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頻道 > 正文
J.D. Power研究:豪華品牌服務滿意度大幅提升 燃油車主流品牌受到新能源車衝擊
2023-09-28 11:31:1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鄭思雯

  9月28日,全球領先的消費者洞察與市場研究機構J.D. Power|君迪正式發佈2023中國售後服務滿意度研究SM(CSI)。研究顯示,2023年,行業整體售後服務滿意度得分為759分,較上一年757分上升2分。其中豪華品牌的售後服務滿意度得分為785分,較2022年大幅提升17分。國際主流品牌(754分)和自主品牌(751分)較2022年均下降2分。

  J.D. Power中國售後服務滿意度研究SM(CSI)已經進入第23個年頭。這項研究評測的是擁車期為13至48個月的燃油車車主對過去12個月內在品牌授權經銷店的服務經歷的滿意度。汽車售後服務滿意度得分採用1,000分制。研究顯示,預約、服務品質和服務價值是國際主流品牌和自主品牌受到衝擊最大的前三項因子。國際主流品牌(746分,756分和752分),較2022年分別下降了6分、4分和4分;自主品牌(746分,753分和749分),較2022年分別下降了3分、3分和5分。

  J.D. Power中國區汽車數字化零售諮詢事業部總經理謝娟表示:“通過對比新能源車服務滿意度與傳統燃油車服務滿意度的表現,我們發現隨著新能源汽車在數字化預約、服務套餐、積分、權益方向上的不斷創新與運營,提升了傳統燃油車用戶對服務的期待,滿意度提升正在受到更大的挑戰。”

  以下是該研究的核心發現:

  提升售後服務價值的三大抓手:數字化渠道、套餐和首購用戶。

  數字化渠道:2023年,傳統燃油車品牌APP的安裝率為46.7%(較上一年提升8.9個百分點),每日活躍用戶佔比率為8.7%(較上一年提升1.5個百分點),服務預約率僅為8.4%(較上一年上升0.7個百分點),與新能源車品牌APP的每日活躍用戶佔比率32.4%和服務預約率11.1%相比有明顯差距。CSI研究結果顯示,APP活躍度可以帶來更高的價值(每日活躍用戶接受額外服務內容推薦的佔比達到57.5%)。因此,J.D. Power認為傳統燃油車品牌應該進一步強加對APP的運營。

  服務套餐:服務套餐可以更好地提升客戶體驗,使用服務套餐結算的客戶滿意度為782分,未使用服務套餐結算的客戶滿意度為759分。然而,目前燃油車服務套餐滲透率僅為10.1%,較上一年降低1.2個百分點,且較新能源服務套餐22.4%的滲透率,兩者相差高達12.3個百分點。

  首購用戶:首購用戶更希望得到服務推薦,被服務推薦的人群即使最後沒有接受,其滿意度比未獲得推薦的消費者要高2分,而接受後的滿意度更會從752分提升至770分,上升18分。

  注意客戶流失的三大信號:去非授權店做過常規保養、一般維修或事故車維修的用戶更容易流失。其流失率為26.5%,是自然流失率的2.3倍,且流失的均是高價值用戶(該人群年均花費比行業整體花費高出1.9倍)。

  2023中國售後服務滿意度排名

J.D. Power研究:豪華品牌服務滿意度大幅提升 燃油車主流品牌受到新能源車衝擊_fororder_image001

  奧迪以798分位居豪華品牌售後服務滿意度榜首,路虎以786分位列豪華品牌第二,凱迪拉克(785分)和梅賽德斯-奔馳(785分)並列豪華品牌第三。

J.D. Power研究:豪華品牌服務滿意度大幅提升 燃油車主流品牌受到新能源車衝擊_fororder_image003

  廣汽本田以778分蟬聯主流品牌第一。一汽紅旗、廣汽傳祺、吉利以771分並列中國自主品牌第一及主流品牌第二。

J.D. Power研究:豪華品牌服務滿意度大幅提升 燃油車主流品牌受到新能源車衝擊_fororder_image004

J.D. Power研究:豪華品牌服務滿意度大幅提升 燃油車主流品牌受到新能源車衝擊_fororder_image002

  J.D Power中國售後服務滿意度研究SM(CSI)通過考察包括服務團隊(19%)、服務設施(18%)、接待與診斷(18%)、服務價值(16%)、服務品質(16%)和預約(12%)在內的六大因子來傳遞全面的用戶服務體驗分析,以及對客戶滿意度的評價。2023年研究是基於2018年12月至2022年5月期間購買新車的45個品牌的37,889名車主的反饋。數據採集工作于2023年1月至6月間在81個中國主要城市進行。(圖文:由J.D Power君迪提供)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