濛坦言,發揮環保信用評價功效,要在“用”上發力,真正讓環保信用成為企業看重的無形資産,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懲。

  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江蘇省還積極落實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立日常化環保巡查機制,並制定了《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各地各相關部門的監測事權,不斷提高生態環境監測的立體化、自動化和智慧化水準,推出省污染源“一企一檔”動態信息管理系統,全面歸集污染性企業環保信用信息。

  嚴守生態紅線,開創綠色未來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這五年,是江蘇深刻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五年,也是著力維繫社會發展與資源平衡、嚴守生態底線的五年。

  2013年,江蘇省率先拉起生態紅線,編制紅線區域,對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戰略意義,必須實行嚴格管理和維護的國土空間劃定邊界線。當年9月,《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出臺。

  紅線管理開展以來,生態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生態區域被統籌到一張清單上,相應的區域分級分類管控措施一目了然。

  “此次江蘇省出臺的《綠色發展指標體系》與國家考評江蘇省的指標總體保持一致,有兩項指標根據省情做了替換,其中一項是以‘生態紅線管控水準’替代‘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2017年8月生態文明建設考評體系發佈會上,江蘇省環保廳生態文明建設處處長張雷如此解釋。5年來,在原定江蘇全省國土面積22.23%重要生態功能區被列入紅線區域的基礎上,江蘇省又新增保護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

  生態紅線築起生命底線,生態特區則是開創綠色未來的探索實踐。《新華日報》記者了解到,基於現行的《蘇北蘇中地區生態保護網建設實施方案》和《關於推進生態保護引領區和生態保護特區建設的指導意見》,2017年在太湖上游宜興、武進開展生態保護引領區建設試點,在逐步完善試點的基礎上,建設範圍開始擴大到其他條件成熟的縣級地區。依託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泗洪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生態保護特區建設,除公益性、民生類項目,暫停新增生産類開發建設活動立項審批。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走的是一盤大棋。十八大以來,這盤棋與江蘇省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升人民群眾環保獲得感和生態滿意度水乳交融、越走越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